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淄川地區種蒜時間

淄川地區種蒜時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09:03:49

淄川地區種蒜時間(噴漿棚裡生出金蒜黃)1

工棚内黃燦燦的蒜黃

淄川地區種蒜時間(噴漿棚裡生出金蒜黃)2

韓王許村蒜黃大棚

淄川地區種蒜時間(噴漿棚裡生出金蒜黃)3

注水浸泡的大蒜

淄川地區種蒜時間(噴漿棚裡生出金蒜黃)4

浸過水的大蒜,均勻的鋪開

淄川地區種蒜時間(噴漿棚裡生出金蒜黃)5

棚内注水

萊蕪擁有着上千年的冶煉史,也是曆史上重要的冶鐵中心,終以鋼鐵立市,成為如今全國最小的地級市,而千百年來,萊蕪人生養生息依舊主要依靠農業,農業生産也随着時代的變遷,适應着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不斷發生新的變化。萊蕪是著名的“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産出地,田間地頭及院落裡的窨子千百年來一直是特産儲存的場所,但時間久了存儲物會發芽,也是因此,大棚養植應運而生,已經成為現代農業新的發展模式。

萊蕪“三辣一麻”:生姜、大蒜、雞腿蔥、花椒,長久以來頂着萊蕪對外的知名度壓力,如今随着萊蕪各種特産的蓬勃發聲而緩解了不少,也有很多農産品正在悄然走進大衆的視野,比如今天文章裡要說的大棚蒜黃。說起蒜黃,很多農村人都見過,生長環境跟豆芽大同小異,一般都在密閉的“單間”内,但傳統的蒜黃養植一般都是在民房内,或是在地下室,而萊蕪寨裡鎮韓王許村,這裡用來養植蒜黃的大棚卻有着另一番景象。

近年來,特色農業尤其是大棚種植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大量的蔬菜“住”進了溫室,打破了傳統蔬菜種植的時令性。韓王許村的蒜黃養植大棚與傳統青菜種植使用溫室大棚不同,采用了平時在隧道、高速護坡使用的表層噴漿技術,将水泥漿均勻噴覆在整個拱棚的内外兩面,中間夾層為氈布,保證了整個大棚的密閉性和不透光性,工棚内面附上塑料布,避免棚内加水和蒸發的水分破壞内壁,還能保持棚内的濕度。

在村民朱甲聖的棚基地,四畝多地的地面上整齊排列着26個蒜黃養植大棚,每個棚的面積大約60平米,比起傳統蔬菜大棚來,顯得很瘦小,但産量及效益卻不乏,還給周邊的村民帶來了額外的收益,其生産的蒜黃也賣到了周邊的德州及省外的安徽等地。如何想到用這種特殊的大棚養殖蒜黃,又為何會将蒜黃養植搬到田野之中?朱甲聖給大衆網記者講起了他的經曆。

朱甲聖出生在韓王許村,祖輩上都是地道的農民,韓王許村村民長期以來種植生姜和大蒜,生姜的儲存主要依靠地窨子,而大蒜大多是晾曬之後挂在院子裡等待出售,或是用來種植蒜苗、養植蒜黃。朱甲聖說,年輕的時候自己家裡主要靠種植生姜,然後每年都會到地窨子下存姜,但每次都會發現有存的老黃姜因地窨子下面濕熱有生芽的情況,想到家裡存的大蒜也會生芽,賣不到好價錢,于是便結合别的村民用拱棚養植蒜黃的方法開始了噴漿拱棚養植蒜黃的路子。

自2013年以來,朱甲聖這種獨特的蒜黃養植技術,不僅讓他的家人不用再起早貪黑的去種姜種蒜,而且還給周邊的村民提供了增收的機會。和朱甲聖一樣,這裡的蒜黃大棚每個棚都需要5至8個人從擺蒜到割蒜黃、清底進行打理,由于這些工序基本都是晚上進行,所以村民們可以利用晚飯後的時間來打零工,一般工作5到6個小時,可以拿到工錢大約70元。一棚蒜黃從擺蒜到割完蒜黃大約需要16、17天,基本天天都有棚需要割蒜黃,村民便可以長期參與其中獲取收益,這也為單純靠種地為生的村民增加了不少的收入。(記者 亓秀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