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生感悟處世六知

人生感悟處世六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2 08:28:0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許許多多耐人尋味的曆史文化知識。比如琅琅上口的俗語,它們并不是出自名人之口,甚至很多都找不到出處,但卻給後人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遇到困惑的事情或問題時,都習慣去詢問身邊的親戚朋友,但當你抛出幾個問題對方都回答不上來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說:“真是一問三不知”,這裡的“三不知”代表着什麼呢?

人生感悟處世六知(俗話一問三不知)1

曆史典故

我們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是:面對很多問題都表示不清楚,不了解,什麼都不知道。其實最開始這句話并不是這個意思。它出自《左傳》,講述的是齊國人荀寅自我反思的故事。

鄭國在春秋初年時期還屬于強國,後來卻漸漸衰敗為一個弱小無助的諸侯國。這個時候晉國想要趁機出兵攻打,占領鄭國。這本是晉國與鄭國之間的一場較量,但因為親疏利弊,齊國害怕兩國之間的力量懸殊太大,導緻鄭國被吞滅,從而威脅到自身安全,所以決定前往援助鄭國。

人生感悟處世六知(俗話一問三不知)2

當陳成子帶兵到達淄水河岸時,忽然下起了大雨。此時士兵們都不願意冒着大雨過河。陳成子知道現在情況十分緊急,多浪費一分鐘,鄭國就會多一分的危險。于是,陳成子用鞭子抽打着馬匹,逼迫着戰士們渡河。最終經過一番努力,終于安全度過淄水,準備與晉軍好好較量一番。

荀瑤在得知齊國趕來支援鄭國的時候心裡多少有些慌了,要知道,齊軍軍隊嚴整,想要跟齊軍較量,那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于是,荀瑤趕忙派荀寅前往拜見陳成子,趁機挑撥齊鄭兩國的關系,并對身邊的部将說到:“跟齊國對戰,我們恐怕打不過,還是撤兵吧”。

人生感悟處世六知(俗話一問三不知)3

荀寅當時剛好因為一些原因投奔在齊國,他見到陳成子後說到:“我聽說晉國智瑤準備了1000輛戰車前來襲擊我軍營門,要将我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聞後,十分生氣。他說道:“出發前大王下令,不懼敵方大批人馬,即便兵力超過1000輛戰車,也毫不畏懼。你這是什麼話,戰死沙場就是一個将士最基本的鬥志,而你卻沒有!”

荀寅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說到:“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君子在謀劃一件事情時,必須要先将起因、過程、結果都了解透徹後,才能上報。而我卻在這三方面都沒有掌握好的情況下就去跟上級彙報,這樣往往是會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的。

荀寅在說完後,便轉身走了。幾天之後,晉軍撤兵,陳成子也率兵回到了齊國。

人生感悟處世六知(俗話一問三不知)4

“一問三不知”含義演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最開始“一問三不知”中“三不知”指的是對于事情的整個起因,過程、結果都不清楚。在《金瓶梅》中有這樣一段:“那西門慶三不知正進門,兩個撞了個滿懷”。這裡的“三不知”指的是突然、一下子的意思。到了今天,“三不知”指的是對于事情的所有情況都并不了解。在儒家學與道家學中,這也是一種聰明的表現。有時候知道的少一點,懵懵懂懂才是最好的狀态,也是保護自己不受牽連,不受傷害的一種方式。

人生感悟處世六知(俗話一問三不知)5

現實意義

“一問三不知”,看似是一種糊塗,但其實是另外一種大智若愚。人生的很多痛苦,都源于我們有些時候活的太明白,對于很多事情看的太清楚,太透徹。

我們常說:“難得糊塗”,很多事情的本質其實并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有時候就是因為我們看的太清楚,才導緻我們總會把事情想得複雜化,讓自己活在痛苦之中。

人生感悟處世六知(俗話一問三不知)6

這個世界本身就是有晴天也會有雨天,你總不能因為今天下雨,就對着天空破口大罵,非要問出個所以然來吧。糊塗并不是真正的“傻”,而是另外的一種清醒,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如何獲得快樂,清楚的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你争搶就一定可以得到的,更加清楚的知道,人生本來就會有很多無奈。看淡一點,一切都是浮雲,人這一輩子,活的開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