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書堂山規劃?書堂山,是值得讀一讀的讀,與看不同,與聽也不同讀要觀察、要翻閱、要吟誦、要領悟、要思考所以,一座山僅從形态上看,是不需要讀的而如果其内涵深刻,人文厚重,那就值得讀一讀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長沙書堂山規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書堂山,是值得讀一讀的。
讀,與看不同,與聽也不同。讀要觀察、要翻閱、要吟誦、要領悟、要思考。所以,一座山僅從形态上看,是不需要讀的。而如果其内涵深刻,人文厚重,那就值得讀一讀了。
書堂山是一部書。
書堂山三峰突起,形似筆架,原來叫筆架山。後來有書香門第南遷至此,在筆架山建了供人讀書的書堂。書堂雖不大,卻走出了一位名人:大書法家歐陽詢,這才改名叫了書堂山。書堂山在周邊群山中,不甚高,不顯眼,但由于與歐陽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曆代總有讀書人前來作記題詩,揮毫潑墨,為這座山增華添彩。
據說歐陽詢從三歲就開始習書,博采衆長,終成一家。說起來,歐陽詢少年流離,備嘗艱苦,但難得的是他锲而不舍,更加發奮努力,終于成為書法大家。專心緻志,水滴石穿,這正是書堂山之内涵、之精神。
書堂山是一冊畫。
書堂山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東岸。沿芙蓉北大道湘陰方向一直往北,到丁字鎮左轉,穿過一片丘陵,約五公裡處見到文房四寶圖案的建築标志,便到了書堂山。
書堂山有著名的書堂八景,每一處景點都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而且即使古柏蒼松、琅玕晶石,即使澗壑高台、清泉亭閣,也常常隐藏着鮮為人知的故事。書堂山麓的書堂寺,是古人為紀念歐陽詢而修建的。寺有三進,第三進就是歐陽閣峙,建在山腰的平地上。從山腳仰望歐陽閣峙,高出林表,氣象恢宏。在歐陽閣峙正殿前坪的西南角,曾有一株老幹蒼勁、終年青翠的桧柏。之所以叫“桧柏”,據說是因為栽時本是一桧一柏兩棵樹,天長日久,兩棵樹竟長成了一棵,一邊是針狀葉,一邊是鱗狀葉,好奇的人們便取名為“桧柏連株”。可惜現已不存。書堂山的最高峰叫太子圍圩。2013年,當地文物部門及考古專家依據史料,對“太子圍圩”進行考古調查,在該遺址處發現唐早期至北宋的文化堆積層以及唐早期的高規格大型壘石墓葬,可見書堂山的曆史積澱。
書堂山還是一幅字。
如今的書堂山腳下,由政府投資建起了書堂小鎮。小鎮古樸典雅,和諧沉靜。在邁入書堂山的入口,建有書香門。跨入書香門,沿階梯進山的坡道兩旁,便是衆多以書法為主題的商鋪門面,或銷售文房四寶、字畫墨寶,或辦書法培訓、設交流平台。省内外諸多民間書法愛好者、大學書畫教授、離退休老幹部常常慕名而來。這裡雖然談不上熱鬧紅火,但是墨汁飄香,恬靜優雅,文氣彌漫。置身其中,令人心靜氣閑,頓時忘卻很多煩惱。
幾年前,長沙市望城區舉辦了全國作家書法家書堂山論壇。一時間名家荟萃,揮毫潑墨,那種談吐時娓娓道來、執筆時一絲不苟、揮毫時潇灑自如的場景,至今讓人曆曆在目,為書堂山又增添了幾分華彩。
書堂山與書法有緣,其本身也可以比作一幅書法作品。這幅作品自唐代起筆,一代一代,一筆一筆,認真書寫着屬于自己的傳奇,也必将把更多的美好,留給未來……
作者:周雲武
來源: 人民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