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隸屬于安徽省,簡稱“蕲”,别稱蕲城、宿城。在地理位置上,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襟連沿海,背倚中原,素有安徽省北大門之稱。東至東北與江蘇省宿遷、徐州接壤,西至西北與河南省商丘、山東省菏澤毗鄰,南與安徽省蚌埠、淮北相連,也即地處安徽、山東、江蘇、河南四省交界處,具有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同時,宿州市總人口超560萬,擁有1200多年的建制曆史。
一
首先,截至2017年,宿州市下轄1個區:埇橋區,4個縣:砀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就宿州市的曆史來說,早在5000多年前,該地區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期,境内就置有宿國、蕭國等小國附庸于宋。宋國都城一度遷于宿地相山。戰國時期,該地區屬于強大的楚國。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該地區屬泗縣郡、砀郡,置有苻離縣、蕲縣、相縣、取慮、铚縣、僮縣等縣。東漢這一曆史階段,今安徽省宿州市一帶主要屬谯郡。
二
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家争霸,今宿州市一帶成為魏國的疆域。西晉惠帝無康五年(295年)砀山并入下邑縣。東晉建武元年(317年),蕭縣屬沛郡,郡治由相縣徙于蕭。南北朝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廢下邑,設立砀郡,下設砀縣、安陽兩縣。由此,在南北朝這一曆史階段,今宿州市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改承高縣為龍城縣。隋炀帝大業元年(605年),改龍城縣為臨沛縣。不久之後,複改臨沛縣為蕭縣。
三
公元809年,唐朝正式在該地區設立宿州,治虹縣(今泗縣),轄苻離縣、蕲縣和虹縣;元和九年(814年),亳州屬臨渙縣劃入宿州。由此,對于宿州這一建制,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曆史了。北宋建立後,宿州隸屬于淮南路。熙甯五年(1072年),宿州屬淮南東路。金興定元年(1217年)砀山縣城被黃水蕩沒,縣治遷虞山保安鎮(今屬河南永城)。元朝建立後,廢蕲縣、臨渙、苻離三縣入宿州。公元1265年,廢蕭縣、永固縣入徐州。
四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宿州屬臨濠府,後改屬鳳陽府。洪武十二年(1379年),蕭縣、砀山縣屬南直隸徐州。清朝初期,宿州隸屬于江南省。康熙皇帝在位時,江南省分為安徽省和江蘇省,宿州屬安徽省。1912年,宿州改稱宿縣,與靈璧縣、泗縣屬安徽省管轄,砀山縣、蕭縣屬江蘇省。1955年,砀山縣、蕭縣劃回安徽省。1998年12月6日,設立地級宿州市。如今,宿州市下轄砀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埇橋區,總人口約為566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