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導論複習題?一、名詞解釋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過程中,對每一種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間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環境科學導論複習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名詞解釋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過程中,對每一種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間就
是生物對這種生态因子的耐受範圍,稱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變化範圍内,能夠被生态元實際和潛在占據、利用或适應的部分,稱作
生态元的生态位。
内穩态:生物系統通過内在的調節機制使内環境保持相對穩定。
幹擾:幹擾是群落外部不連續存在,間斷發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連續存在因子的超“正常”範圍波動,這種作用或波動能引起有機體或種群或群落發生全部或部分明顯變化,使生态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兩者分開以後都不能獨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稱共栖,與互利共生和原始協作一同屬于“正相互作用”。兩種都能獨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關系生活在一起的現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時間内生态系統中的生物和環境之間、生物各個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使它們相互之間達到高度适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态。
生态系統服務:指人類從生态系統獲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給服務(如提供食物和水)、調節服務(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務(如精神、娛樂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務(如維持地球生命生存環境的養分循環)。
受損生态系統:指生态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在自然幹擾、人為幹擾(或者兩者的共同作用)下發生了位移,即改變、打破了生态系統原有的平衡狀态,使系統結構、功能發生變化或出現障礙,改變了生态系統的正常過程,并出現逆向演替。
二、填空題
1. 種群的基本特征是 空間特征 、 數量特征 、 遺傳特征 。
2. 種群在“無限 ”的環境中增長通常呈指數式增長,又叫 非密度制約性增長 。
3. 頂極概念的中心點就是 群落的相對穩定性 。
4. 年齡錐體的三種類型分别為 迅速增長種群 、 穩定型種群 和 下降型種群 。
5. 生物多樣性通常分為 遺傳多樣性 、 物種多樣性 和 生态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6. 光照強度達到 光飽和點 時,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強度增加。
7. 幹擾的生态學意義包括 促進系統的演化 、 維持生态系統平衡和穩定 和 調節生态關系 三個方面。
8. 種群的内分布型或格局表現為三種類型,即 均勻型 、 随機型 和 集群型 三種。
9. 生态金字塔包括 能量金字塔 、 數量金字塔 和 生物量金字塔 三種。
10. 在有限環境中,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為 邏輯斯蒂 。
11. 在群落中,物種多樣性體現為 物種豐度 和 均勻度 這兩個特征。
12. 重要值 = 相對密度 相對頻度 相對優勢度 ,其數值越大說明該物種在群落中占的地位越重要。
13. 按生态系統空間環境性質把生态系統分為 淡水生态系統 、 海洋生态系統 、 陸地生态系統 和 。
三、選擇題(每空1分,共15分)
1. 根據生态因子的性質,可将其分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為因子和 a 。
a. 氣候因子 b. 地球因子 c. 非生物因子 d. 外來因子
2. 氧氣對水生動物來說,屬于 d 。
a. 綜合因子 b. 一般生态因子 c. 替代因子 d. 限制因子
3. 随着年齡的增長,一些物種的性比率 ( 雌性:雄性 ), 比如人類, 是 a 。a. 逐漸變大 b. 逐漸變小 c. 不變 d. 先變大再變小
4. 種群平衡是指 c 。
a. 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為零, b. 種群的遷入和遷出相等
c 種群數量在較長時期内維持在幾乎同一水平,d. 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5. 下列關于種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種群是物種進化的單位 b. 種群是物種存在的具體形式
c. 種群是群落的構成單位 d. 種群内各種生物的關系為鬥争
6. 血吸蟲與丁螺的關系是 b 。
a. 競争,b. 寄生,c. 捕食,d. 共生
7. 關于群落與環境關系的論述,不正确的是 a 。
a 群落隻是被動受環境制約, b. 群落在環境制約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 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環境, d. 需要特殊環境的群落對環境具有指示意義
8. 下列關于生态型的叙述,錯誤的是 b 。
a. 生态型是針對同一種生物的不同個體群而言的,
b. 生态型越少的生物種其适應性越強,
c. 生态型是被固定在基因水平,是可以遺傳的,d. 生态型是發生趨異進化的結果。
9. 下列關于演替趨勢的叙述,錯誤的是 d 。
a. 一般來說,演替總向着使群落結構和成分更複雜的方向,
b. 一般來說,演替總向着能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改造環境能力更強的方向,
c. 在一些因素,尤其是人,的影響下,演替會 向着自然演替相反的方向進行,
d. 演替總向着當地氣候頂級方向進行
10. 下列關于生物群落發生的叙述,錯誤的是 d 。
a. 群落發生是從物種遷移和定居開始的,首選占有空白生境的生物稱為先鋒植物。
b. 先鋒物種一般都具備生長速度快、散布能力強、生殖能力強等特點。
c. 在穩定的頂級群落中,儲備着大量有可能成為先鋒物種的潛在定居者。
d. 先鋒物種在競争中通過改造環境來鞏固自身在群落中的地位。
11. 下列生态系統中,初級生産力最高的是 c 。
a. 荒漠 b. 開闊大洋 c. 沼澤與濕地 d. 凍原
12. 生态系統的功能主要是 a 。
a. 維持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b. 保持生态平衡
b. 為人類提供生産和生活資料,d. 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質并釋放氧氣
13. 下列生物類群中,不屬于生态系統生産者的類群是 d 。
a. 種子植物 b. 蕨類植物 c. 藍綠藻 d. 真菌
14. 食物網結構比較簡單的生态系統是 c 。
a. 溫帶草原 b. 落葉闊葉林 c. 極地凍原 d. 淡水湖泊
15. 土壤細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體稱為 b 。
a. 菌根 b. 根瘤 c. 菌絲 d. 子實體
16. 長日照植物是 a 。
a. 日照時間超過一定數值時才開花,b. 日照時間短于一定數值時才開花,
b. 隻有當晝夜長度的比例接近于相等時才能開花的植物,
c. 在任何日照條件下都能開花
17. 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時,對一方有利,對另一方無影響,二者之間的關系屬于 d 。
a. 原始合作 b. 競争 c. 中性作用 d. 偏利作用
18. 種群在邏輯斯谛增長過程中,密度增長最快時的個體數量為 c 。
a. 小于K/2 b. 等于K c. 等于K/2 d. 大于K/2
19. 不符合增長型的種群年齡結構特征的是 d 。
a. 幼年個體多,老年個體少 b. 生産量為正值
c. 年齡錐體下寬、上窄 d.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20. 關于優勢度正确的概念是 a 。
a. 群落各成員中,建群種的優勢度最大 b. 群落各層優勢種優勢度均大于建群種
b. 确定生物優勢度主要依據其頻度
c. 群落各成員對群落的作用大小與其優勢度無關
21. 群落結構最複雜的是 d 。
a. 苔原 b. 荒漠 c. 落葉闊葉林 d. 常綠闊葉林
22. 以下關于群落交錯區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相鄰兩個群落共有的物種不會在群落交錯區出現。
b. 通常情況下,交錯區中物種的數目及一些種群的密度往往比相鄰的群落小。
c. 群落交錯區種的數目及一些種群的密度有增大的趨勢,如森林邊緣交錯區。
d. 群落交錯區是一個交叉的地帶,其中種群比相鄰的群落中競争緊張。
23. 以下有群落垂直結構的叙述,錯誤的是 c 。
a. 森林群落從上往下,依次可劃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被層等層次。
b. 水生群落按垂直方向,一般可分為:漂浮動物、浮遊動物、遊泳動物、底栖動物、附底動物、底内動物。
c. 一般來說,水熱條件越優越,群落的垂直結構越簡單,動物的種類也就越單調。
d. 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的是群落的層次性,主要指群落成層現象。
24. 從種群數量變動的角度來看,沿海的 “赤潮 ”現象,屬于 b 。
a. 周期性波動 b. 種群爆發 c. 不規則波動 d. 季節性消長
25. 下列關于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如果兩種物種的生态位有部分重疊,它們之間就會存在潛在的競争,
b. 生态位範圍越大(寬),越傾向于是一個特化物種,
c. 環境變化不會導緻生态位發生變化,如生态位壓縮、釋放、移動等,
d. 群落中優勢種和建群種的生态位最大(寬)
26. 在一個處于穩定期的森林群落中,其年齡結構應該是 b 。
a. 幼齡植株百分率非常高。 b. 各齡樹木數量從幼齡到老齡成比例減少。
b. 各齡樹木數量大緻相等。 d. 幼齡植株百分率非常低。
27. 一個種群内,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數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終年居中,這個種群的年齡結構為 b 。
a. 穩定性 b. 增長型 c. 衰退型 d. 混合型
28. 水生植物的特點是 a 。
a. 通氣組織發 b. 機械組織發達 c. 葉面積小 d.根系發達
29. 水鳥中DTT的濃度比水中高幾百萬倍屬于 c 。
a. 生物積累 b. 生物濃縮 c. 生物放大 d. 以上都不是
30. 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結構是 a 。
a. 團粒結構 b. 片狀結構 c. 塊狀結構 d. 柱狀結構
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5分)
1.簡述内穩态的保持機制的内容。
答:内穩态機制,即生物控制自身的體内環境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是進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更進步的機制,它或多或少能夠減少生物對外界條件的依賴性。生物的内穩态是有其生理和行為基礎的,維持體内環境的穩定性是生物擴大環境耐受限度的一種主要機制。高等動物内穩态主要是靠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來維持。
2.生态系統信息流的特點及作用。
答:⑴生态系統信息流的特點特點:
①生态系統中信息的多樣性;
②信息通訊的複雜性;
③信息類型多、貯存量大。
⑵作用:生态系統中能量流和物質流通過個體與個體間、種群與種群間、生物與環境間的信息流而協調。動物之間的信息傳遞是通過其神經系統和内分泌系統進行的,決定着生物的取食、居住、社會行為、防禦、性行為等過程。
3.簡要回答生态失調的概念及标志。
答:概念:生态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幹擾超越了生态系統自我調節能力阈限而使其喪失自我調節能力時,謂之生态失調。
标志:物種數量減少,環境質量降低,生産力衰退,生物量下降。
4.生态規劃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答:(1)生态規劃的意義:
通過生态規劃,在利用自然資源和能源過程中,以及在改造自然環境過程中,不至于破壞人和生物與自然環境的良性關系,使可更新資源和能源越用越多,越用越好;不可更新資源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标。
(2)生态規劃的作用:
重規劃是開發和發展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基本規律。一個科學的生态規劃,在理論上保證了資源和能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在工農業生産過程中不會出現環境問題。
5.生态工程的設計原則是什麼?
答:(1)适合性原則:生态工程的目的和用途要适應實際需要,應能解決當地生态環境建設和生産中的實際問題。設計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而需優化技術組合,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2)高效益原則:作為一種生态經濟活動,生态工程強調社會-經濟-自然生态系統的整體效率及效益與功能,以生态建設促進産業發展,将生态環境保護融于産業工程及有關生産之中,特别是在發展中國家或經濟欠發達地區,其經濟效益高低決定其命運。
(3)生态學原則:①生物對環境的适應性原則;②生物種群優化與和諧原則; ③生态系統良性循環與生态經濟原則。
6.簡述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内容。
答:生物對每一種環境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與下限之間就是生物對這種環境因子的耐受範圍,稱為生态幅。任何一種環境因子對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個耐受性範圍,範圍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種生物的機能在最适點或接近最适點時發生作用,趨向這兩端時就減弱,然後被抑制。
7.生物群落演替的理論、影響因素。
答:⑴演替:指一個生物群落被另一個生物群落所代替的過程。主要包括單元頂級論、多元頂級論、頂級——格局假說。
①單元頂極論:演替就是在地表上同一地段順序地分布着各種不同植物群落的時間過程。任何一類演替都經過遷移、定居、群聚、競争、反應、穩定6個階段。演替的終點稱為演替頂極。
②多元頂級論:在一個氣候區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終結果,不一定都彙集于一個共同的氣候頂極終點。 除了氣候項極之外,還可有土壤頂極、地形頂極、火燒頂極、動物頂極;同時還可存在一些複合型的頂極。③頂級——格局假說:在任何一個區域内,環境因子都是連續不斷地變化的。随着環境梯度的變化,各種類型的頂極群落,如氣候項極、土壤頂極、地形頂極、火燒頂極等,不是截然呈離散狀态,而是連續變化的,因而形成連續的頂極類型,構成一個頂極群落連續變化的格局。⑵影響因素:①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布和動物的活動性;②群落内部環境的變化;③種内和種間關系的改變;④外界環境條件的變化;⑤人類對生物群落演替的影響。
8.生态平衡失調的标志是什麼?
答:判斷生态平衡失調有兩個标志:
⑴結構标志。生态平衡失調首先表現在結構上,一方面是結構缺損,即生态系統的某一個組分成分消失;另一方面是結構變化,即生态系統的組成組分内部發生了變化。
⑵功能标志。生态平衡失調表現在功能上,一方面是生态系統中能量流動受阻;另一方面是物質循環中斷。
9.退化生态系統恢複的基本目标是什麼?
答:①實現生态系統的地表基底穩定性;②恢複植被和土壤,保證一定的植被覆蓋率和土壤肥力;③增加生物多樣性;④實現生物群落的恢複,提高生态系統的生産力和自我維持能力;⑤減少或控制環境污染;⑥增加視覺和美學享受。
五、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論述生态系統的組成、結構與功能。
答:⑴完整的生态系統由生産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四部分組成。組成生态系統的各成分,通過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功能體系。
⑵生态系統的結構包括形态結構和功能結構。形态結構即群落結構,功能結構主要是指系統内的生物成分之間通過食物鍊或食物網構成的網絡結構或營養位級。
⑶生态系統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能量是生态系統的基礎,是生态系統運轉、做功的動力,沒有能量的流動,就沒有生命,就沒有生态系統。生态系統能量的來源,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太陽能被轉化為化學能,化學能在細胞代謝中又轉化為機械能和熱能。
生态系統的物質,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須的各種營養元素。生态系統中流動着的物質具有雙重作用。首先,物質是儲存化學能的運載工具,如果沒有能夠截取和運載能量的物質,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鍊逐級流動。其次,物質是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進行的生物化學過程的結構基礎。
生态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構成一個統一的生态系統功能單位。
在生态系統中,除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還有有機體之間的信息傳遞。
2.何為生态系統服務,生态系統服務有哪些主要的評估方式?
答:⑴生态系統服務是指生态系統與生态過程所形成及所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它不僅給人類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醫藥及工農業生産的原料,而且維持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支持系統。
⑵生态系統服務功能主要價值評價方法:
①市場價值法:将生态系統作為生産中的一個要素,其變化影響産量和預期收益的變化。
②替代市場價值法:
a.機會成本法:以其它利用方案中的最大經濟效益作為該選擇的機會成本;
b.影子價格法:以市場上相同産品的價格進行估算;
c.影子工程法:以替代工程建造費用進行估算;
d.防護費用法:以消除或減少該問題而承擔的費用進行估算;
e.恢複費用法:以恢複原有狀況需承擔的治理費用進行估算;
f.資産價值法:以生态環境變化對産品或生産要素價格的影響來進行估算;
g.旅行費用法(TCM):以遊客旅行費用、時間成本及消費者剩。
③假想市場價值法:以直接調查得到的消費者支付意願(WTP)或WTA來進行價值計量。
3.論述受損生态系統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受損生态系統的修複方法。
答:⑴受損生态系統的基本特征:①物種多樣性的變化;②系統結構簡單化;③食物網破裂;④能量流動效率降低;⑤物質循環不暢或受阻;⑥生産力下降;⑦其他服務功能減弱;⑧系統穩定性降低。
⑵主要受損生态系統的修複方法:
①森林生态系統的修複方法:
a.封山育林:最簡便易行、經濟有效的方法,可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幹擾,為原生植物群落的恢複提供了适宜的生态條件。
b.物種框架法:建立一個或一群物種,作為恢複的基本框架。生态系統的演替和維持依賴于當地的種源來增加物種,實現生物的多樣性。
c.最大多樣法:盡可能地按照生态系統受損前的物種組成及多樣性水平種植物種,需要種植大量演替成熟階段的物種不必考慮先鋒物種。
②受損河流生态系統的修複:
a.建立沿岸綠化帶,加強植被的生态功能;
b.人工清淤;
c.控制污染源;
d.科學調控河水流量和流速;
e.加強漁業管理。
③受損湖泊生态系統的修複:
a.嚴禁圍湖造田;
b.營造林地;
c.加大人為調控;
d.人工清淤。
④礦區廢棄地的修複:
a.植被的修複:首先對污染元素進行分析,再對土壤的物化、生化性質進行分析,查明土壤的pH、地表水、通氣性、土壤氮素及土壤溫度等,進而選擇樹種。
b.微生物的修複:衆多的微生物種在礦山生态系統的恢複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微生物對不同的污染物也有一定的适應性。
4.試述污染土壤的植物修複技術和類型。
答:⑴植物修複:利用植物及其根際圈微生物體系的吸收、揮發和轉化、降解等作用來清除污染環境中的污染物質。
⑵植物修複類型:
①植物提取:利用植物根系吸收重金屬元素,并經過植物體内一系列複雜的生理生化過程,将重金屬元素從根部轉運至植物地上部分,再進行收割處理。
②植物揮發:植物将揮發性污染物吸收到體内後再将其轉化為氣态物質,釋放到大氣中。
③植物穩定:利用植物吸收和沉澱來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重金屬,以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并防止其進入地下水和食物鍊,從而減少環境和人類健康的污染風險。
④植物降解過濾:指污染物被植物根系吸收後通過體内代謝活動來過濾、降解污染物質的毒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