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日常番才是戰力天花闆

日常番才是戰力天花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7 11:08:49

《說文解字》:“番,獸足謂之番。從采,田象其掌。”徐灏注箋:“田象其掌,其形與土田字相溷,故又從采建類。”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下象掌,上象指爪,是為象形。許意先有采字,乃後從采而象其形,則非獨體之象形,而為合體之象形也。”“采”象獸指爪分别,“田”象獸掌,“番”的本義即為獸足或獸蹄印,後來“番”多用作偏旁,其本義加足字旁寫作“蹯”,《玉篇·采部》:“番,獸足也。或作蹯。”《左傳•文公元年》:“十月,以宮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缢。”楚成王想廢掉商臣的太子位,商臣舉兵包圍王宮,楚成王說想吃一隻熟熊蹯再死。“熊蹯”就是熊掌,可見春秋時即為名貴食肴,而燒熊掌沒有大半天的時間根本不成,楚成王這是想拖延時間,以待援兵,結果被拒絕了,隻好自缢而死。又引申為腳掌,章太炎《新方言·釋形體》:“《說文》獸足謂之番,從采,田象其掌。移以言人,今謂腳掌曰腳番,讀如闆。”

“番”又通“藩”,《字彙補·田部》:“番,與藩同。籬也。”有獸蹄印的地方野獸必多,要寨籬笆以禦之。如徐灏注箋所說,“田”象獸掌,篆文承接金文并整齊化,将其寫作“田”,與田土的“田”混淆在一起,這就與封建采邑制度扯上關系。《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又其外方五百裡曰藩服。”賈公彥疏:“以其最在外,為藩籬,故以藩為稱。”封建王朝實行分封制(即“裂土分茅”“裂土封侯”),天子居中,四周是諸侯王的封國,像藩籬一樣屏衛着天子,故稱為“藩王”。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序》:“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為了防止藩王湊到一起搞事情,當時不允許藩王結伴而行。唐朝初年在重要各州置都督府,後在邊陲各地置十節度使,稱為“藩鎮”,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遺》:“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複千慮。”

“番”又通“蕃”,有獸蹄印的地方必定草木茂盛,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乾部》:“番,假借為蕃。”《白石神君碑》:“永永番昌。”《無極山碑》:“草木番茂。”

動物奔跑時,像評書說的要“翻蹄亮掌”,故“番”“翻”相通,有翻轉、翻倒之意,宋李誡《營造法式·大木作功限三·拆修挑拔舍屋功限》:“揭箔番修,挑拔柱木,修整檐宇,八分功。”

“番”又通“鄱”,“番”為有獸蹄印的地方,“阝”為城邑,“鄱”為邊遠之地的城池。《史記·楚世家》:“十二年,吳複伐楚,取番。”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雲:“饒州鄱陽縣,春秋為楚東境,秦為番陽,屬九江郡,漢為鄱陽縣也。”“番”在吳楚交界處,離楚都較遠,故地即今江西省鄱陽縣,位于鄱陽湖邊。

遊牧民族放牧牛羊,其地獸蹄印必多,故古時以“番”稱西部邊境各少數民族或外國,如番邦、番主、西番,陸遊《軍中雜歌八首》之七:“如今便死知無恨,不屬番家屬漢家。”京劇《四郎探母》有一著名唱段即為《叫小番》,“小番”即“小厮”,是守在跟前伺候的仆人。後來從海外來的除了稱“洋”,也有稱“番”的,如地瓜叫番薯,花生叫番豆,雞矢果叫番石榴,釋迦果叫番荔枝,西紅柿叫番茄,玉米叫番麥,南瓜叫番瓜,辣椒叫番椒。

日常番才是戰力天花闆(番原來是獸蹄印)1

黃縣早些年有一種點心,叫“番餅”,以雞蛋、糖和面,用模子磕就,有巴掌大小,可能是以西洋烘焙法烤就的,故得此名。上學的時候帶幾塊,比餅幹頂饑,也不像一般點心那樣油、那樣易碎。

獸足邁一次留下一個蹄印,由此“番”引申為代換、輪流、更替,如輪番。《集韻·願韻》:“番,更次也。”《北史•賀若弼傳》:“請廣陵頓兵一萬,番代往來。”再進一步引申作為量詞,表示回、次,《字彙·田部》:“番,次也。”《世說新語·文學》:“(王)弼自為客主數番,皆一座所不及。”魏晉好玄學,尚清談,客主指辯論中問難與答辯的雙方,王弼通辯能言,一次吏部尚書何晏組織清談,辨論雙方剛剛決出勝負,王弼姗姗來遲,何晏對他說:“剛才勝方的論點已無懈可擊了,你還能駁倒他嗎?”王弼立刻立論駁倒了已取勝的論點,大家都深為王弼的辯才所驚服,沒料到王弼又将自己的論點再次駁倒,然後又将取勝的觀點再一次駁倒,就這樣互相诘難,攻守數番,就和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一樣。在黃縣話裡,“番”也可用作量詞,比如:這番兒事兒鬧大喽;乜番兒借我嘞錢還沒還。“番”還可作為麻将牌的一種計分單位,如“七小對”是多少番,“清一色”是多少番,使用這種計分法的麻将稱為“數番兒麻将”,黃縣會打的人比較少,非老賭棍不能為之。“番”又表示倍,如産量翻番。

凡從“番”取義的字皆與獸蹄、翻動等義有關。

“審”,《說文》作“宷”:“悉也,知宷谛也。從宀,從釆。審,篆文宷從審。”徐铉曰:“宀,覆也。釆,別也。能包覆而深別之也。今從篆作審。”建國後推行簡化字,寫作“審”。“審”為會意字,“宀”為房子,“采”“番”皆為獸蹄印,過去要追蹤野獸,辨别蹄印是必不可少的,這裡取“辨别”義,會于室中細察詳問之意,故本義當為細察,《呂氏春秋·察今》:“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用的就是本義。審查、審訊、審閱、審稿,都須細察,皆由本義引申。細察亦須詳細、周密、慎重,故詳審、審視、審慎也由本義引申而來。

“翻”的本義為飛翔,《說文新附·羽部》:“翻,飛也。”鳥類飛行時翅膀翻轉,故“番”為聲符,亦兼意符。其他翻越、改變、翻看、翻譯等義皆由此引申而來,我曾專文寫過,此處不贅。

“幡”為長幅下垂的旗,《說文》作“旙”:“旙,幅胡也。”段玉裁注:“謂旗幅之下垂者。”王筠句讀:“胡者,牛颔垂也。幅亦下垂,故以胡名。”朱駿聲通訓定聲:“旙,今字以幡為之。”唐劉禹錫:“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旙出石頭。”

日常番才是戰力天花闆(番原來是獸蹄印)2

招魂幡

舊時出殡時舉的窄長像幡的東西,多用白紙剪成,叫“引魂幡”,也叫“幡兒”,舉着的人稱為“打幡兒嘞”,多由死者的嫡長孫或最親近的人充任。幡形長高而窄,遇風即易翻卷,故把迅速而徹底地改變稱為“幡然”,如幡然悔悟。

“蟠”,本義為一種蟲子,《說文》:“蟠,鼠婦也。從蟲,番聲。”《爾雅·釋蟲》:“蟠,鼠負。”郭璞注:“甕器底蟲。”

日常番才是戰力天花闆(番原來是獸蹄印)3

鼠婦

“鼠婦”就是黃縣人所說的“衣麻蟲”,喜歡待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與老鼠的習性有點像,所以古人将其與老鼠聯系在一起。衣麻蟲最大的特點,就是受驚或遇到敵害時把身體卷曲成圓球形,所以“番”在這裡既是聲符,亦兼義符。由此“蟠”引申為盤曲,《廣雅·釋诂一》:“蟠,曲也。”《淮南子·兵略》:“硖路津關,大山名塞,龍蛇蟠,簦笠居。”

日常番才是戰力天花闆(番原來是獸蹄印)4

《篇海》:“簦、笠,以竹為之。無柄曰笠,有柄曰簦。”這裡形容地勢之險,路如龍蛇盤曲,山如鬥笠陡峭。

日常番才是戰力天花闆(番原來是獸蹄印)5

蟠龍

“蟠龍”是傳說中蟄伏的龍,《方言》第十二:“未升天龍謂之蟠龍。”龍升天了就張牙舞爪的,蟠龍則是盤曲回旋的。

日常番才是戰力天花闆(番原來是獸蹄印)6

蟠桃

蟠桃原産自我國新疆,内地大面積引種時間較晚,在命名的時候看它扁扁的,有點像蟠龍盤成一坨,就稱之為“蟠桃”。

“燔”,本義為焚燒,《玉篇·火部》:“燔,燒也。”這與原始的耕作方式有關。清屈大均《廣東新語》:“澄海山中有(畲族)戶……其人耕無犁鋤,率以刀治土,種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蟲死,曰火種。”

日常番才是戰力天花闆(番原來是獸蹄印)7

刀耕火種

古人刀耕火種,燒的是草木繁盛、野獸出沒之地,故曰“燔”。在“燔林木”的過程中,有些野獸會被燒死,大家吃了覺得很香,就用來祭祀,故“燔”又指祭祀用的烤肉,後來才按漢字的造字規律改作“膰”,“燔”“膰”相通。《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公孫夏從寡君以朝于君,見于嘗酎,與執燔焉。”陸德明釋文:“燔,本又作膰,祭肉也。”《孟子·告子下》:“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冕而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按照禮節,祭祀結束後要把燔肉分賜給陪祭的大臣,如今燔肉不至,顯然是魯君輕慢無禮,所以孔子禮帽沒脫就離開魯國了。

部分圖片引自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