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夏天
夏威夷海鹽、喜馬拉雅玫瑰岩鹽、法國凱爾特海鹽田灰鹽……近段時間,一系列包裝精美、色彩豔麗的進口鹽熱銷網絡。比普通袋裝食用鹽貴上50多倍的價格,配上商家“讓美味升級”“釋放新鮮食材的味覺層次”等宣傳賣點,被不少消費者視為品質的象征。
花錢買健康無可厚非,但這錢花在網紅鹽上,恐怕是交了“智商稅”。一來,所有食用鹽均非人工合成,且主要成分均為氯化鈉,網紅鹽的“自然”标簽純屬唬人;二來,網紅鹽動辄宣稱包含數十種微量元素和天然礦物質,但實際上,很多元素人體并不需要,砷、鉛、鋁、镉、汞等還有毒有害;三來,一些網紅鹽名字洋氣,實為“三無”,其中雜質種類和含量明顯超标。
網紅鹽就是商家炮制出來的概念,而環顧消費市場,忽悠人花冤枉錢的又何止于此?從号稱“低礦淡鈉”的嬰兒水,到“喝出高個子”的長高奶粉;從一瓶含有“232種植物酵素”的氣泡水,到“延緩衰老”的膠原蛋白肽,真是亂花迷眼。分析這些産品,可見兩大重點方向,一是奔着孩子的長高、健體、增智等需求去,一是奔着成人的健康、瘦身、美白等需求去。商家一手反複挑撥目标群體的焦慮感,一手為自家産品套上這樣那樣的新概念,本質上做的就是焦慮生意。
這些“大忽悠”的存在,不僅推高了商品價格,而且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内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監管和宣教,對于誤導消費者的産品該查就查、該罰就罰,及時向消費者普及相關知識,不斷撕下網紅産品的畫皮。
有需求才有市場,杜絕網紅産品收割“智商稅”,根本上需要廣大消費者提高鑒别力。身體健康是人們最樸素的追求,但其實健康生活并沒有那麼難,寄望于各種營養品、補充劑更是本末倒置。《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連續多年指出,江南地區膳食可以作為東方健康膳食模式的代表。隻要日常食物多樣果蔬足、水産白肉比例高、善用蒸煮少油鹽,再輔以适當運動,相信每個人都能更加康健。何樂而不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