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安部統計,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而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75%。在這個數據的基礎上,中國汽車的轉移登記數量持續增長。在2020年間,全國公安交管部門共辦理機動車轉移登記業務2521萬筆,其中汽車轉移登記業務2481萬筆,近五年來汽車轉移登記與注冊登記業務量的比例由0.59上升至1.02。
換句話說在15年汽車強制報廢的政策也取消後,汽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多,這就催生了二手車市場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公共交通關閉的情況下,讓很多人催生了買一台車的執念,特别是二手車。
作為去年2481萬筆汽車轉移登記業務的其中一名辦理者,在買完二手車後,卻發現要注意的事情遠不止那麼簡單。
買二手車,一定要“沒事故”的?
關于我購買的車型,在這裡就不細說了。首先二手車事故最嚴重的情況,泡水車應該排在第一位,遇到這個直接PASS即可。
大部分人對于二手事故車,都以避之不及的心态去看待,往往忽略了事故車也是分等級的。像常見的碰撞性事故,這種事故車并非要直接跳過,而應該酌情考慮。
畢竟一台車用了那麼多年,小剮小蹭也在所難免,隻要事故不是動筋傷骨那種,反倒是個砍價的好機會。像我這台車,翼子闆都是有碰撞剮蹭的,不過車頭、車尾、車側的框架都是完全沒有碰撞的,這種車在很多二手車販子眼中,就已經屬于零事故的車輛了。
另外一種特殊的事故,就是“改裝事故”,也是所謂的精神潔癖性事故。以我這台車為例(八代思域),真的算得上改裝重災車輛之一,而在二手車交易時還原又是必經之路,像什麼加裝尾翼、寬體、發動機配件的車輛,哪怕還原了也很容易發現異端,再加上改裝車的駕駛性質,相對于輕微事故的車輛,我覺得這種改裝車的選擇優先度會更排後一些。
所以對于購買二手車的消費者來說,碰撞事故和改裝事故都是你買車看車前要清楚并了解的重中之重。可能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不懂這個,其實你可以請有經驗的朋友幫你參謀一下。
沒有這種朋友,也可以考慮相對成熟的二手車平台,因為他們的車輛上架前都會有詳細的驗車流程,在報告頁面會詳細說明該車的狀況,并且在交易過程中還會進行複檢。
如果你既沒有朋友、也不願意在二手車平台上付出高昂的服務費,那麼還有一個獨辟蹊徑的方式,就是去你關注的二手車品牌對應4S店,去售後找一位機修人員,一頓飯錢的成本就能讓他幫你看得清清楚楚。(不要覺得不靠譜,我一個朋友實際就是這樣操作,聊開心了技師還會把這台車的通病和保養技巧都告訴你)。
買二手車,要懂它的“小毛病”
基本上在确定了前面的步驟後,你都能買到一台相對稱心如意的二手車了。但買完車後,新步驟又來了(理論上這個步驟應該在購車前就考慮,但是現實的狀況都是在購車後再考慮)。這個步驟就是你必須知道你這台二手車的“通病”。成熟的汽車廠家在設計車輛都會有嚴格的測試流程,但是人無完人,車亦無完車,每台汽車總會有那麼幾個爆發性頻率極高的小毛病。特别是當年份到一定程度後,真的是“年紀大,機器壞”。
以我這台車為例,這是一台2010年6月生産、7月上牌,全程4S店保養,實表9.7萬公裡的八代思域。按照這個車況來說,已經能劃分到精品的一類,但它短短半年裡面出現的通病真的一個都沒落下。
先說幾個年份久了的老車常見毛病:
一、尾廂滲水
這是因為尾廂兩側内襯裡面是存在一個百葉窗形狀的通風閥,它本質上是用專用的膠粘合在車體上,由于車輛行駛的共振和年份導緻老化,老車大概率會出現密封性下降,最終導緻雨天狀況下雨水通過保險杆縫隙滲水,從而存在備胎坑裡面。
像我這台車,真的經過了一個暴雨季節,雨水存滿了備胎坑,在急刹車的情況下雨水倒灌到後排地毯才發現車被“水泡”了。翻開備胎坑的時候,我發現都可以養金魚了......。這種解決方法也很簡單,找個修車店把通風閥拆下來,重新塗膠粘合即可。
二、節溫器故障
發動機是存在一個最佳工作溫度的,而節溫器是負責平衡發動機工作溫度的重要部件之一,長時間在水溫不正常的情況下去行駛,會導緻發動機的壽命下降。上了年份的車輛,節溫器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傳感故障。以我這台為例,水溫永遠偏低(正常應該是居中才對),同時無法提供足夠的熱風空調(升溫極慢)。
平時好不容易水溫上來了,但一上高速公路行駛,水溫立馬嘩嘩地掉。說句誇張點的,我感覺熱風沒了我不會感冒,但是這車跑一趟高速,真的是妥妥地感冒了。解決辦法,更換即可(最好是二手車整備時和防凍液一起換,别問為什麼,問就是4瓶防凍液)。
接下來說說這台八代思域獨有的通病:
一、方向助力泵滲油
作為一款10多年前生産的車輛,液壓助力泵在年份上來後橡膠、油路老化後出現滲漏,輕滲隻影響觀感,重漏會導緻轉向變重、轉向異響。雖然不會影響駕駛,但對于想要完美車況的用戶來說,這點真的是非弄不可。畢竟作為一台日本車,底盤不幹爽,濕得要穿尿布的話,豈不是愧對“耐用”這個稱号?
二、右前機腳膠老化
(紅圈位置正常應該是有間隙的)
右前機腳膠是八代思域的常用“耗損件”,由于設計及材料的因素,導緻了所有八代思域在行駛4萬公裡(或者兩年左右)後,右前機腳膠就會耗損完畢,像紅圈中的金屬限位器直接硬碰硬地與橡膠底座碰撞。
當發動機啟動(怠速、低速)的時候,發動機的抖動就無法過濾幹淨,從而傳遞到車廂裡面,真的比帕金森還抖。在這個通病上,絕對是屬于設計的缺陷,因為根據大部分投訴反映,都是隻有右前機腳膠出現提前耗損完畢的狀況。而且在九代思域同樣的1.8L機器上,又單獨地對這個位置的機腳設計進行了改進。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直接更換強化過的副廠件或者直接移植九代機腳膠。
三、隔音真的太差了
這個通病應該是老本田的傳統藝能了,過去的本田隔音水準是真的同級墊底(現在也幾乎是),開着這台車跑高速我一度懷疑自己是沒有關窗的。像高速120km/h巡航工況,我甚至覺得自己在開一台敞篷車。這種刻在本田基因裡面的“通病”,哪怕去做所謂的汽車隔音也收效甚微。與其去拆内飾加隔音棉,還不如買一雙降噪耳機作用大。
總結:二手車要知根知底
除了以上這些問題需要注意外,年份久的二手車一般還要進行全車的耗損件更換(機油、變速箱油、刹車油、助力油、空濾、油濾、輪胎等等)。相對于新車,二手車的狀況的确比較難以把握,而且也需要你投入相對多的時間成本去維養。不過時間=金錢,當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後,二手車在金錢上的優勢就體驗出來了,例如A級車的價錢,買B級甚至C級的體驗,隻因為它是二手車。
對于想購買二手車的人來說,除了要知道常規的車況,還得提前清楚它的脾性,買車前詳細地望聞問切後,買車後才能得心應手地使用。通俗點來說,本身買二手車就是為了性價比,你知道它的“通病”及治理方案後,就算不懂自己修也不至于被維修店割韭菜。
要是你不缺錢買新車的話,那就當我這篇文章不存在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