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
——《呼蘭河傳》
蕭紅,原名張廼瑩,出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富裕家庭,本是富家女,卻因女兒身受盡了折磨與苦痛。
有人說:“在蕭紅身上,歲月荒涼如故,命運亦不寬宏,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荊棘密布。”從童年的呼蘭小城,到香港,蕭紅一生颠沛流離,曆經了傷、離、痛和絕望。
蕭紅的作品大多有着灰暗的色調,她擅長用女性的筆調去描述一個個凄慘的女性角色,如《呼蘭河傳》中呈現了兩個少女由鮮活到死亡的悲劇命運。12歲的團圓媳婦因性格異于傳統觀念下的女子而被鄰居們說長道短,最終竟莫名其妙地被折磨緻死;漂亮的王大姐在沒有婚約的情況下私自與馮歪嘴子結合,震驚了封建意識根深蒂固的人們,最終在被辱罵、窺視、與冷眼中寂寞死去。
而蕭紅自己短短31年的人生路上,正如同她筆下的一個個女性角色:一生充滿坎坷,結局凄涼。
其中,蕭紅最讓人争議的是她的感情生活,她先後與五個男人有過情感糾葛。而且她曾經為愛逃婚、離家出走、做過第三者、抛棄剛出生的孩子,還有兩次懷着孕另嫁他人......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忽視了她的文學才華,将她定義為濫情、不守婦道的罵名。
然而,熟知蕭紅作品和背景資料的讀者,都懂得蕭紅濫情的背後,與原生家庭有直接的關系。
現在有個育兒道理大家應該都聽過,那就是:“兒要窮養,女要富養。”
在家庭滿滿的愛意下,呵護長大的女孩,對于男生的追求會有一個清醒的判斷。
相反,從小不被家人關愛,沒有體會過被人呵護關心的女孩,長大後面對一點朋友的關愛就會淪陷其中。
蕭紅就是一個被原生家庭所控制的可憐女孩,她最愛的男人蕭軍曾這般同情地寫道:“幼年時期她的生活是黯淡的,孤零的,無助的。在精神上既無母愛,也無父愛。幾乎等于在瑟瑟秋風的荒原中或沙漠中的一棵荏弱的小樹!或是生活在冰天雪地裡的一隻畸形的小鳥”
蕭紅&蕭軍
所以,他無數次從一個男人奔向另一個男人,說到底,都是在找尋童年少年缺下的“愛”。早年愛的缺失,讓她成年後開始對愛有了極度渴望,于是,她變成了一個貪愛的女子,隻要男人對她好,她便一次次為一絲絲好飛蛾撲火,直至最終化為灰燼。
有人說:幸運的人一生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要用一生來治愈童年。蕭紅就是那個不幸的人,她的童年是灰色的。
011911年,本就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辛亥革命軍大舉闖入北京城,就連清政府最後一點殘存的勢力,也在一陣苟延殘喘後消耗殆盡。就在這年的6月1日端午節,呼蘭河的小縣城内龍王南廟路南的張家大院,一陣嬰兒的啼哭聲正悄然傳來,張家長女蕭紅出生了,可她的到來并沒有得到父母的喜悅。
相反,因為端午節俗稱屈原祭日,出生在祭日是不吉利的事,這一天在民間被稱“惡月惡日”,那時候流傳一句話在惡月惡日出生的人“男殺父,女殺母”。
曆史好像是人生的寫照,戰亂的年代,不吉利的出生日,似乎早已埋下了蕭紅這一生會遭受嫌棄的命運。
蕭紅的童年是孤獨的,她沒有母親疼、沒有祖母溺、也沒有朋友憐,與父親的關系更是冷淡冰霜,唯一給過她關愛的隻有祖父一人。
蕭紅的父親張廷舉受過良好的教育,畢業于黑龍江師範學院,曾擔任過呼蘭縣教育局局長,在外人眼裡,他八面玲珑,善于交往人際關系,待人和善;而在蕭紅的眼裡,父親為人冷漠吝啬,性格暴躁無常,孤傲固執。
蕭紅的父親
有次蕭紅頂着鋼帽子,去屋裡祖父,想給祖父看,在屋裡大聲呼喚祖父時,正在這喊之間,父親一腳把她踢翻了,差點沒把她踢到竈口的火堆上去。
他不僅經常随意打罵蕭紅,也曾當着她的面,将二伯往死裡打。每當看到嘴角殘存瘀血的二伯,蕭紅總會怯怯地躲到祖父的懷抱裡。她太害怕了,甚至感覺自己生活在一間暗無天日的囚牢中。二伯和她就是被父親關押的囚犯,他們隻能容忍,卻沒有任何辦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蕭紅與母親關系也平淡,甚至有些憎恨母親,在那段灰色的童年中,母親一直扮演着“惡婦”的角色。
在那個封建禮教特别濃厚的大家庭中,若女人生不了男孩,一輩子都會被家人和鄰居看不起。而她就是一個女孩,一個讓母親一輩子都擡不起頭,一輩子都要承受父親責罵、親人抱怨的人。
正因如此,母親将所有的暴戾和喜怒無常都發洩在蕭紅的身上了。
小時候每當她放學回到家,還沒來得及踏進家門,就會看到母親拿着一根木棍迎上來。兩人沒有任何交流,隻聽得母親自顧自說了一些憤慨的話後,随之而來的就是一頓無來由的暴打。即便有時母親把她逼到了樹上,也仍舊不依不饒地拿棍子叉她。
在蕭紅的眼中,母親似乎從未給過她關懷,就連腦海裡僅存的印記,也不過是鞭打和辱罵。
後來,她在文章《感情的碎片》裡說:“母親并不十分愛我,但也總算是母親,她病了三天了,許多醫生都來過了。”
對于母親要死的這件事,她心裡沒有激起太多漣漪。
母親的離開,她更是成為了父親眼中“不祥之人”,她與父親除了僅有血緣關系之外,再無其他任何感情上的交彙。不久後,父親張廷舉續娶了年輕的繼母,唯一疼愛蕭紅的祖父也過世了,蕭紅從此徹底失去了依靠。
繼母進門後,一直對蕭紅看不過眼,常常找她的碴。蕭紅倘若實在忍不下去了,她就會上前頂兩句。每當這個時候,繼母再也不會客氣地與蕭紅周旋,反而義正詞嚴地擡高了嗓門:“你爸爸回來,我要不告訴你爸爸才怪呢!還了得啦!……我管不了你,我也不是你親娘,你還有親爹呢!叫你親爹來管你。”(節選自蕭紅《兩個朋友》)
于是在繼母的不斷挑撥告狀中,一時間,蕭紅與父親張廷舉的關系越發惡化起來。
蕭紅在《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寫道:
“父親常常因為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對待仆人,對待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吝啬而疏遠,甚至無情的……,
偶然打碎一隻杯子,他(張廷舉)也要罵到使人發抖的地步,後來就連父親的眼睛也轉了彎,每從他身邊經過,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針刺一樣;
他斜視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從鼻梁經過嘴角而後往下流着。他打我的時候,我就在祖父的房裡,一直面向着窗子,從黃昏到深夜。”
02兇殘的人,恍如吸血的猛鬼,吃人的惡魔。
蕭紅從來都無法左右自己的人生,隻能被那些世上最“親近”的人殘害。随着祖父的離世和歲月成長,她受夠了父親的專制和壓迫。她決定再也不要被人利用了,要有自己的主見。
蕭紅高小畢業時,家境富裕的張廷舉堅持讓她辍學,去哈爾濱繼續上學的願望遭到父親反對後,一直與父親交惡的蕭紅沒有選擇順從,而是選擇了反抗。
小小年紀的蕭紅甚至想要離家出走天主教當修女,或者幹脆與張廷舉斷絕父女關系。更讓蕭紅感到無奈和痛苦的是,在阻止蕭紅上學的同時,父親張廷舉卻可以讓弟弟們外出留學。同是父親張廷舉的骨肉,待遇卻是天壤之别,而這一切一切的根源僅僅因為:自己是無法給父親“繼承香火”的女兒身。每每想到這些,蕭紅對父親的恨就會加深幾分。
電影《黃金時代》,湯唯飾演蕭紅
她在心間暗暗告訴自己:“以後我必須不要家,到廣大的人群中去!”說走就走,沒必要有絲毫逗留。她的決絕,像一尊千斤重的石像,沒有誰能搬動一分。
長久以來的壓抑與痛苦讓她還是走上了叛逆的不歸路,以最極端的方式來抗拒對父親包辦婚姻的不滿。
蕭紅與父親矛盾的徹底決裂是她喜歡上了已婚的表哥陸振舜,并假意順從麻痹父親拿着嫁妝,逃婚離家出走,與表哥私奔、同居。
根據資料記載,蕭紅為此曾大吵大鬧,繼母便把屋門打開讓别人看,表示自己管不了前房的孩子。蕭紅對父親和繼母不再隻是不滿,而是激起了強烈的厭惡情緒。父親為此大罵蕭紅是“不肖”、“叛逆”,繼母還把此事告訴了蕭紅的大舅(姜氏的弟弟),大舅從鄉下專程趕來“管教”蕭紅,揚言“要打斷這個小犟種的腿。”如此看來,這對于蕭紅來說,她的家不像一個“家”,她的家人也不像她最親近的人,對于她來說,家更像一個隻會壓迫她、逼迫她的地獄。
親情的缺失,蕭紅就像一根浮萍,她渴望依靠和疼愛,隻要一絲絲的關懷和柔情,就能讓她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不可自撥。
執拗的、單純的,一廂情願的完全付出着、索取着的蕭紅,不是因為世人以為的愛而愛,而是因為缺愛、感動而愛,這樣的愛情終究會是一場悲劇。
03蕭紅與表哥之間的新鮮很快就過去了,不久,表哥受不了拮據的生活和家人的壓力,最終抛棄了蕭紅。
古往今來,世人贊美青梅竹馬的純真與深厚,殊不知,沒有懂得與意志,單憑一時激情和一腔孤勇,很難持一份情感。
起初,鼓勵她出走的是陸振舜;最終,歸順家庭的也是陸振舜。
蕭紅回家後,因與已婚男人私奔、同居,不僅敗壞了她自己的名聲,整個家庭都受到牽連,父親被撤職,弟弟也轉學。受到非議的父親張廷舉覺得蕭紅丢了自己的臉面,甩手就一巴掌打在了蕭紅臉上。為了躲避風言風語,張廷舉隻得帶全家住到了鄉下。
善良的蕭紅,在這種情況下,還在替家裡的佃戶長工說話,勸說伯父不要提高地租。但結果是,伯父把她痛打一頓,并鎖在空房子裡,催促父親張廷舉将蕭紅勒死埋掉,以免危害家族。
在繼母和伯父的催促下,張廷居然動了殺心。還好,蕭紅的小姑和小嬸有着恻隐之心,在深夜撬開窗戶偷偷放走了蕭紅。這一走,蕭紅就開始了颠沛流離的流浪生涯,并由此走上不歸路,到死都沒有再回到呼蘭河。
父親張廷舉也将蕭紅的名字(張秀環)從族譜踢了出去,父女二人徹底斷了絕往來。
有人曾開玩笑說蕭紅和魯迅的關系像是父女般親切,這本是一句無傷大雅之言,但蕭紅聽後,卻十分激動地說:“怎麼會是父女般的關系呢,我和他應該是祖父和孫女一般。”
可見,他們的之間的仇怨有多深,深到了看不見底的程度。
蕭紅與父親的最後一次見面是在哈爾濱的街頭,她當時落魄無依,疾病纏身。然而,當時父親隻是冷漠地走過,仿佛不曾有過這個女兒。蕭紅三十歲就孤獨地死在香港,世人都為她感到惋惜。有人把這個消息告訴張廷舉,張廷舉聽了無動于衷。
在張家的近20年裡,蕭紅深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傷害,父親”常常為了貪婪而失掉了人性“母親常常打她。好在有她的祖父以及家裡的後花園,讓她體會到了“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惡之外,還有溫暖和愛”蕭紅其後的一生縱然漂泊流離,仍向這僅有的溫暖和愛,懷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晚年,她在戰亂的香港,像一株被亂離時代的大風吹散的蒲公英,背井離鄉、漂泊無依,疲憊不堪。在飽受病痛折磨的生命彌留之際,呼蘭河鎮,童年生活,祖父,後花園是她最後的深情回眸。
這些記憶無法忘卻,也忘卻不了,散散記下,便寫成了《呼蘭河傳》。這是蕭紅的絕筆作品,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一枝獨秀的絕唱。
《呼蘭河傳》就是此般帶着濃厚自傳色彩的作品。蕭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深情回望故土,以歸來者的眼光白描呼蘭河城,寫人、記事、抒情,都是個人心底裡流出來的歌,“它是一篇叙事詩,一幅多彩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這是她童年記憶中呼蘭河城,在生命的盡頭再回想起來,盡是哀婉與悲歎,亦有對當時社會底層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切悲憫。而當時的女性對自己的悲劇性命運卻是麻木不覺的啊,多麼地讓人感覺悲涼。
1942年1月23日,年僅31歲的蕭紅帶着對人世的各種仇怨,離開了人世,離世時,她嘴裡一直念叨着:我不甘心,不甘心...
點擊下列文章,閱讀優質文章。
她是《羅馬假日》赫本原型,英國最美公主,為什麼還過得不快樂?
讓梅蘭芳和杜月笙迷戀的“冬皇”,她是一個怎樣的奇女子?
張幼儀:放棄壞的婚姻後,她的人生上演了一部勵志大戲
1992年,她設計了9000套唐裝,44歲,“容妃”驚豔世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