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去世後要“打金井”,這是什麼意思呢?怎麼感覺像是要挖寶貝呢?有沒有講究呢?
人的一生,不管是處什麼地位,在哪裡安家落戶,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入土為安才是最後的意願;不管活着的時候多麼有錢,多麼氣場,"落葉歸根"才是最大的夙願。
現在,很多的農村還是沿襲土葬的方式。說到土葬,不得不提到墳墓。而墳墓還有“打金井”一說。
“打金井”什麼意思?“金井”,聽起來很神秘,似乎是尋找寶藏,土葬掘墳時要專打這個“金井”。其實,這裡的“打金井”(也叫“挖金井”),并不是找寶藏,而是農村土葬習俗中最費力、講究最多活——掘墳。
在古代,宮廷的水井叫“金井”,這是為了區别于民間的水井,也有尊重的意思。到了民間,“金井”又與喪葬習俗聯系在一起,指的是老人去世後的墓穴。有圖吉利,庇佑子孫之意,即所謂的“風水寶地”。
“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在我們當地“打金井”,是一種“奢侈”的說法。是在打墳墓時,在墓穴中專門挖一個擱置棺材的地方。
當地有專門的公用墓地,而這些墓地都是分塊而集中在一處。每塊墓地都會有“蓋楞”(當地口語,即土坎)。挖墓時要“打金井”的,就是依托這“蓋楞”,也就是說人要埋在這“蓋楞”跟前。當然,事先是要用羅盤定位的。
當地所說的“打金井”,也叫“蹿堂”。在挖“蹿堂”前方約3米左右處,也是要挖“七至九尺長,深半米至一米三,寬約一米多”的墳坑。當這個墳坑按習俗的尺寸挖好之後,便接着“打金井”(即“蹿堂”)。這個“金井”位于墳墓正北方向,也就是前面所說“蓋楞”前方,與墓穴連接之處。“金井”其實就是一眼小窯洞,其長、寬、高,還是墓穴的尺寸。
下葬時,将棺材先放入墓穴,再慢慢地移入“金井”,而棺材并不是用土壓蓋,是自然的擱置。然後,用磚或土塊将洞口半封閉,再将墓穴倒土填實,地表堆成墳堆的樣子。
“打金井”的講究:①享受“金井”待遇的對象。“打金井”費力費時還耗财。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後,兒女建議,鄉鄰擁護的情況下才這麼做的。
②“打金井”的人員。挖墓或“打金井”之人,一定是要有子嗣,非劣迹的男性。這一點很重要,不便細說。
③棺材的放置。棺材從墓穴移至“金井”時,要擺好方向,即頭朝北,腳向南。再打開棺蓋後,由兒子或女婿将逝者擺正及衣服、被褥捊展,之後合上蓋子。兒子女婿退出“金井”後,耗掉自己留下的腳印。“金井”口所用的磚忌用紅磚,宜用藍磚,最好用藍磚壘成空心狀。
以前的許多風俗,都是對逝者的追憶,也是孝敬的一種表現。但是,“金井”必須以有土坎為前提條件。而“金井”又是挖在上一塊地的下面,易引發與鄰居發生口角。因此,“打金井”現在基本上少之又少。同時,随着提倡火葬的“大環境”和喪葬習俗的改變,人們的思想也在變化。畢竟人在世的時候,多行點孝道,比這“厚葬”要好得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