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地菜,為紫草科附地菜屬的植物,别名“地胡椒”。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莖通常自基部分枝,纖細。匙形、橢圓形或披針形的小葉互生,基部狹窄,兩面均具平伏粗毛。螺旋聚傘花序,花冠藍色,花序頂端呈旋卷狀。4枚四面體形小堅果。花期3~6月。 分布在亞洲溫帶、歐洲東部以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生長于海拔230米至4,500米的地區,多生于丘陵草地、平原、田間、林緣或荒地。
為紫草科附地菜屬植物附地菜,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集,拔取全株,除去雜質,曬幹備用。具有溫中健胃,消腫止痛,止血。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等功效。
《本草綱目》記載:雞腸,生下濕地,三月生苗,葉似鵝腸而色微深,莖帶紫,中不空,無縷,四月有小莖,開五出小紫花,結小實,中有細子,其苗作蔬,不如鵝腸。蘇恭不識,疑為一物,誤矣。生嚼涎滑,故可掇蟬。鵝腸生嚼無涎,亦自可辨。又石胡荽亦名 雞腸草 。
它們往往是成片的生長,小夥伴們不妨停下腳步,仔細看看路邊的草叢中有沒有它們的身影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