01
看過一段很深情的話:“倘若一個人真的愛另一個人,内心裡會生出許多擔憂。怕對方餓,怕對方冷,怕對方不快樂,擔心她遇到麻煩......”
認真想一想,還真是如此。因為擔憂,才胡思亂想,忙裡偷閑也會打探對方的情況,讀懂對方内心的感受。
一個人,言語是會撒謊的,但言語背後,是“欲蓋彌彰”。愛與不愛,一目了然。
通常來說,能在以下3個時候聯系你的人,一定是很愛你的人。
02
第一,在你最難過的時候,陪着你。
有句這樣的話:“日落山西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人在低谷的時候,真的很想有一個人,陪伴左右。靠一靠都好。但是能夠依靠的人,卻很少。曾經推杯換盞的人,也許都在避之不及。
所謂低谷,要麼金錢不見了,要麼自己生病了,要麼人生到了苟延殘喘的階段,生活毫無質量可言。陪伴,比金錢更重要,更有力量。
作家愛瑪胡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六十多歲的男子,患有嚴重的高血壓,但是他堅持陪伴生病的母親。
醫生建議他,趕緊住院,通知家屬。他懇請醫生,不要開住院單,開一些簡單的藥就好了。他說,母親在住院,家裡還有一攤子事,如果他也住院,這個家就轉不動了。
不難發現,在男子心裡,自己就是一家之主。母親處于最難的時候,他不能抛棄不管,不能認慫。
我們常常用“舍身忘我”來形容一個人的偉大。我想,這個男子就是這樣的。雖然他隻是社會上的一個小人物,但是他對母親的愛,體現得淋漓盡緻。
隻要父母在,我們永遠都是一個孩子。還能聽到有人叫乳名。
在我走投無路的時候,還可以回到父母的家,好好休息幾天。父母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會給你一個溫暖的港灣。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曾經父母陪着孩子,後來孩子陪着父母;夫妻一直相伴到老,都是可歌可泣的。
03
第二,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
知道你需要什麼,然後精準地幫助你。恐怕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有人說:“愛有一雙洞悉一切的眼睛。”
你需要什麼,就有人給什麼,不是空穴來風、恰巧做到了,而是一直在背後關注你,才做到了。
我的一個同學阿珠,上大學時,戀愛了。雖然她沒有對家人說,但是哥哥還是發現了。
哥哥說:“把他帶過來,給我看看,要不然,我告訴爸媽。”
當阿珠帶着男友,出現在一家咖啡廳的時候,哥哥早已在恭候,還點了一杯最貴的咖啡。
走出咖啡廳,哥哥說:“這個男人靠不住,頂多兩個月就會分手。”
果不其然,兩個月之後,阿珠回到了單身時代,然後哭得稀裡嘩啦。哥哥不知從哪裡冒出來,說:“一開始,他就沒有在乎你,現在你又何必在乎他呢......”
原來,哥哥翻看了阿珠的男友的所有社交平台,從未發現有“戀愛的痕迹”。這就說明,男人根本沒有當回事,不想把戀情公之于衆。
古人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愛一個人,是可以“心細如發”的。如果愛很粗糙,說明愛隻是在蜻蜓點水的層面。并沒有涉及到分分秒秒的感受、彼此的感情交集,更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
我們都期待遇到一個人,心有靈犀一點通。
事實上,所有的心有靈犀,都是彼此在乎,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之後的結果。雖然不是對方肚子裡的蛔蟲,但一直在使勁變成蛔蟲。
真正的朋友、兄妹,不是一起吃喝玩樂,而是一起成長、彼此成就。
若不是在乎,誰能把你的生活點滴,都放在心上?
04
第三,在你幸福的時候,守望你。
世界看起來很冷,其實也很暖,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總有人默默守護着你。
故事背後的故事,才是最精彩的,最令人感動的。隻是我們很少深思,也常常忽視這樣的情感。
有一位父親,要訓練兒子的獨立能力,安排兒子單獨上街去買菜。
兒子出門十多分鐘之後,母親很不安,果斷出門,跟在兒子身後。二十分鐘過去了,兒子從菜市場走出來。
路過一家水果店的時候,老闆攔住了“兒子”,說,剛剛有一個籃子倒了,就是他碰了一下。
兩張嘴,說來說去,說不清楚。老闆有些憤怒了。
此時,母親站出來,說:“看看監控,就清楚了。”事實證明,兒子是被冤枉的。
什麼是父母?
就是那個一次次目送兒女離開,又一次次把牽挂拉長的人。兒女的背影消失在人海裡,但不管走多遠,都不能走出父母的牽挂。
兒女需要的時候,父母用心幫助;兒女幸福的時候,父母盡量不去打擾,遠遠地看着。父母很老了,還總是擔心變成兒女的累贅。
人生一路走來,你以為是獨來獨往,其實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05
當你到了一定年紀,就會發現,真正愛你的人,并不會很多。
父母、愛人、兄妹、孩子,加上三五個摯友,就足夠了。若非如此,愛都是不純粹的,聯系你也許是帶着功利的。
總是聯系你的人,不一定愛你;一直不聯系你的人,肯定不愛你。
很喜歡這樣的歌詞:“因為愛着你的愛,因為夢着你的夢,所以悲傷着你的悲傷,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為深深愛着你,所以常常忘了我自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