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隽 實習生 田欣妍 張慧敏
【開篇的話】
“雙減”之後,學生在學校待多久?“865”!
從早上8時前到校,晚托至18時30分,一周五天,總計超過52個小時/周。孩子每天放學後的校内課後服務有兩小時之多,占全部在校時間的1/5強,課後服務提供的課程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們強健體魄、涵養審美、素養科學、精修一技之長的成效。那麼,廣州學校課後服務的質量如何?在“雙減”實施50天之際,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深入廣州多所學校、機構,了解課後服務開展現狀和質量,透過分析困擾探讨解決方案。
寫作業、做運動、學藝術、練科創……開學一個多月,“雙減”後廣州中小學的課後托管課程開得如火如荼,課程質量如何?學生家長喜歡嗎?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調查發現,本學期不少學生作業、興趣班校内搞定,家長不用吼作業、送補習了,全家輕松。美中不足的是,一些課程結構性不足,時間短頻率低、蜻蜓點水難學好學精,效果難評估陷入低水平循環。專家建議,學校精選課程種類、優質機構,保障課程時間和質量。同時,家長轉變觀念,校内嘗試體驗不同項目,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堅持下去,提高水平進入校隊,最終成為終身的愛好、特長,甚至可能的職業選擇。
初見成效
作業和上興趣班都在學校搞定,全家輕松
廣州“雙減”5 2要求周一至周五每天放學後學校至少提供2小時課後托管服務。包括基本托管和素質拓展課程。基本托管為看管學生寫作業、答疑。素質拓展為各種體育、藝術、科技課程。
羽毛球、遊泳、跆拳道、足球、拉丁舞、高爾夫、壘球、籃球、網球、圍棋、牧笛、C 、榄雕、英語戲劇、3D打印、口風琴、人工智能……近40個項目,想學都能學!這是海珠區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海實”)的課後服務課程。校長陳健的理念是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孩子究竟喜歡和擅長什麼項目?玩玩才知道。”本學期開始,海實為學生和家長提供5種課後服務選擇——基本托管、有作業輔導的特别托管、430課程、基本托管 430組合、特别托管 430組合。
“周一畫畫、周二羽毛球、周三作業輔導、周四人工智能、周五足球。”這是三年級家長陳先生為兒子選的課後服務,“小學生強健體魄第一位,所以我們選了兩項體育,每天體育運動時間基本達到2小時,其次畫畫熏陶美感、人工智能接觸科技,周三主攻課業不懂的校内問明白。”陳先生說,“雙減”後作業和興趣班都校内解決了,孩子大人都倍感輕松。
“五年級的哥哥成績一般,報的基礎托管,校内寫作業答疑,學科類補習班全都不上了,每天回來居然能踢一小時足球。妹妹一年級沒有書面家庭作業,課後托管學了唱歌跳舞,培養興趣。”這樣輕松的日子,東風東路小學家長朱女士以前不敢想,“以前不是在家吼作業,就是在送娃上補習班的路上”。
“女兒六年級,居然每天晚上6點回家前,在學校就寫完了作業,而且每天運動達到2小時。晚上時間閱讀、畫畫,開學一個月讀完了三本書,其中一本是《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身體、課業、課外拓展全部兼得。”江女士開心地說,沒想到小升初能如此“佛系”。
不少家長反映,“雙減”課後托管之後,孩子和家長都學得輕松了。作業少了,基本在學校能做完;孩子不會做的,校内有老師輔導作業;孩子喜歡的興趣、課程,可以校内報班,不必再校外奔波。
【幾點困惑】
關于課程設置
時間和質量 家長最在意
可選擇少 難兼顧多樣性
有得學、學會、學好、學精,是家長們對課後服務課程的期待。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學校的課後托管課程設置讓家長覺得與預期有差距。
“學校隻有籃球、羽毛球、繪畫等十幾種常規課程,沒有人工智能、編程等科技類課程可選擇。”一小學家長告訴記者,該校是新學校,學校主要精力在教師培訓、教學提升方面,課後拓展課程,隻能停留在有沒有的層面,還難以兼顧豐富多樣。今年9月開學,廣州新開學校134所,一些學校處于招聘師資、摸索教學、完善管理的階段,隻能匆忙選擇一兩家校外機構提供課程。
有的區或學校,突出打造某些素質教育特色,刻意引導學生和家長,集中選擇某些拓展課程。“學校雖然開了幾十門課程,但集中在各種體育項目,科技、藝術、傳統文化類課程選擇很少。而且在選課平台上,科技類課程上線時間比其他課程晚,孩子的課都選完時間安排好了,也沒法再選了。”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該區教育局強調打造體育特色,減少或延遲科技類課程的選擇,“這麼多孩子,愛好、擅長截然不同,為何要讓大家都往一個方向走呢?”
蜻蜓點水 難以學好學精
一些家長反應,校内拓展課程隻能體驗式的“蜻蜓點水”,難以學精學好。
“孩子上了校内陶藝課,就是玩泥巴、做些四不像的小動物。”五年級家長江先生說,陶藝技巧之外希望老師能給孩子一些陶藝的曆史、文化知識,“但可惜沒有”。
“學校内的課後服務每天隻有一小時素質課程,老師反映時間不夠,不能完成教學設計。”天河區新世紀文化培訓中心負責人張雅怡介紹,素質類機構的培訓,一般一次課程是1.5小時,但“雙減”政策的表述是,課後服務的兩小時,原則上是基本托管1小時、素質拓展1小時。“老師要回顧複習、講新内容、讓學生實踐操作,一節課40分鐘,剛開講就要結束了。”
“每次上課,學生已經把上周教的動作忘得差不多了,每節課都要先複習很長時間,再進入新課程。進度比較慢。”教街舞的李老師說。“一個項目想學會、學好,一周至少需要保持2次的頻率,一次1個小時以上。”家長盧女士表示,校内拓展課程,通常都是一周一次課,一學期15次課,頻率太低不利于達到學習效果。
此外,頻率低帶來學習周期長的問題。“從基礎的無人機組裝、會飛到競速無人機、編程無人機等,課程結束學生可以拿着自己的飛機出去飛,甚至參加一些中小型比賽。”東莞異能無人機廣州區域總監武玉倩介紹,完整學完初、中、高課程體系需要三年,“因為校内給的時間比較短,一個星期隻有一堂課,如果學校能一周給兩次上課時間,能大大縮短學習周期。”
四年級的王同學喜歡畫畫,但家長黃女士坦言,不會給孩子報校内美術課程,“機構進駐學校教美術,每節課都得讓孩子畫個‘像的’、‘好的’作品讓家長覺得有價值。但現代美術教育認為,孩子12歲前不必學習任何畫畫技巧、方法,隻需要發掘孩子的想象力,感受不同的材質、色彩,培養感受美的能力。”她給女兒選擇的是廣東美術館培訓中心,“一個學期一個主題,例如‘符号’主題講原始人的圖騰、莫高窟的藻井、動畫人物等,再讓孩子自由創作。這種課程對老師要求也高,授課老師都是國内外藝術院校本科以上。”價格方面,“校外一學期2000元,校内一學期1000多。”黃女士認為,從性價比來說,校内也沒有優勢。
效果難評估 陷低水平循環
人工智能、機器人、編程是素質教育熱點,不少學校都引入機構開設了相關課程,但教學效果讓家長們困惑。
“編程課就是簡單的圖形編程,按老師的步驟操作一遍。”家長王女士說。“機器人課,就是用樂高的一些元件,做一個小東西。”家長陳先生對孩子真正獲得多少科學素養持懷疑态度。
一位“理工男”爸爸研究了編程課體系後表示,“孩子學的scratch的圖形化編程,最大的問題不是‘條件’‘循環’這些邏輯指令,而是很多編程以外的知識。比如,要做一條蹦蹦跳跳的恐龍,就必須要給小孩子講解坐标系的概念,機構老師肯定沒法講。為了讓恐龍跳得更逼真、不那麼僵硬,還要考慮重力加速度對跳躍速度的影響,所以還要先給孩子講解重力加速度的問題,而這一部分内容通常在高中物理課本上才會學習到。”
記者了解到,不少科創課程出現兩種傾向,一種是淪為科學手工課,發給孩子們一些簡單的電子元件,在老師指導下拼湊一個玩具,生生把科技課上成了“說明書”課。另一種是打着“尊重保護孩子想象力”大旗,亂做一氣沒有教學成果呈現,或作品沒有任何功能性。幾節課下來,孩子、家長都興趣缺乏,續報率低,新學期轉向報其他課程,原班級隻能再招新生,難以保持穩定的生源進入更高難度階段課程,陷入低水平循環。
而且,科技類課程的效果也很難評估。科學思維看不見摸不着,沒有數據指标,絕大多數家長也沒有判斷能力。
隻報基本托管 低年級孩子難安排
“有的一二年級的孩子,家長隻給報基本托管到18:30,其他素質拓展一項不報,但一二年級是沒有書面家庭作業的,學校各種課室、操場也有别的班級占用,孩子3點多放學後,就在教室坐到18:30,非常可憐。”多所學校老師向記者反映。
據了解,各區、各校都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正在考慮如何妥善安排這部分孩子,例如組織他們閱讀、看電影、做遊戲等。”黃埔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
關于收費
課後服務≠義務教育,普惠≠免費
“一年級小孩的作業托管,以前不收費的,現在兩個月收310元。”農林下路小學家長劉女士有些困惑,“往年一年級放學後有兩個月的适應班,老師輔導書寫和答疑,幫助學生幼小銜接建立學習習慣。幾年前大寶在該校讀一年級時是免費,今年二寶收費。”
“學校課後托管的美術課,20個孩子一班,每人每節課80元,可在外面的美術機構六人小班每節課也就90元,普惠體現在哪裡?”3年級家長陳先生問。
記者從多家中小學了解到,素質課程的費用一學期幾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最貴的課程是劍橋英語1580元。
記者看到某小學課後托管課程繳費清單,1000多人次中,選擇1000元/學期以上課程的比例為12.4%,課程分别是自然科學實驗、水墨國畫、籃球提高班、尤克裡裡、财商課、英語戲劇等。硬筆書法、武術、跳繩、街舞、陶藝等課程價格基本在七八百元/學期。
托管收費到底有沒有道理?素質托管課收費是否合理?
根據國家和省市“雙減”政策,午托等課後服務産生的成本,學校可适當收費。例如越秀區的政策意見為:“校内課後服務産生的成本,包括勞務報酬、場地資源、水電消耗、固定資産折舊、材料損耗等,由政府、學校、家長共同承擔。其中家長承擔的托管服務成本分兩大類别,一是基本托管:午休托管成本建議5元/生/天,下午托管成本建議:10 元/生/天;二是素質類課程。所有收費項目堅持自願原則,必須進行公示。收費項目的收支要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
一位學校校長希望,家長們能厘清課後服務普惠和義務教育免費的區别,“課後服務是老師和學校額外的服務,政策規定是‘政府、學校、家長共同、合理分擔校内課後服務運營成本,不以營利為目的’。”
記者了解到,各區教育局對課後服務有适當的财政補貼,通常生均每日幾元錢,學校補貼場地等成本。
關于師資
低價請不來好老師?
素質課程的價格,是家長們的敏感點。但價格越低越好嗎?事實上,這和師資水平相挂鈎。
“老師的老師”——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華師附小”)的家長們就要求學校引入的第三方校外培訓機構漲價。
華師附小的家長們大多是華師的教師或教授,對教育規律“門兒清”。學校引入了兩家第三方校外培訓機構,提供校内60%的托管課程,天河區新世紀文化培訓中心就是其中一家。其負責人張雅怡介紹,機構和家委會代表談判價格時,價格太低反而受到了家委會的質疑:“例如基礎托管,我們收10元/生/天,家委質疑‘收10塊錢,你能請到什麼人來教我的小孩?’”
家委代表算賬:一個班20個孩子,10元/生/天是200元,200元夠請什麼樣的老師?作為“老師的老師”,他們非常清楚市場行情,有經驗、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沒有250元請不到。“輔導作業講清楚解題思路,能回答好學生問題也不是容易的!如果老師水平不高,不但作業輔導不好,甚至可能紀律都管不好,還浪費了孩子時間,不是虧大了?”家委代表說。最終,雙方協商結果為20元/生/天。
張雅怡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家長們還是要在價格和質量之間作出平衡。第三方機構要研發課程、培訓老師、日常管理,老師要自我提升、交通往來、課程結束後看管放學、打掃衛生,收費雖然以普惠、公益為原則,但也要保障基本生存。
“一些家長和學校,隻要求價格低,不考慮質量,結果相對優質的機構和課程無法進入學校。”一機構負責人希望,家長們理性選擇,不要讓劣币驅逐良币。
對策建議
校内嘗試、發現興趣并堅持
“雙減”後,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極大延長,從早上8時到下午6:30,十來個小時,放學後哪有精力再去培訓班?
海實校長陳健建議家長改變觀念,充分利用校内時間和資源,完成孩子的興趣嘗試、素質加強、特長拔高。“同學們可以嘗試體驗不同的項目,不喜歡的就換,喜歡的堅持下去,提高水平甚至進入校隊,參加比賽。争取在小學階段找到自己喜歡并擅長的體育、藝術、科技項目并具備一定實力,初高中階段深入加強和提高,最終成為自己終身的愛好、特長,甚至可能是職業選擇。”陳健說。
增加課程頻率,注重延續性
一些學校和機構開始重視課後服務課程的提高性和延續性。張雅怡表示,對一些課程進行3年甚至6年的規劃,“例如美術,分模塊教學,第一學期水粉畫、第二學期剪紙……每個學期内容不同”。
有的學校開設美術特色、科技特色、語言特色等素質教育特色班,學生入班之初就明确6年的整體課程規劃,要求願意持續學習六年的學生才能報名入讀。
在課程時間上,一些機構向學校争取一周2~3次的課程頻率,或組建集訓班和校隊。但學校是否願意給出更多的開課時間和場地,取決于校方對于該項目的重視程度。
“航模、無線電等傳統項目認知率高、賽事成熟,學校就願意投入時間、場地、組建校隊,但無人機是新興項目,如果學校不想打造這一特色,就很難支持我們給我們更多的課程時間和場地。”武玉倩說。
番禺區兩大課後服務平台之一、智慧托管執行總裁韓玉瑕建議,學校可以充分調研家長和學生的需求,根據需求和校園場地,精選課程種類、優質機構,保障課程時間和質量,為學校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多品的教育目标。
進入校隊,獲得高水平訓練
家長和同學們,要充分利用好校隊資源。廣州各校都很重視高水平體育、藝術、科技團隊的打造,這些團隊是代表學校水平、比賽的“門面”,如果能夠進入校隊不但指導老師水平高、訓練時間有保障,還幾乎免費。
對于比較小衆、普及性不高的項目而言,為了讓感興趣、有天賦的學生在校就能夠深入學習、有所提高,學校可通過組建校隊、集訓班等形式給予學生學習資源。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學校開始采用此類方法,橋興中學為打造科技特色,将一些有基礎、有興趣的學生組成校隊,請機構入校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培訓和教學。
對于已有一定普及度的科技類課程而言,學校應加強與機構的配合,根據家長、學生的需求适當增加每周上課頻率。同時,學校也應嚴格遵守課程安排,盡量不以其他理由減少授課次數。對此,教育部門也應出台相關政策以監管、規範校外機構“入校”的授課次數,确保孩子們能真正做到“想學什麼都能在校學到,想提升什麼都能在校提升”。
編輯:正龍
來源:金羊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