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學平台建設目标?一幅巨大的《智會世圖》,矗立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會場——上海世博中心的顯眼位置在藝術與增強現實(AR)技術結合的畫面上,人工智能發展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曆程曆曆在目9月初舉辦的這場盛會引發了廣泛關注,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人工智能科學平台建設目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幅巨大的《智會世圖》,矗立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會場——上海世博中心的顯眼位置。在藝術與增強現實(AR)技術結合的畫面上,人工智能發展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曆程曆曆在目。9月初舉辦的這場盛會引發了廣泛關注。
随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步伐,人工智能發展在上海迎來了黃金期,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實現倍增,世界級産業集群建設邁開堅實步伐。擁抱最新成果,承載國家級的先行示範項目,率先探索健康發展的新機制新路徑,吸引一流的創新資源,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呼之欲出。
9月22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條例》,并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促進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閻銳表示,這是上海繼《上海市數據條例》後的第二部數字經濟領域地方性法規,将有力支撐上海全面數字化轉型,助力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此次立法注重創新性和引領性,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采取各種激勵措施推動人工智能産業高質量發展。
“頭雁”效應 打造創新策源高地
基礎研究先行,是上海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引航燈。
“從小動物到人體,這裡配備了全套磁共振成像設備,包括亞洲唯一、世界第四台3T腦連接磁共振,可以清晰展示人腦的白質連接;亞洲第一台可以用于病人掃描的7T磁共振,人腦内部最細微的血管,均一覽無遺……”複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建峰介紹說。
緊鄰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與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等多個國家大科學設施呼應,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與張江國際腦庫、神經與智能工程中心等,一起構成類腦研究系統,為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提供支撐。
2022年9月1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了“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開源開放體系,該體系九大開源項目,覆蓋從感知到決策,從平面到立體,從數據到計算,從技術到人文教育的各個方面。該開放體系實現了不同代碼庫的統一接口,同時實現從模型訓練、部署到推理無縫銜接,打通了AI落地的最後一公裡。
一系列的“首發”也誕生在上海。依圖科技“求索”系列雲端芯片、天數智芯7nm GPU芯片、騰訊AI開放平台、華為全棧式AI戰略和AI芯片、寒武紀雲端和終端芯片、商湯重大算力平台等在上海首發。在新技術的加持下,以上海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産業高地正加速成型。
應用試水 場景創新引領新賽道
由需求導向引領商業模式創新、市場應用倒逼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創新的獨特發展路徑,而上海,正是其中的先行者。
繼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後,8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關于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設10個示範應用場景。
上海推行“需求引領、應用先行”的發展模式,鼓勵AI最新成果率先“試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也讓上海成為全國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标。
數智時代下,鋼鐵如何用AI煉成?寶武打造的“黑燈工廠”智造項目,2020年入選世界經濟論壇評出的全球“燈塔工廠”。在這後面,一張無形的工業互聯網保障着“黑燈工廠”順暢運行。基于人工智能的視覺檢測,讓檢測效率提升了70%;基于數字孿生的智能生産,讓材料成本一年削減了1500萬美元……中國寶武工程科學家、寶信軟件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錢衛東報出的一串數據,展示了鋼鐵巨人的輕盈舞步。
通過無人機自主采集和三維重建技術,用戶能體驗從東方明珠電視塔頂用鼠翼滑翔傘穿越浦江兩岸,鳥瞰申城。
人工智能技術就像新時代的“電力”,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2019年以來,上海已累計發布3批共計30個AI重大應用場景。上海積極推動AI與智慧交通、生命健康、機器人等場景創新,試點無人駕駛軌道交通、智能車站、遠程醫療等多種應用場景,促進了AI深度賦能各行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目前,上海已形成以浦東張江、徐彙濱江為引領,其他各區聯動的人工智能産業基地,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從2018年的183家增長到2021年的331家,産值從1340億元增長到3056億元。一個世界級人工智能産業集群初步成型!
探路“破題” 落實國家戰略的新樣本
2019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複支持建設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科技部與上海市共同啟動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這兩大國家級項目,均對上海提出了探路先行的要求,在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頭雁效應。
上海是最早提出把加快發展人工智能作為優先戰略的城市之一。
三年來,為了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上海領全國之先,發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為産業發展保駕護航。
即将施行的《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條例》是上海對人工智能産業立法的探索,無疑将為國家層面的立法積累經驗。參與此次立法工作的上海市人大财經委立法監督處處長張震表示,人工智能許多領域發展快、變化快,通過負面清單、分級治理等方式,劃出“不可為”的範圍,能夠更好釋放活力,鼓勵各類主體大膽探索。此外,算力有高耗能屬性,對中小企業來說往往成本難以負擔。條例規定,推動公共算力資源平台建設與利用,保障中小企業獲得普惠的公共算力。
而在此前,上海已研讨或發布了一批重大政策,引領着人工智能戰略布局方向。“上海在人工智能政策創新領域的标杆性探索和嘗試,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起草人工智能領域的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編制國内首個地方人工智能五年規劃、建設國内首個地方人工智能标準體系、實施國内首個算法創新行動計劃、持續更新智能網聯汽車政策。”上海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推動上海數據交易所落地、建設國内首個“跨境數字新型關口”……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揭牌三年來,浦東新區也在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制度創新、産業發展、生态建設等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效。
“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前沿新技術的落地過程中,監管和倫理研究不可或缺。目前,上海市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工作已納入上海市數字化轉型工作體系,并被科技部作為人工智能創新治理與倫理的重點工作之一。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曾用“開放”“包容”“創新”三個關鍵詞清晰地勾畫了上海人工智能高地的建設路徑。“全力打造上海人工智能的‘一流創新生态’,努力為全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貢獻上海經驗。”這就是“上海方案”。(王 春)
來源: 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