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于潔老師的錦囊妙計

于潔老師的錦囊妙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3 11:32:13

于潔老師的錦囊妙計(于潔老師到底是什麼)1

于潔老師的錦囊妙計(于潔老師到底是什麼)2

9月10日,我們将迎來第38個教師節。

青衫,書卷,漫漫子曰。

在我們的腦海裡,教書先生的形象總是如此明淨,儒雅裡又藏着些許嚴厲。書院歲月,學生一聲聲清亮的“夫子”,一半是敬意,一半是溫情。

時至今日,教師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特殊的職業。三尺講台不高,他們卻要站在這裡,讓孩子們遙看整個世界的绮麗和變化。日月潮汐,每一個晨早和夜晚,閃現在愁雲和歡愉間的,總是那些既動人又惱人的稚氣與童真。可曾經,他們也是這童真的一部分。那些甜美的、苦澀的、叛逆的、敏感的人生況味,在時間阡陌裡交疊成光陰的絮語,也曾在“先生的布衫”上映刻下來日方長。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教育家》邀請多位名師暢談自己的成長之路。我們推出這組教師節特稿,緻敬良師,助力教師成長。

今日為大家分享于潔老師的文章。

(該系列文章與頭條教育聯合發布)

于潔老師的錦囊妙計(于潔老師到底是什麼)3

語文試卷仿句練習上有一道開放題:人們常說,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我卻覺得,老師是___,___,___。

前句強調了老師的奉獻與犧牲精神,與“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寓意相似。但後句中一個“卻”字,明顯要把“我”的看法和“人們常說”的看法區分開來。熱烈的讨論後,學生們選出了他們覺得最恰當又美好的兩個表達:“我卻覺得,老師是花朵,綻放自己,芬芳世界。”“我卻覺得,老師是星光,閃耀自己,明亮人心。”

渡人渡己。我心裡歡喜地念叨。

于潔老師的錦囊妙計(于潔老師到底是什麼)4

原來是“強調”惹的禍

年輕時曾經也有諸多怨艾。明明課堂上左一遍練習又一遍強調,這是一直要考的,絕對不能寫錯,比如“油膩”的“膩”,一定不要多出來一“丿”,可是一旦默寫或者考試,總有一部分學生會多寫一撇,包括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每次批到,心裡就着急上火,找學生當面訂正時,會闆着臉責備:“強調了那麼多遍,你還錯!”

就算訂正了,可是隔一個階段再默再考,還是有一群人會寫錯。這次真的要生氣發怒了,可站起來的時候,卻有一個問題浮現在眼前:為什麼強調了多遍還是會錯?有沒有我自己的問題?

這一刻忽然冷靜下來了,再觀察一下,再研究一下,先别急着責怪學生。想起自己讀高中時,英語老師為了讓大家記住哪些名詞“o”結尾的複數要加“s”,哪些要加“es”,便編了有趣的順口溜,說在中學階段“o”結尾的複數要加“es”的隻有“兩人兩菜一火山”(黑人和英雄在火山上吃土豆和西紅柿),其他都是加“s”。畫面感極強,給了我們深刻的印象,我們笑着說吃的是燒烤。曆史老師教到戊戌變法時,為了讓我們不寫錯字,就教我們唱順口溜“橫戌點戍戊中空”。語文老師,說一本字典裡隻有三個字看上去像大臣的臣,卻比那個臣字多了一豎,分别是“姬、頤、熙”,他說我要穿越一下曆史了:東漢的蔡文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去清朝的頤和園玩。

我慢慢地回想着自己從前的老師是如何教我們不寫錯别字的,忽然醒悟過來:原來都是我的“強調”惹的禍。

“首因效應”,也就是“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會産生重要影響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信息對于事物整個印象産生的作用更強。

就像關照孩子去買糖,那就簡單幹脆地說買糖,千萬不要再畫蛇添足地說:“别買錯呀,買糖,不是買鹽。”那樣的話,孩子到了店裡就犯迷糊了:到底買啥來着?

正是學生們一次次的犯錯,讓我反思了自己的錯誤教學,後來再教“膩”這個字時,我就編出了順口溜“月字旁,一橫長,兩橫短,寶貝斜勾點”,雖然還有學生會寫錯,但錯誤率大大下降了。

畢業後學生們聚會時,還經常回憶起我教給他們的順口溜,很多聽過我課的老師多年後見面,也還能回憶起我課堂上的多種教學方式,這是對我很好的反饋。

于潔老師的錦囊妙計(于潔老師到底是什麼)5

無論你遇見誰,

都是在你生命中應該出現的人

我也曾經深感無助、無語、無奈、無力。

有的學生,無論怎麼關心幫助都得不到一聲謝謝,始終保持着冷漠直到畢業。有的學生,手把手教會如何帶班,卻在郵箱裡質疑提高班幹部能力的目的是不是為了老師自己省力。有的家長,遇到學校要求統一穿校服就質疑校服不是全棉的,孩子穿了會不舒服,因此讓孩子三年隻穿自己的衣服。有的家長,孩子惹事後就算有監控證明也還是護短賴到底,以各種理由把責任推卸在其他人身上。

當時遇到時,除了覺得不可思議,更多的是難受與委屈。不明白為什麼付出那麼多,卻像高粱種在鹽堿地裡,顆粒無收。不明白一個少年人的内心怎麼會如此複雜,以惡意揣摩人心。不明白家長為何如此挑剔,認為必須是社會适應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孩子适應社會。不明白家長這樣護着孩子到底想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

可是不能發怒,因為發怒隻會把事情搞得更糟;不能吐槽,因為一旦被人傳話,事情會變得無法收拾。

擱置在心中的某個角落裡,歲月流逝,時間是最好的老師。漸漸地,答案浮出了水面:在成年人的社會裡,甚至是自己的親人朋友中,我也同樣遭遇了類似的事情,忽然就明白了之前所遭遇的不過是人性的冰山一角。

無論你遇見誰,都是生命中應該出現的人。他們來陪伴你,豐富你,見證你的一段歲月,磨砺你的韌勁與心智。

無論發生了什麼事,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沒有假如。自從遭遇過家長的挑剔和袒護後,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在家長會上開出了“今天我們怎麼教育孩子”“如果學校的要求和你的想法不一緻時怎麼辦”等系列家校合作項目,慢慢引導家長們以正确的态度與方法和老師合作,三方共力,培養孩子。就算有個别家長不明白其中的良苦用心,我也不着急焦慮,因為未來孩子走上社會後,社會就是一所學校,會把從前沒有學會的再次以另一種方式教會他。

于潔老師的錦囊妙計(于潔老師到底是什麼)6

老師是不完美的成年人,

帶着一群不完美的少年,

找尋彼岸

不管事情開始于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那些讓我無助、無語、無奈、無力甚至傷到我的,成為一瞬間留下的傷疤,有的随着歲月淡去消失,有的始終留在心裡痕迹清晰。那是年輕的我,因陰而悲,因晴而喜,沒有平和的心态與淡定從容的處理方式,在某一時刻會以物喜、以己悲。可是,教育的路就是跋山涉水,誰不會留點傷痕呢?不然等退休了,怎麼說“想當初”呢?

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那些美好的,沉澱在生命裡,仿佛陳年久釀,芬芳了未來的歲月;那些遺憾,成為生命裡一個片段,教會我淡定、笃定、堅定,讓我明白,苦苦糾結于過去,就會錯過未來的很多美好。

心頭的重石放下時,才能擡頭看藍天白雲、四季流美。

一切都有你可能不知道的原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美的遇見。這是30多年教書,我獲得的最大感悟。

如今走在路上,看到那些留着長長的頭發遮頭蓋臉、打扮奇異的年輕小夥或姑娘,或是故意讓電動摩托車發出轟鳴聲呼嘯而過,我不再移開厭棄的眼光:他們的童年與少年,也許有太多的不安全感,也許有自己都不知道的自卑,使他們以異樣的方式走過人群,人們訝異的眼神反而使他們有了一絲莫名的滿足:自己被關注了。

聽到一些背後的非議,也能一笑而過,不再那麼委屈與憤怒,更沒有了想要解釋的心情。我年輕的徒弟因為受到類似委屈向我求助時,我摘錄了英國作家馬特·海格的一段話送給他們:你不需要這個世界理解你。沒關系的。有的人永遠不會真的理解他們沒有經曆的事情,但有些人會理解,對理解你的人心懷感激就好。

記憶有了篩選功能,篩濾了那些委屈的、傷心的、憤怒的小礫石,留下來細膩的、真誠的、溫暖的、美好的風景,裝飾在心靈的空間裡;靈魂如自由的鳥,疲累時栖息在林間樹梢。

我時時問自己:老師是什麼?我想,老師是一艘小船,渡人渡己。老師更是一個普普通通不完美的成年人,帶着一群同樣不完美的少年人,同舟共濟,找尋彼岸。

生活,一半煙火以謀生,一半詩意以謀愛。那麼,老師就是那個謀生謀愛的“人”。一撇是生活,一捺是工作;一撇是工作,一捺是健康;一撇是教育教學上的專業素養,一捺是日漸強大的心理素質;一撇是别人家的孩子,一捺是自己家的孩子。就像浪裡行船,一搖一槳,無論是教育還是人生,都是平衡的智慧。

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不知不覺中,在語文課和學生一起做仿句練習時的我,心頭如清泉流過:

老師是花朵,綻放自己,芬芳世界。老師是星光,閃耀自己,明亮人心。老師是小舟,平衡自己,共渡彼岸。

花香、星光、扁舟。

一路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

親愛的老師,節日快樂!

#緻敬好老師#

(該系列文章與頭條教育聯合發布)

— END —

來源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創

作者 | 于潔 江蘇省昆山市葛江中學

編輯 | 邢曉鳳

設計 | 朱強

統籌 | 周彩麗

于潔老師的錦囊妙計(于潔老師到底是什麼)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