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秋季最肥美的螃蟹、冬歇期稀缺的魚類,蝦真的是一種一年四季都适宜食用的水産了。
無論是風靡大街小巷的小龍蝦,還是甜美肥嫩的基圍蝦、九節蝦,哪怕是湯羹中作為佐料的蝦米,無論是清蒸白灼,還是紅燒油炸,樣樣稱等上美味佳肴,深受廣大老饕喜愛,趣舍萬殊。
但是,近日朋友圈流傳的一個小視頻,着實讓廣大吃貨們驚恐不已:視頻中,一個人剪開蝦頭後,用針挑出兩條細長的白線。視頻制作者表示,這是蝦中的寄生蟲,并且告誡廣大網友們,盡量少吃蝦,以免被寄生蟲侵害。
這個視頻中所說的寄生蟲到底是什麼?是真相還是造謠的網友“蝦”扯淡?健康小編帶大家一探究竟。
為什麼“出問題”的總是蝦?
相信關于蝦家族的傳聞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聽說了吧?
小龍蝦是這個家族最受争議的成員了:盛傳多年的小龍蝦寄生蟲事件,早已被證明是謠言,高溫消毒就能放心食用;吃小龍蝦導緻橫紋肌溶解,後來也被證明其實是不良商販使用的“洗蝦粉”導緻的副作用,和小龍蝦本身無關。
還有一個傳播多年的謠言:蝦和維生素C一起服用等于吃砒霜。事實上,砒霜就是砷,而蝦本身就含有砷,海産品中都有砷這種物質。人體本身也有砷的存在,隻是含量非常微小,不必過度擔心。
作為蝦家族的旁支,皮皮蝦也中過槍:就在前不久,一個朋友圈小視頻稱自己購買的皮皮蝦中被注入了膠水,後來證明實際上所謂的“膠”其實是皮皮蝦的蝦黃。
那麼這次的白色寄生蟲,是又一次處心積慮的誣陷,還是确有此事呢?
白線就是寄生蟲?專家:想太多!
水産專家一句話戳破了答案:其實,這兩條白線不是寄生蟲,而是雄蝦的精巢。
通常,未成熟的精巢無色透明,成熟後為乳白色,可以說等同于螃蟹的蟹膏,富含膽固醇和蛋白質。
這條白線不僅對蝦有,皮皮蝦也有,龍蝦也有,而且更為粗壯,根本就不可能是寄生蟲。
除此之外,蝦中出現寄生蟲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因為:
①寄生蟲一般來說會有感染率一說,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都會感染,而且很難做到随手拿一個一定有蟲子;
②傳播圖片顯示,這個“蟲子”似乎很柔軟,用牙簽挑出來的過程中居然斷掉了,這是不符合常理的;
③養殖環境下,如果有這麼多寄生蟲,蝦的健康狀況必然很差。
④養殖戶如果不想血本無歸,肯定會想辦法控制。所以從經濟角度分析,也不會出現這麼嚴重的寄生蟲感染。
安心吃蝦 這些竅門要記牢!
一招鑒别新鮮小龍蝦
如何鑒别飯店裡吃到的小龍蝦是活蝦還是死蝦呢?可以根據小龍蝦熟後的形狀來判斷:如果發現龍蝦的尾巴是直的,那麼這些龍蝦就是死蝦,千萬不要吃。如果是彎曲的,蜷縮着身體的,就表示是活蝦,可以吃。小龍蝦不宜快炒,若烹饪時間不夠,不能保證小龍蝦中的寄生蟲被徹底殺死,對身體不好。另外,小龍蝦頭部容易蓄積重金屬和細菌,最好不要吃。
捏肚子辨别注膠蝦
專家介紹,蝦類等水産品死亡後,腹腔和身體部分會變軟,如果肚子特别鼓脹,且捏起來發硬,就得當心被“注膠”過。烹饪時可沿腹腔部分剖切,觀察蝦體内尤其是頭部連接部分有無透明膠狀物質流出。另外如果在烹饪中發現水産品産生異味、膠質不易溶解的,可能添加了有害的工業明膠,勿食用。
若是稍小點的蝦,可以帶殼吃,蝦殼中的鈣含量較高,不過這些鈣并不容易被人體吸收,隻是能稍微發揮一點補鈣作用。
北極蝦黑頭沒事
專家表示,通常煮熟的蝦頭部發黑甚或脫落可能是不新鮮的表現,但對于野生北極蝦來說并不是這樣,北極蝦“黑頭”屬正常。
人們在打撈北極蝦的時候,用大拖網一次将蝦從海底拉上來,大氣壓的突然變化可能導緻胃破裂,北極蝦的胃長在頭部,加上它透明的外殼,蝦吃進去的黑色或褐色的浮遊生物或藻類就随之擴散開來,看起來頭部發黑。再者,産卵期的雌性北極蝦有時候卵巢會存在成熟的蝦籽,頭部也會隐約出現深綠色。這些都可能是北極蝦出現“黑頭”的原因。食用這種“黑頭”的蝦并不會對人體産生危害。如果視覺上接受不了,去掉蝦頭即可。
不過,對于青蝦等河蝦,如果已經變成了黑頭,最好就不要買也不要吃了。
總之,雖然想吃得放心并非易事,但是也别忘記練就一雙明辨謠言的火眼金睛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