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概覽
“氫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想必大家都背過《元素周期表》,也都經曆過被周期表支配的恐懼,周期表上的化學元素不僅難寫還很難讀。
但是,你知道嗎?本來是俄語撰寫的元素表,是如何編譯成中文的呢?
其實這和明朝皇室的取名有着很大的關系,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元素周期表的由來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當時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順序進行排列,發現無論從哪一個元素算起,每到第八個元素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
這很像音樂上的八度音循環,因此,他幹脆把元素的這種周期性叫做“八音律”,并據此畫出了标示元素關系的“八音律”表。
不過,條件限制了他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當時原子量的測定值有錯誤,而且他也沒有考慮到還有尚未發現的元素,隻是機械地按當時的原子量大小将元素排列起來,所以他沒能揭示出元素之間的内在規律。
直到1869年,門捷列夫将當時已知的仍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複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周期規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和朱元璋有什麼關系呢?這個和朱元璋為後代制定的取名規律有着莫大的聯系!
朱元璋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可能是太勤奮,導緻老朱家的後代都很懶),他在位時不僅把政治體制搞得頭頭是道,甚至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他也鞠躬盡瘁,比如取名字。
他的取名規律是這樣的:
第一個字:朱(這也不可能改變)
第二個字:老朱親自為每一個兒子都寫了一首打油詩,比如朱标的就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再例如朱棣的“ 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後代是第幾個子孫,就用這些詩的第幾個字。
第三個字:每位朱家後人必須以“五行”為偏旁部首。且從他的兒子起,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順序循環使用。
驗證一下
我們來看看明朝16位皇帝的姓名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钰——明憲宗朱見深
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載垕
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
上述這些,應該和元素周期表沒什麼關系
但是,前方高能的來了!
秦王朱公錫
永和王朱慎鐳
封丘王朱同鉻
魯陽王朱同铌
瑞金王朱在鈉
壽昌王朱均鐵
宣甯王朱成钴
懷仁王朱成钯
長陽王朱恩鈉
益陽王朱恩銅
沅陵王朱恩铈
長垣王朱恩鉀
慶王朱帥鋅
弘農王朱寘镧
蒙陰王朱帥鉀
韓王朱徵钋
稷山王朱效钛
内丘王朱效锂
唐山王朱诠铍
超級眼熟有沒有?難道朱元璋是穿越的?
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隻是一種戲說,漢化版的元素周期表是由清代化學家徐壽确定下來的,上面明朝親王的名字都是現有的字,你可以說他是一種巧合,不過我相信徐壽在确定時應該是參考了這些名字的。
另外,徐壽也曾創造了一些字用來編譯周期表,例如”鈣“、”氫“等。
這裡是《公子說曆史》,我們下期再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