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指修養身心,修身的具體行為就是擇善而從,博學于文,并約之以禮。
養德:指修養德性,德性即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誠之性。
靜:相對于動。是人的一種狀态,一種境界,一種生活方式。常表現為獨立思考,獨立品悟,以書為伴,以心為伴。靜可以讓心靈得以安甯,悟出人生的真知和道理。
儉:相對于奢。節省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品德高尚的表現,“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理解為德才兼備的品性,是依靠内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德行。
做精神富足的人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許多人都在追求外在物質,攀比之風盛行,精神世界變得貧乏。一個精神富足的人,不會刻意追求表面的東西。
節儉戒貪
很多高官腐敗堕落,不是學曆和能力不夠,而是追求表面的虛榮,追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而忘記了初衷。如果能夠節儉,貪就不會發生。如果奢侈浪費,為了追求和保持這樣的生活,自然就會變的貪得無厭。如果節儉,就會把精力用在追求精神層次上,培養自己較高的德行。
“青山元不動,白雲自去來。”
在這浮躁的社會中,我們在面對功名、利祿、金錢等等所有的一切,我們難免會萌生出種種邪念。通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我們能逐漸抛卻功利,抛卻浮躁,抛卻盲目,面對功名、利祿、金錢等等,視之為“浮雲”。甯靜安定,豐富内涵,做到“青山元不動,白雲自去來。” 以儉樸的德性,靜心、盡心做事,那麼好的結果自會到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