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1 07:19:16

肝髒Couinand分段,為外科進行肝髒切除手術提供了便利。按照肝髒Couinand分段對肝髒進行規則切除術,不僅可以①減少術中出血(PS:段與段之間無大的血管或膽管結構),還可以②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肝組織(PS:正常肝段内的供血保留完整),同時③避免術後殘餘肝出現缺血壞死的部分(PS:理由同上),而且④有利于限制肝髒腫瘤的播散(PS:原發性肝癌早期通常局限于肝段内)。

我們都知道肝髒内有兩套管道系統,即①Glisson系統②肝靜脈系統

先說Glisson系統,其内含三套管道,分别是門靜脈肝動脈肝内膽管,三者相互依傍,以結蹄組織包繞。

其中,門靜脈管徑最寬,可達12~13mm,是老大哥,另兩位弟弟則纖細的多,正常情況時往往難以觀察,僅1~2mm,緊緊貼敷在哥哥身旁。

三者關系(水平方向時)往往如下圖所示(患者平卧位,面朝上),形影相随。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肝右葉分段-Couinand分段)1

圖1:水平方向上,Glisson系統中三兄弟的空間位置關系。

再說肝靜脈系統,其最大的特點是與Glisson系統在空間上近乎垂直,即在聲像圖中,其一為長軸,則另一多為短軸,如下圖所示。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肝右葉分段-Couinand分段)2

圖2:在空間上,門靜脈和肝靜脈(大的分支)近乎垂直。

在超聲中,我們該如何快速進行肝右葉的分段呢?

首先,看看最常用的【肝右肋下斜切面】。

此時,三條肝靜脈能很好的幫助我們分段,即【肝中分左右,肝右分前後】(PS:肝中靜脈分肝髒左右葉、肝右靜脈分右前葉和右後葉),見下圖。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肝右葉分段-Couinand分段)3

圖3:肝髒右肋下斜切面:肝右葉分段示意圖。

如何快速記憶下5、6、7、8這幾個分段呢,其實不難,關鍵是确定8段在哪裡,即肝右前葉上段,其位置最高且靠前,最重要的是它被肝中靜脈和肝右靜脈夾着,很容易定位,如下圖所示。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肝右葉分段-Couinand分段)4

圖4:肝中靜脈和肝右靜脈是快速定位8段的關鍵。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肝右葉分段-Couinand分段)5

圖5:聲像圖 示意圖,增加對8段位置的理解。

定位好8段,再按逆時針的順序,就能很快的确定7、6、5段了。

然後,我們看看如何在【肋間斜切面】進行肝右葉的分段。

在肋間斜切面上,我們不宜打出肝靜脈長軸。此時,我們更應通過門靜脈的引導去尋找右葉的各個分段。不同于肝靜脈,門靜脈直截了當的深入到肝段的中心,如同各個肝段的定海神針。

門靜脈在肝右葉短暫的分出門靜脈右支(一級分支)後,很快的分為右前葉支和右後葉支(二級分支),随後各自又分出上段支(8、7)和下段支(5、6)(三級分支)。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肝右葉分段-Couinand分段)6

圖6:第一肝門,門靜脈主幹。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肝右葉分段-Couinand分段)7

圖7:門靜脈主幹分出左右兩支。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肝右葉分段-Couinand分段)8

圖8:門靜脈右支分出右前葉支和右後葉支。

我們跟随這些分支能很好的尋找到肝右葉各個分段。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肝右葉分段-Couinand分段)9

圖9~10:跟随門靜脈右前葉支尋找8、5段。

肝上界與肝下界的距離正常值(肝右葉分段-Couinand分段)10

圖11~12:跟随門靜脈右後葉支尋找7、6段。

除此之外,肝髒毗鄰的器官也能為我們進行肝右葉分段提供便利。

比如,膽囊底部緊鄰5段(右前葉下段);又如,右腎緊鄰6段(右後葉下段)等等,都是我們分段的好幫手。

下面是詳解:

(一)Couinand分段

三支主肝靜脈将肝髒分為四部分。三支主肝靜脈和四支門靜脈如雙手的手指相互穿插,肝靜脈主幹和其屬支走行于肝裂内。肝髒被正中裂(cantlie line)分為左右半肝。尾狀葉(I段)是一自主段,不依賴四個門靜脈蒂和三支主肝靜脈,它同時接受肝動脈和左右門靜脈分支的供血,經肝短靜脈注入下腔靜脈。左半肝被葉間裂分為内外兩葉,左外葉被段間裂分為後(II段)前(III)兩段;内葉(IV)分為上部(IVa段)和下部(IVb段,也叫方葉)。右半肝被右葉間裂分為前後兩葉,右前葉和右後葉,前者包括Ⅴ段和VIII段;右後葉包括VI段和Ⅶ段。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普外科劉海

(二)第一肝門

第一肝門包括:肝髒的橫溝和肝蒂。橫溝的裂隙深而窄,長2-7cm,寬0.4-4.1cm,深1-2.6cm,被方葉的後緣覆蓋。肝固有動脈、門靜脈、肝管、神經和淋巴組織共同包于肝十二指腸韌帶的右側,構成肝蒂。肝蒂的下段:膽總管位于右前方、肝動脈位于左前方、門靜脈位于後方稍偏左,形成倒品字形。在肝蒂上段,前方為左右肝管、中間為左右肝動脈、後方為左右門靜脈,形成前中後結構。就各管左右分支交彙點而言,肝動脈分叉點最低,門靜脈居中,肝管最高。1、肝固有動脈 是肝總動脈發出胃十二指腸後的直接延續,近肝門處分為左右肝動脈進入肝髒,肝内動脈走行彎曲、盤繞。肝右動脈分出①膽囊動脈;②右前葉動脈;③右後葉動脈;④右尾狀葉動脈。肝左葉動脈分出①左内葉動脈;②左外葉動脈;③左尾狀葉動脈。肝固有動脈約40%分出肝中動脈。肝固有動脈正常占51%-75.7%,變異占21.3%-49%。 肝固有動脈還可源于腸系膜上動脈,主動脈、胃右動脈和其它内髒動脈分支。迷走的肝左、右動脈分别為10%-14%和12%-14%。Michels屍檢200例,将肝動脈分為十型。Hiatt對1000例标本分析後,建議将Michels的分型歸為五型:正常型、替代或副肝左動脈型、替代或副右肝動脈型、肝左和右動脈同時變異型和肝總動脈起源自腸系膜上動脈型。2、門靜脈 門靜脈血液的分流現象:指來自腸系膜上靜脈的血大部分經門靜脈右支達肝右葉;來自腸系膜下靜脈和脾靜脈的血大部分經門靜脈左支達肝左葉。門靜脈在肝門偏右處分為左右兩支。門靜脈右支短而粗,長約1-3cm,肝外可顯露的部分短,分出:①尾狀葉右段支,②右前葉支,③右後葉支,④膽囊旁門靜脈分支。 門靜脈左支分出後,沿橫溝向左至左縱溝後彎向前上方,進入肝實質。門靜脈左支幹分為橫部(2-4cm)、角部(90度-120度)、矢狀部(1-2cm)和囊部,矢狀部末端膨大為囊部。門靜脈左支分出:①尾狀葉左段支,②左内葉支,③左外上段支,④左外下段支,⑤靜脈導管小支和左葉中間支。門靜脈分為兩支占74%、三支占21%。左右獨立分支占5%。偶爾可出現無分支變異,門靜脈分叉缺如,呈襟狀進入右肝,主幹進入肝實質後向右然後向上走行,再以寬大的彎曲分支在肝實質深處進入肝左葉。一般認為:門靜脈右支的分支形式常可變異,而門靜脈左支的分支比較恒定。3、肝管 左右肝管的彙合點在方葉的後緣中部的橢圓形突起處,即方葉的正後方或稍偏右側0.5cm-1cm處。肝管兩支型占70%,非兩支型占30%,後者分為三支型、右後支獨立合流型和左前支獨立合流型。4級以上肝管在肝門處合流者占1%,尾狀葉肝管直接開口于總膽管占1%。右肝管長0.8cm,接受右前、後葉肝管的膽汁引流,還接受1-2支尾狀葉右段肝管的膽汁引流,變異較多,常見的有四型。左肝管長約1.6cm,由左内、外葉肝管彙合而成,還接受1-2支尾狀葉左段的肝管的膽汁引流,變異較大,亦可分為四型。4、膽囊三角(calots三角) 由肝總管、膽囊管和肝髒下緣組成,90%的膽囊動脈、82%的右肝動脈、大多迷走右肝動脈和副肝管走行于内。

第二肝門

第二肝門位于肝髒的膈面頂部,是肝左、中、右靜脈彙入下腔靜脈處,多被肝組織覆蓋,不易直接見到肝靜脈主幹。肝靜脈主幹在肝實質内的範圍約為距肝上下腔靜脈2cm的範圍内。1、肝右靜脈 直徑1cm-2.5cm,大多單獨彙入下腔靜脈右壁,有時為兩支或三支分别彙入下腔靜脈。2、肝左靜脈 由上下兩支彙合而成入下腔靜脈左壁。約40%的肝左、中靜脈共幹彙入下腔靜脈,彙合點在鐮狀韌帶的膈面附着點的直接延長線或略偏右側,距肝表面的深度約0.5-1cm,會合後幹靜脈長約1cm。3、肝中靜脈 由左右兩支組成,右支短粗,多單獨開口于下腔靜脈的左前壁。4、肝淺靜脈 包括左後和右後上緣支,走行于左右冠狀韌帶内,彙入肝左右靜脈,亦可直接彙入下腔靜脈。5、肝下靜脈 在肝左三葉切除手術和前入路肝切除手術中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第三肝門

第三肝門是指4-15支肝短靜脈分别彙入肝後下腔靜脈前壁及兩側。主要彙集尾狀葉和右後葉的靜脈血流,在半肝以上肝切除手術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此文為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