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疼的原因圖解?來源:人民健康網膝蓋疼痛是骨科門診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平時路走多了、鍛煉用勁兒大了,都是誘因臨床上,引起膝關節疼痛的病因其實有很多種,需要結合疼痛部位、持續時間、伴随症狀、患者年齡等因素綜合判斷,隻有明确病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療,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膝蓋疼的原因圖解?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人民健康網
膝蓋疼痛是骨科門診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平時路走多了、鍛煉用勁兒大了,都是誘因。臨床上,引起膝關節疼痛的病因其實有很多種,需要結合疼痛部位、持續時間、伴随症狀、患者年齡等因素綜合判斷,隻有明确病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療。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結構最複雜的關節,它由1層滑膜、2個半月闆、3塊骨頭、4根韌帶共同構成。滑膜位于密閉的膝關節腔内壁,負責分泌潤滑劑和營養物質;半月闆位于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起到彈性減震、輔助彎曲、保護關節軟骨的作用;3塊骨頭分别位于膝關節上方(股骨)、下方(胫骨)和前方(髌骨),為膝關節提供支撐、傳導動力;4根韌帶主要起穩定膝關節的作用,位于膝蓋兩側的内外側副韌帶保證膝關節側方穩定性,而位于膝蓋中間的前後交叉韌帶保證膝關節前後方的穩定。
不同的膝關節疾病或損傷,常常有特定的疼痛部位,醫生可根據不同的疼痛部位初步對疾病進行判斷。
膝蓋前方疼。最常見于髌骨關節炎、髌骨軟化、滑囊炎、退行性骨關節炎。患者表現為膝關節彎曲時膝蓋前側疼痛,影響患者上下樓,在下樓、下蹲時症狀尤為明顯。此外,髌骨半脫位也會誘發前側疼痛。
膝蓋上方疼。一般見于股四頭肌肌腱炎、肌腱損傷,表現為屈伸膝關節時疼痛,往往伴有髌骨上方壓痛。
膝蓋下方疼。常見于髌腱炎、胫骨結節骨骺炎,患者通常在劇烈運動或下蹲時疼痛加重,休息後緩解。
膝蓋兩側疼。一般考慮半月闆損傷、韌帶損傷。患者一般表現為走平路不疼痛,上下樓疼痛,伴随或不伴随壓痛,這種情況需及時就醫。
膝蓋後側疼痛酸脹。最常見于腘窩囊腫,且絕大多數不需治療。
對膝關節來說,最好的檢查方式是核磁共振,既可以看到關節裡是否有積液,判斷積液量多少,又能很好地評估膝關節内半月闆、韌帶和軟骨的情況;如果發現半月闆損傷,還可以對損傷進行分級。此外,膝關節的常用檢查還有X片、CT、B超、穿刺檢查等。
隻要明确膝關節疼痛的病因,早期規範化治療,大多數膝關節疼痛都能獲得良好的療效。對于已有膝蓋損傷的患者,疼痛發作急性期(即疼痛發作3周内)建議膝關節減少活動量,注意膝關節保暖,避免長跑、爬山、球類等對抗劇烈的運動。慢性和急性期後的膝關節疼痛患者,可逐漸做膝關節康複鍛煉,佩戴護膝3~4周,遊泳、慢跑、靠牆靜蹲等對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都有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