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把孩子比作白紙,認為孩子比較小,還沒有完全發育,所以無論是意識還是情緒等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
大多數家長都會因這個比喻而感到十分開心,覺得孩子的未來大有可為,全靠父母如何在上面添色。 實際上,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這個說法本來就不是完全正确的
不是所有的“雞娃”都有效果因為“白紙”的說法,家長躍躍欲試,想要将孩子培養成天才,也有的家長十分憂慮,擔心因為自己的疏忽耽誤孩子成長,從而更加努力地規劃孩子未來的每一步。
其實家長們不必過多的憂慮,美國的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在著作《白闆》中就駁斥了這一觀點。
他在《白闆》一書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即每個人的成長主要受三個方面的影響,如遺傳、家庭、環境。
其中,遺傳與環境的影響是最大的,遺傳占40-50%,環境占一半,而家庭占比比較小,大概隻有10%,通過他的這個觀點,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成長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這也是“雞娃”無用的最大原因。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而對環境的選擇又與基因有着極大的聯系,更多的人會因為自己的喜好和興趣,選擇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環境。
可能聽起來有點離譜,那就舉個例子讓大家更加了解一下:
性格内向、喜靜不愛運動的孩子肯定會更喜歡安靜、平和的生活環境;而活潑好動的孩子會傾向于熱鬧的場所,如遊樂園、廣場等等。
看了上面的舉例,大家一定理清了環境與基因的關系,基因影響了環境的選擇,從而對孩子的成長和發現産生巨大的影響。
而基因是遺傳因素決定的,提起基因和遺傳,大家還覺得孩子生來就是白紙嗎?
基因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相信大家都發現了這樣一個神奇的現象,同一對父母生出的孩子,長相和性格多有不同,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文靜内向,即便是雙胞胎姐妹,也僅僅是外貌相似,性格和智力等也大有不同。
所以如果大家發現家裡的孩子,一個學習能力特别強,另一個特别差,也不要過多的驚訝和抱怨。他們來自同一對父母,但遺傳的基因不完全一樣,所以表現也不同。
基因會影響孩子的長相、身體發育、智力發育等各個方面,基因優良的孩子越容易成功,大家對自己孩子抱有更大的希望是可以理解的。
但一定得量力而行,不能一味激勵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一個發展極限。
基因的這種巨大的影響也提醒各位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結合孩子自身的一些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如孩子比較好動、好奇心重,家長可以多多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帶領孩子多做些探索實驗、多融入大自然等,激發孩子的探索能力。如果孩子比較有耐心、文靜一些,可以嘗試讓孩子學一學書法和繪畫。
除了要考慮性格因素,家長們也要關注孩子的身體情況。個子高挑的孩子可以學一學體育,而手指纖細修長的孩子很适合彈鋼琴,在這方面有更多的優勢。
根據孩子的一些先天優勢進行培養,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時,一定要避免盲目的雞娃,不但給孩子造成壓力,還沒什麼成果。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路上,要以鼓勵教育為主,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避免處罰、呵斥,在教育早期過多打壓孩子,會使其喪失興趣,從而更加不利于孩子的良好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