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01:21:20

康震:人見人愛蘇東坡

與李白相比蘇轼少了幾分桀骜不馴,多了幾分隐忍平和;與杜甫相比,蘇轼少了幾分痛心疾首,多了幾分超然達觀。很少有一個人能夠像蘇轼這樣在文學、史學、哲學和藝術的領域内全面地展示出自己的才華。

所有有才情和大愛的人,都值得被仰慕。

他們受苦我會心疼。讀到杜甫:“到處潛悲辛。”我會心酸。

讀到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我心有感慨。

蘇轼的詩詞格調曠達和婉約兼而有之,大部分讀起來都很快意。

有那麼一首悲戚的詞,我讀了沒忘。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複醉》……“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最後幾個字如此無奈,灑脫如蘇轼怎麼會感覺到自己營營一生。豁達如他,怎麼會說出這麼自負悲觀的話呢?也許隻有在夜闌人靜,醉酒之後,面對滾滾江流,嗚咽江聲,蘇轼的内心深處才會湧現悲哀自憐之感,平常不會。其實我心中蘇轼先生不是這樣的,你沒有營營,你的一生所為,你的品格,讓後人仰之彌高。

正如他自己說的那句話,《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人間有味,是清歡。他一直具有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态度

宦海沉浮屬平常,可他的人生是一落再落。

二十一歲就高中進士。後來的人生又是極其坎坷不平的,一生屢次遭貶。他曾寫詩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貶谪到黃州、流落儋州、遠貶惠州,人生冷暖,世情寒薄,他已嘗遍。身處逆境,泰然處之,是蘇轼的風範。他擁有風雨的一生,豁達的一生,清曠的一生。

被貶黃州

◆邂逅東坡,雅号東坡居士。

11世紀那個慷慨收留了蘇轼的黃州是個蕭索之地。北宋将州的等級劃分為輔、雄、望、緊、上、中、中下、下八個等級,黃州為最末端“下州”。

公元1080年,43歲的蘇轼因上一年的“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剛到黃州,生活上陷入了困境,俸祿微薄,連住的地方都成問題。暫居定惠院裡,一家大小天天和僧人一起吃飯。

馬夢得與蘇轼是舊相識,當時在黃州擔任通判,他請求黃州太守徐君猷,将黃州東面的幾十畝荒地撥給蘇轼。那本是一塊荒蕪之地,徐太守很快就答應了。

蘇轼親自躬耕,周圍的老百姓也有不少前來支援的。開墾荒地,種上了蔬菜和糧食作物,還栽上了樹。他汗流浃背地在東坡上辛勤耕作,妻子王閏之則在一旁打下手,夫妻二人同甘共苦。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1

至此,蘇轼一家有了安身之所,解決了衣食之憂。

蘇轼在《東坡八首并序》中說:“餘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馬正卿哀餘乏食,為餘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

馬夢得的家人很害怕,說:“你跟蘇轼走得這麼近,當心惹禍上身!”馬夢得說:“我是他朋友啊,這時候我不幫他,還有誰能幫他?”

蘇東坡深知自己給馬夢得帶來了拖累、麻煩,蘇東坡一生灑脫不羁,不喜歡說客套話,唯獨對馬夢得說:“希望将來,能以湧泉相報。”

蘇東坡在《東坡八首并序》末尾,這樣描述了自己的朋友馬夢得:“馬生本窮士,從我二十年。日夜望我貴,求分買山錢。我今反累生,借耕辍茲田。刮毛龜背上,何時得成氈?可憐馬生癡,至今誇我賢。衆笑終不悔,施一當獲千。”

蘇東坡的幽默風趣,真是讓人莞爾,詩中對自己的老朋友調侃:“馬夢得和我相識二十年了,幫助自己,是希望得到千倍的回報。”他還不忘自嘲:“馬正卿這麼幫助自己,這不是龜背刮毛,得不到好處嗎?”

"東坡雪堂"

東坡這塊土地上揮灑了蘇轼的汗水,讓他體會到日出而作的安甯。蘇轼對那片曾經長滿荒草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贊揚東坡如同山石般坎坷而堅硬,感喟自己不避艱險、樂觀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行。一塊東坡地可以看做是自己個性的象征。

辛苦一年後,他在東坡營造了五間房舍,當時正逢大雪,皚皚白雪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作堂焉,号其正名雪堂,自号東坡居士。”他在牆壁上描繪一幅有森林、河流、漁夫的雪景壁畫。蘇轼俨然成了在東坡上種地的農民,成了在雪堂吟詩作賦揮毫作畫的藝術家。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2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3


據弘治《黃州府志》載:“東坡故居在今縣學東。宋元豐三年蘇轼為吳興守,谪黃州三年。故人馬正卿為守,以故營地數十畝與之,是為東坡。以大雪中築室為雪堂,自号東坡居士”。

”躬耕東坡,居于雪堂,怡然自樂,快意人生。有道是:夢中了了醉中醒,隻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蘇轼眼中東坡雪堂初春的情景,宛如陶淵明的斜川之遊情景般,因有此作。蘇轼認為隻有他和陶淵明能做到夢中清醒。他崇拜陶淵明,卻不逃避現實。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有辛酸也有釋然。因為其深厚的儒家學識的忠君思想,讓他心系廟堂,使他做不到徹底放下。他用一顆寬闊的心,堅實的肩膀,坦然自若地面對自己的處境。

在給好友孔平仲的詩裡寫道:“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

如今他已然成了農田耕作的農夫

蘇轼在這個階段可以說過上了一段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遇到久旱不雨,他會心急如焚。這種心态,這種情景,在他的《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中,有着痛快淋漓的描述:“今年旱勢複如此,歲晚何以黔吾突。青天蕩蕩呼不聞,況欲稽首号泥佛。”

當大旱逢甘霖,他又會欣喜若狂:“沛然例賜三尺雨,造化無心怳難測。……老夫作罷得甘寝,卧聽牆東人響屐。”樸實可愛的模樣,入心的農夫,原來是我們的蘇轼先生。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4

“四鄰相率助舉杵,人人知我囊無錢。

”收獲後,四鄰朋友前來相助。大家知道他囊中羞澀,都是無償的幫助。放逐之人,可在黃州卻從來沒有人以另類的眼光看待他,都把他當做當今天下最有名的詩人來追捧。黃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壽昌就是他的鐵粉。在生活上盡力相助,徐大受去世之後,蘇轼專門替他撰寫了《徐君猷挽詞》。

蘇東坡曾對弟弟蘇轍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他完全的放下身段,與當地的百姓親如友人。在給好友李之儀的信中說:“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自喜漸不為人識。”

他布衣草鞋,乘一葉扁舟,行走遊弋于山水之間,與樵夫漁翁相處怡然,暢懷飲酒後,常常被一些醉漢推推搡搡,口出不堪謾罵之詞,他毫無怨怼之态,而以此暗暗自喜,因為沒有人知道他是名聞京師的蘇轼。

他真的成了一位“求田問舍”的“田舍翁”了,如他所說:“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有屋五間,果菜十數畦,桑百餘本。身耕妻蠶,聊以卒歲也。”他樂意做個農夫,忙的是置田躬耕之事。

◆黃州趣事,河東獅吼

宋·蘇轼《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在黃州,蘇轼有個好朋友叫陳慥,他閑時到陳慥家裡作客,兩人相談甚歡,經常一夜無眠,“龍丘居士”是陳慥的号,龍丘居士好可憐,經常跟我談佛法一談談到深夜不睡覺,突然(陳慥)夫人一聲吼,吓得手杖落到了地上。

從此就有了“河東獅子吼”這則典故。陳慥的夫人是山西人“河東柳氏”,“獅子吼”來自于佛經中佛祖演說佛法“聲大如雷如獅子吼”,說明佛法大無邊。

蘇轼不僅很諧趣,最重要的是他對待人生的态度通透圓潤,不生硬、不僵化。

◆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氣與快哉風相會,這該是什麼樣的胸襟和風範呢?心中有正大豪邁、吞天吐地的浩然之氣,一定會有千裡快風排除一切煩憂 。不僅克服物質生活上的困境,還消除精神世界的不快。

公元1082年,也就是他谪居黃州的第三年,他往黃州東南三十裡的沙湖,察查一處田産,可途中遭逢大雨,“同行皆狼狽”,唯有他“吟嘯且徐行”作《定風坡》:“……回首向來蕭瑟處,……一蓑煙雨任平生。”

回來蘇轼醉卧在雪堂的榻床上。回首宦海仕途的風雨過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他給李常去信說:“何乃耶?仆本以鐵石心腸待公。吾侪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需談笑于死生之際。若見仆困窮便相憐,則與不學道者,大不相遠矣……雖懷坎壈于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于造物。”處此困頓逆境中,也隻有蘇轼這個天真了大半輩子的人,才能有此豁達灑脫的情懷。

◆愛美食的蘇轼

在蘇東坡的人生中,除了詩詞之外,最愛的莫過于用捕捉美好的眼睛,發現美食,并且親自動手做吃的,任憑宦海沉浮,即使是灰暗的歲月,亦能閃爍着幸福之光。人生有味是清歡,就是在苦日子裡活的有滋有味。這在君子遠庖廚、男權至上的時代,可謂是特立獨行的。

“淨洗铛,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每日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豬肉賦》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5

隻有真愛,才能寫出如此情真意切的頌歌:

把鍋洗幹淨,放些水,燃上柴木、雜草,控制火候,文火微炖最佳,然後就等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去催它,火候足了,味道自然鮮美。黃州這樣上好的豬肉,價錢便宜得跟泥巴一樣,有錢人不肯吃,老百姓又不知道怎麼燒好吃,每天早晨起來打上兩碗,自給自足,吃得開心,才不管别人怎麼想。

猜想一下炖煮豬肉的方法,何嘗不是蘇轼對待人生的态度呢?

政敵化幹戈為玉帛

王安石、蘇轼兩人因緣際會于北宋那個積貧積弱、内憂外患的年代,身不由己的卷入了黨派之争。政治上的背道而馳,是兩人在官場上針鋒相對。

蘇轼因烏台詩案下獄時,王安石已退居江甯,仍上書神宗“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蘇轼從黃州移官汝州之時曾赴江甯,二人野服相見,把臂言談,相處三十多天才依依不舍分别,王安石多次感歎幾百年才能出這麼一個人物啊!

事實上,兩位集文學底蘊和政治卓見于一身的風流人物,從未成為真正的敵人。二人的初衷無非都是為了風雨飄搖的大宋江山,王安石與蘇轼,相互敬佩,相互欣賞,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文人相親”的典範。

1093年被貶惠州

紹聖年間,蘇轼被貶到嶺南惠州,他聽當地人說離此不遠的廣州隻能飲苦鹹水,在春夏季節有很多人得病。有錢人出錢找人挑山溪水,窮人就沒法了。蘇轼幾次寫信給自己的朋友、廣州太守王敏仲,建議他在廣州城外的蒲澗山滴水岩下開鑿一個大石槽盛山泉,然後用大竹筒接通相連當輸水管道,将山泉引入廣州城裡,并還介紹了籌措維修資金等辦法。據史載廣州是古代中國第一個擁用自來水設施的城市。

在惠州的兩年中,蘇轼生活困窘,有時連釀酒的米也沒有,吃菜也是自己種。可是蘇轼這一輩子對磨難早就習慣了,他對這一切安之若素。

他有兩句詩寫道:"為報先生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即使身處遭人唾棄的嶺外之地,也不因此而喪志,仍舊悠然地過着清貧的生活。

蘇轼有一雙善于發現美食的眼睛,有美食的日子,總不會太難過。

蘇轼在《與子由弟四首(之四)》中寫道:

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争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耳。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熱漉出,不乘熱出,則抱水不幹。漬酒中,點薄鹽炙微食之。終日抉剔,得铢兩于肯綮之間,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數日辄一食,甚覺有補。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沒齒而不得骨,豈複知此味乎?戲書此紙遺之,雖戲語,實可施用也。然此說行,則衆狗不悅矣。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6


惠州這個地方太窮了,有一天街市上殺了隻羊,我是犯官,不能跟達官貴人搶羊肉,于是就跟殺羊的人說給我留些羊脊髓的肉,這個部位的羊肉一般沒有人買。然而羊骨髓真好吃呀,骨縫之間有細嫩的肉,中間還有骨髓,用水煮到微熟,用酒漬一會兒,再撒點鹽放在火上慢慢烘烤,烤到骨肉微焦,就可以吃啦!我吃羊脊髓肉的時候,竟然吃出了海鮮的味道,隻不過我吃得那麼高興,家裡的小狗等不及了,都很不高興。”

後來,這個羊脊髓有了一個相當霸氣的名字:羊蠍子。

除了羊蠍子之外,蘇轼還癡迷上了另一種小清新的食物:荔枝。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7

雖然惠州這個地方這麼偏僻荒涼,但是氣候暖,四季如春,天天都有新鮮的枇杷和橘子,尤其是荔枝,特别好吃,如果能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一輩子都待在嶺南!”輕松的筆調中,透出的是獨立不倚的個性。

1097年被貶儋州

不料京城朝廷的奸人仍不肯罷休,再度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于他。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的蘇轼被一葉孤舟送到了荒涼之地海南儋州。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蘇轼認為自己此去再無生還的可能,把一家人都安頓在了惠州,隻帶了子蘇一起渡海。

儋州就是現在的天涯海角。那時是一個人迹罕至,瘴疬叢生之地。而蘇轍當時則被貶在雷州,兩地間隔着海峽,兩人要分手時,蘇轼還打趣說:"莫嫌瓊雷隔雲海,聖恩尚許遙相望。

儋州的生存環境比黃州惠州更為荒涼,儋州之地“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蘇轼曾在《縱筆三首》中用“北船不到米如珠”來形容儋州生存環境的惡劣,他“盡賣酒器,以供衣食”,蘇轼為了糊口,他連酒器都賣掉了。常以紅薯紫芋充饑,為了能讓日子過下去,蘇轼向儋州太守要了一塊官地,自給自足。

這一段時間他最愛讀柳宗元和陶淵明的詩。蘇轼還常常帶上個大酒瓢,在田野裡邊唱邊走,作詩自娛。還結交了不少農夫朋友,閑了就去串門,跟野老飲酒聊天,還常常給鄉鄰看病開方。

然而朝廷聽說蘇轼居住的是公房,立刻把他驅逐出去,好在蘇轼人緣不錯,當地的官員和百姓幫助他蓋了五間草屋,勉強遮風擋雨,蘇轼還給草屋起了個名字:桄榔庵。

這麼惡劣的生存環境,蘇轼卻自得其樂,修身養性讀書作文。蘇轼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儋州辦學堂,介學風,以緻許多人不遠千裡,追至儋州,從蘇轼學。在宋代之前的一百多年裡,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轼北歸不久,這裡的姜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轼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除了讀書作文、除了為當地百姓做事以外,在儋州這麼一個荒涼的地方,蘇轼卻挖掘了一大美食:生蚝。

他給幼子叔黨寫信道: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蚝。剖之,得數升。肉與漿入與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爾啖嚼……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争欲為東坡所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讀來讓人莞爾一笑,本是心疼,也會忍俊不禁,每次都要告誡兒子不要說出去:“記住,千萬不要告訴别人,這是我們蘇家的秘密,萬一被北方那些人知道了,跑到海南來搶我的,分我的生蚝怎麼辦!記住,一定要保密!

縱觀蘇轼的所有詩文,他贊美過河豚、贊美過蘆蒿、贊美過竹筍、贊美過豬肉、贊美過荔枝……唯獨沒有提到過生蚝,難道要保密這件事是真的。

四百多年後,晚明官員陸樹聲在其小品《清署筆談》中倒是記述了此事:

“東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謀南徒,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樂南徒,則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或謂東坡此言,以賢君子望人。”

難忘而坎坷的日子裡,蘇轼用他獨有的生命态度締造情趣生活,“人間有味是清歡”,用曠達的心境創造出屬于他的人間煙火氣。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8


蘇轼一生宦海沉浮,然而到了老年回憶自己的過往,他最懷念的仍舊是被貶谪三洲的那些日子,他在《自題金山畫像》一詩中,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聞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聞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既是自嘲,亦是自我肯定,在無數個悲涼孤寂的日子裡,蘇轼用自己的樂觀豁達來面對那些世事的苦難與悲憤。

正如《老饕賦》的最後一句: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9


滿腹的不合時宜

他的灑脫是世人都知道的,何來滿腹的不合時宜呢?

此典出自《梁溪漫志》:“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扪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又一人曰:‘滿腹都是識見。’坡亦未以為當。至朝雲,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入時宜。’坡捧腹大笑。”

不合時宜原指蘇轼既不贊同王安石的新法變革,又抨擊舊黨執政後的政治腐敗,因此不容于新舊兩黨的局面。

蘇東坡生性放達,率真灑脫,一生保持特立獨行、潇灑自在的姿态。這句“一肚子的不合時宜”的話,明貶暗褒,蘇東坡默然自許,也頗為自得。捧腹大笑,自嘲也是豁達。

為什麼就朝雲懂他呢,我想是因為蘇東坡的詩詞都由朝雲來吟唱,他的心聲也都在詩詞中。從他的詩詞中可以感受他的偉大抱負、他的大起大落、他的憂心、他的喜悅、他的通透。甚至他的天真爛漫,他的不合時宜朝雲都能體會。

蘇東坡的“一肚子不合時宜”,是一種人生性情,是一種自在人格,是一種獨立原則,也是一種人生境界……

正是這“一肚子不合時宜”,既讓蘇東坡一生宦海沉浮,曾貶谪和浪迹數十地,但這也成就了蘇東坡豐富多彩的人生,給世人留下諸多的千古絕唱!

滿腹的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隻有蘇轼最能相宜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是一種孤獨又凄涼的流放和清曠人格的體現,它也包含了蘇東坡對一生坎坷際遇的感歎。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凸顯了蘇轼堅守己見性情中人的人格魅力和儒家的積極進取與懷抱天下的志向。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彰顯出生命被貶黜,也可以曠達待之,天才之火不因境遇而暗淡的魂魄。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忍受着精神與肉體的巨大痛苦進行突圍。蘇東坡一生都是性情中人,就是"一肚子不合時宜"的人。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是蘇轼以他親身的實踐,為我們樹立了一種人格精神的标準。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把蘇轼超然物外,達觀自我,關注民生的精神很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是蘇轼締造的古代讀書人最為健全、圓融,也最為後人仰慕的一種文化人格的模式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闡揚了他總能在殘酷現實的夾縫中呼吸新鮮的空氣,尋找自适的歡樂。”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完美地體現了文人的可愛、可敬之處。他成熟的思想,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學識,悲天憫人的情懷,成就了他的詩文。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如行雲流水,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不落世俗的窠臼。

不合時宜和人間有味是清歡,讓我們看到了宦海沉浮中竟不修圓滑,不谙見風使舵,不懂手腕為何物,還保有一份赤子之心的人

與他同時代的大家,歐陽修渾厚通圓,王安石執拗強硬,曾鞏謹慎平實,他父親沉敏持重,他弟弟韬光養晦,唯他“一肚子不合時宜”。

如果蘇轼“一肚子合時宜”,那他就不是蘇轼。

仰望蘇東坡的肩膀 那是一座山

政事艱難,滿腹的不合時宜,他勇敢面對宋朝那個當時搖搖欲墜的社會境況。就像魯迅說的真正的勇者是敢于直面生活的苦難。豪無躲避的承擔,說的就應該是蘇轼這樣的大人物,真正的大家。

在不合時宜的官場中,為百姓謀福利。生性的曠達開闊通明又讓蘇轼保持着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人生态度,所以蘇轼是幸福的。睿智的人給自己以幸福,給百姓以福利,也給後人以典範。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一生坎坷,一貶再貶,越貶越低。越貶越遠。他這一生共在 14 個州縣擔任過職務。

調任杭州通判調往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浙江)等地,任知州縣令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知登州(今山東蓬萊)赴颍州(今安徽阜陽市)任甯遠軍節度副使,再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再貶至儋州(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廉州--今廣西合浦縣,舒州---今安徽潛山縣,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卒于常州(江蘇)。葬于汝州郏城縣(今河南郏縣)。

他将像一隻離群的鴻雁,在宋王朝的版圖裡四處飄零。在被貶的這些年以己之力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實事。

在杭州,他赈災、浚湖、開河、引水,忙得連除夕之夜都顧不上回家;

在密州,他帶領農民撲殺蝗蟲,還齋戒吃素,祈求蝗災早日消除;

在徐州,抗洪搶險,他卷起褲角,掘土築堤,在最前線堅守了兩個多月;

即使是被驅逐到了惠州和儋州,他傳學于海南學子,在此之前,隋、唐兩朝長達 326 年的曆史中,海南沒有出過一個舉人或進士。從此以後,經宋、元、明、清幾代,海南共出舉人 767 人,進士 97 人無定所的蘇東坡依然心心念地指導百姓用竹筒建造“自來水”系統,還挖井、勸耕,推廣“秧馬”和“水磨”。

他第一個把獄醫制度引進監獄,于是生病的犯人們有了被救治的機會;

他奔走呼籲,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孤兒院,偏僻的黃州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據《東坡志林》記載“近聞黃州小民,貧者生子多不舉,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殺之,江南尤甚,聞之不忍。”那些原本生下來就要被溺死的嬰兒,從此可以在“雪堂救兒會”的資助下長大成人;

瘟疫肆虐,他尋覓藥方,籌建安樂坊,“三年醫愈千人”,這是中國第一家官民共辦的廉價醫館。

愛民親民,造福于民,為民請命,體察民心,融入于民。

從京城到黃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到海南。執着的挂念天下蒼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朝廷待他不好,他從來待百姓不薄,用他的肩膀撐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豪情壯語。

一生宦海浮沉,數遭貶谪,飽經憂患拂逆,均以坦蕩蕩之胸懷處之,人性愈趨溫和厚道,古今鮮有出其右者。

後人仰之彌高

林語堂:“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餘光中說蘇東坡是比李白杜甫有趣的人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10

康震:“蘇東坡過得快樂,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廖保平:“他太豐富了,他的個性急躁熱誠,喜怒于形;他的思想混雜儒道佛,他的詩文絢麗多姿。他把這些都發揮得淋漓盡緻,成為中國文人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餘秋雨眼中,一個倒了黴的大學者、大詩人,就像一面鏡子,一下子照出了那麼多的妖魔鬼怪,有那麼多醜惡的靈魂顯影,反倒襯托出被诽謗者的高風亮節。

結語: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為大丈夫也”,丈夫之氣一何狀也,這是在給蘇轼的一生做了一個再沒有過的評價。

我們執着地喜愛着蘇轼,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充滿感染力的智慧人生讓人仰之彌高。

以我對蘇轼的喜愛與崇敬無以言表,借他家鄉老百姓的話語來說:“蘇子瞻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草木精華的化身。”

他的一生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抵達了生命的極緻。——人見人愛蘇東坡。

蘇轼最灑脫的句子(蘇轼滿腹不合時宜)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