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了“手”以多種形式出現在漢字中:
以“手”為部件的字,都與手有關,如看、拜、掰、搿、拿等;
提手旁“扌”的字與手的動作相關,如抓、提、捉、拖、拖等;
部件“
”也表示一隻手,如左、右、有、友等;
以“又”為部件的字,往往與手抓的動作有關,如支、友、反、取等。
怎麼樣?漢字還真是藏幾“手”的,不信就再露幾“手”給你瞧瞧:
反文旁“攵”與“攴”是同樣古字形
的變形,讀作pū ,字形是一隻右手,高舉一把鋤頭或斧子,意思是“輕輕地擊打”。“攵”與“攴”能與很多其他文字構成具有攻擊性意思的合體字,比如敲、政、散、收、敗、赦、敝等。可見,反文旁就有一“手”。
“爪”字也是手的形象,
如同一隻手朝下抓。采字頭“爫”用作偏旁,就是“爪”的變形,也是一隻手。比如采、採等。“受”的古字形
,直觀看,上面一隻手,下面一隻手,就是一隻手從另一隻手上接受物品。
古人最初造字是以象形和會意為主,由上可見,從古字形中比較容易觀察到漢字的造字本義。再看一個例子,簡化字“筆”字簡化前也就是繁體的字形是“筆”,與古字形
很接近,上面是竹字頭,表示筆是竹子做的,下面是 聿字,讀作yù,古字形是
,表示一隻右手,抓着寫字的筆,聿本身就是古時的“筆”,後來加竹字頭,表示筆是竹子做的。同樣的,“律”字的左邊是雙人旁,表示道路或行為,右邊是筆,引申為用筆寫下來的需要遵守的行為的規則。可見漢字中“
”部件就是右手的變形,漢字“妻”的原意是被手抓住頭發搶走的女人,反映了原始社會的殘酷狀态。這樣的字還有秉、逮、建等。
别急,“手”的變形還不止于此。
“九”字的古今字形變化不大,甲骨文字形是
,顯然還是一隻右手的形狀,造字的本義是伸手往洞裡掏摸、試探,以求确定情況,加上“穴”表示未知空間,就是探究的“究”了。
“看”有一隻手,“友”有兩隻手,“授”有三隻手,漢字豈止露一“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