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鄧達 吳茜 劉佩娅
沒有通車儀式,4月30日零時,随着武漢四環線全線通車運營,長江上最寬的橋——青山長江大橋也正式通車了。
遠觀青山長江大橋,兩座雲白色的橋塔直沖雲霄,與朵朵白雲相映襯,撐起南北兩岸巨傘般的252根天藍色斜拉索,與上下遊的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構成長江主軸上一幅水天一色的美景。
中鐵大橋院總經理田道明介紹,武漢青山長江大橋位于武鋼外貿碼頭和陽邏港王家屋錨地之間,地處長江武漢段黃金航道,大橋的設計不僅要滿足現行通航要求,而且要适應未來航道深槽擺動的需要。同時,青山長江大橋作為重載車通行主幹道,至2025年預計日均車流量将達4.2萬輛。這些外部條件和需求,賦予了大橋大跨、寬幅、重載的基本屬性。
“經過對水上環境、地質條件、橋梁屬性等的綜合考量與反複論證,一跨過江斜拉橋設計方案成為最優選擇”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青山長江大橋總設計師徐恭義介紹。
該橋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大橋設計時速100公裡,全橋采用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建設标準,橋面寬48米,是長江上最寬的橋梁,北主塔高 279.5 米,相當于 100 層樓,是全球最高 A 型橋塔;大橋全長 7548 米,主跨 938 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全漂浮體系斜拉橋。
“受到四環線路面高度限制,大橋橋面與江面距離偏低,設計時須改變傳統斜拉橋橋塔形狀設計,選用A型主塔和全懸浮體系使受力結構更合理,主梁靠252根斜拉索的拉力将其拉起,也就是大橋橋塔不設下橫梁。”中鐵大橋局武漢青山長江大橋項目經理劉承亮介紹,發生大風或罕遇地震時,全漂浮斜拉橋可不受橋墩約束極大限度縱向擺動,順着拉索方向“蕩秋千”,避免結構共振,達到抗震消能的最佳效果。當橋梁發生溫度變形或正常的徐變變形時,相互脫離的懸浮結構也能避免橋中産生過大的内部應力。
武漢青山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将成為武漢青山區到黃陂區的一條新通道,會進一步優化武漢“環線 射線”路網結構,對緩解武漢過江交通壓力、增強武漢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打造中部地區現代物流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科技日報受訪者供圖
來源: 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