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書法史有多少年?如果從第一種書體甲骨文的成熟開始計算的話,距今也有3000多年的曆史了,在這幾千年的曆史當中,到了隋唐時期,諸體已經完備。
從篆書到隸書,在從隸書到草書、行書、楷書,每一個種書體在書法史上有有着諸多的大師級人物,而最能表現一個書法家在藝術上的造詣的,一定要屬草書了!
祝允明行草書《牡丹賦》
草書當中可以分為章法、小草和狂草,曆史上湧現出了許多的大師級人物,在晉人有張芝、王獻之,在唐代有張旭、懷素,在宋代有黃庭堅,在明代有祝允明、王铎、傅山、徐渭等人。
有人排出了書法史上排名前三的“草書大師”,這些人都可在其列!
這其中每一個草書大師在某一方面都能排進前三,比如論及筆法之完備、變化之超逸,張芝與王獻之當仁不讓,比起氣勢之開闊、格調之宏偉,張旭、懷素也能登頂,比起在線條上的質感與起伏變化,黃庭堅勝過諸人,比起在章法上探索,以及更高維度的形式表達,王铎則不輸其他人。
祝允明行草書《牡丹賦》
但若是論及在書法上的“入神之境”以及“超然格調”之外的情緒表達,祝允明則開創了一個時代!
沒有練習過草書的人對于祝允明在草書史上的地位是低估的,祝允明的草書沒有張旭、懷素那樣的盛唐氣息,也沒有黃庭堅那種自然之境,在氣息上也沒有達到王铎所探索到的四維境界,但是真正能夠将草書的抒情性寫到了極緻,這也是曆代文人最高的書法追求!
大書法家朱謀垔評價他的字:
書學自《急就章》以至羲、獻、懷素,無不淹貫,而草書本朝第一。
朱大師說他的書法從晉唐取法,草書寫到了明朝第一。另外一位大家黃省也有詩道:
祝允明行草書《牡丹賦》
枝山草書天下無,妙灑豈特雄三吳?
祝允明草書的影響了貫穿了整個明朝中後期,一直延續至今!
祝允明的成就也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他有着良好的家世,生活不為稻粱發愁,他有着得天獨厚的學習環境,其外祖父徐有貞和嶽父李應祯皆是當時最有名望的書壇大師。
有了兩位名師的悉心指點,他一學書就直入晉人,并且究其筆法與氣息,在學書法道路上并沒有走過彎路,所以他字裡行間的那種“古雅”氣息也是宋人所不能及的!
祝允明行草書《牡丹賦》
祝允明的草書在他晚年的時候,已經爐火純青,他晚年最為出色的一幅草書作品《牡丹賦》乃是他65歲時候所寫,整體點畫秀麗而自然,并且憑借超凡的唐楷功夫,将其運用到了狂草當中,所以他的草字生動而有緻,極富功力!
祝允明是明朝“四大才子”之一,他的草書之所以超越時人,除了名師指點和穎悟之外,還憑借他深厚的學養,能夠将文人的精神境界融入在草書當中,在書法的“性”與“情”方面下夠了功夫!他提倡“起雅去俗”,是以深厚的學養來陶冶書風,他開創了一種文人“書卷氣”的“入神”之境界!
所以比如晉人、唐宋草書名家來講,在“書卷氣”上,沒有人能夠跟祝允明比肩!
祝允明行草書《牡丹賦》
他的這卷《牡丹賦》乃是其在“入神之境”的表達,既符合了藝術創作的規律,又滿足了文人的書寫要求,縱然是狂草,卻有着楷書的精緻,雖有狂逸之形,亦有書法古雅之特質!
但憑這卷草書《牡丹賦》,就足以奠定祝允明在中國草書史上的地位!
如今,這圈《牡丹賦》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祝允明行草書《牡丹賦》
是後人學習文人草書的絕佳法帖,也是一個書法人探索狂草書風中“古雅”之氣的一個重要範本。
如今,我們将這幅字按照原作比例進行1:1複制,還原出了跟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
欲購此作,請點擊下面惠購:
祝允明行草書《牡丹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