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偉書,書裡既講因果,又囊括了儒釋道三家的精髓。說紅樓夢就不得不說賈雨村這個人。
賈雨村是四大家族的邊緣人物,但在書裡卻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是他拉開了四大家族的帷幕,而最後又是他讓四大家族謝了幕。
當然四大家族的落敗不能歸咎于賈雨村一人身上,但賈雨村對毀滅四大家族确實有着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很多人都說,賈雨村是全書裡最大的陰謀家。
賈雨村一出出場,其實是帶有正面人物的色彩。曹雪芹很少寫正面人物的形象,但對于賈雨村的描寫,曹公用了很多大氣磅礴的詞語。“生得腰圓背厚,面闊耳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這種形象完全符合傳統文化中大丈夫的形象,英俊威猛,志向遠大。
更為賈雨村加分的還有他的經曆,生于仕宦之家,但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隻剩下他一人。他想進京趕考拯救家族基業,無奈囊内羞澀,隻得暫在葫蘆廟裡安身,每日賣文為生。完全一副窮家出驕子的架勢。
這樣的賈雨村,似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假象,人們很難把他日後的小人形象跟出場時聯系上。因此很多人認為賈雨村是全書最大的陰謀家,他以正面人物的形象,騙取甄士隐的好感,騙取林如海的好感,騙取賈政和王子騰的好感,甚至騙取讀者的好感,然後在所有人猝不及防的時候,卑劣的一轉身,将所有幫過他的人都推向深淵。
賈雨村是陰謀家不假,但是他并不是最大的陰謀家,全書裡最大的陰謀家應該是甄士隐才對。為什麼這麼說呢?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中有一段這樣的話:将欲歙之,必固張之;将欲弱之,必固強之;将欲廢之,必固舉之。将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
這段話的意思是: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廢去它,必先擡舉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這就叫做雖然微妙而又顯明。 柔弱戰勝剛強。
很多人根據這句話說老子是陰謀家,是在玩弄人性。這其實是對老子最大的誤解。老子五千多字的道德經,都是在講自然,在講道,不帶任何善意和惡意,如同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一樣,永遠沒有任何主觀好惡。
順道則盛,逆道則衰,至于因果,完全是個人在悟道過程中的結果而已。老子懂得天性也懂得人性,所以他把這種自然因果說了出來,并沒有教任何人去怎樣做,至于陰謀就更是無從談起了。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但是老子這番對人性的解讀,卻被陰謀家甄士隐挪用了去,而且用得極其隐蔽。甄士隐和賈雨村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鄰居,對于賈雨村的為人,我相信甄士隐心裡是有數的。
嚴老爺來拜訪甄士隐的時候,賈雨村正和甄士隐交談甚歡,嚴老爺一來,甄士隐就連忙要去陪嚴老爺,走的時候對賈雨村說,稍後就會回來。但是過了很久,賈雨村打聽到甄士隐留了嚴老爺吃飯,自己就趕緊從夾道中走了,避免太尴尬。
而書中說: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這說明,甄士隐在心裡其實是怠慢賈雨村的。
在元春即将省親時,賈政帶領衆人逛大觀園,正遊得盡興,有人來報賈雨村來了,賈政就立馬辭了衆人,去接見賈雨村了。這和甄士隐形成鮮明的對比。
再看賈雨村拿到甄士隐的資助後不辭而别,甄士隐對此是隻得罷了。這都說明,賈雨村在甄士隐心裡的評價并不高。在甄士隐資助賈雨村的時候,甄士隐說得很明白:“今既及此,愚雖不才,‘義利’二字卻還識得”。
對于賈雨村這樣的人,甄士隐很早就知道他将來會有一番作為,但甄士隐同樣知道,賈雨村這樣的人一旦發迹,也必将會走向一條不歸路。倘若甄士隐沒有資助他,賈雨村也必将會找到另一條發迹的路。
因為甄士隐早就看出,他非久居人之下之人。與其讓賈雨村用更惡劣的手段上位,還不如直接助他一臂之力。這就是甄士隐用意:将欲歙之,必固張之;将欲弱之,必固強之;将欲廢之,必固舉之的方法。
因為他知道,像賈雨村這樣的人,這樣的才氣,必将在官場有所作為。但像賈雨村這樣不良的人性,又必将在官場的污濁之下,無限放大,直至毀滅。
甄士隐本性恬淡,但本性恬淡是建立在世事洞明的基礎之上而看淡一切。賈雨村的張牙舞爪在甄士隐這裡其實暴露得很充分,甄士隐也是利用了人性的這一弱點,将賈雨村徹底地摧毀。若賈雨村是個不折不扣的陰謀家,那麼他背後的甄士隐就是最大的陰謀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