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潮州10月14日電 題:古老潮文化浸潤城市肌理 潮州展千年古城魅力
中新社記者 張見悅 程景偉
一場秋雨過後,潮州古城空氣格外滋潤清爽。當地民衆依然沉浸在激動與振奮中。外地遊客也多了起來。
12日赴廣東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首先考察了潮州市廣濟橋、廣濟樓、牌坊街,察看文物修複保護、非遺文化傳承、文旅資源開發等情況。
廣濟樓。柯小軍 攝
13日下午,中新社記者來到僑鄉古城潮州,與當地民衆交流,品味這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
在潮之洲,潮水往複。享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美譽的潮州,自古便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有着1600多年曆史的潮州,現在擁有文物景點1300餘處,“一橋、一樓、一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二隻鉎牛一隻溜。”這支歌謠描繪的正是廣濟橋的巧妙建築結構。始建于公元1171年的廣濟橋,橫跨韓江東西兩岸,全長518米,與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福建洛陽橋并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牌坊街。柯小軍 攝
這座橋有着“梁橋、浮橋、拱橋相結合”的獨特風格,被中國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有當地民衆說,白天,廣濟橋的18艘梭船組成浮橋供人通行;晚上,梭船開走以便船隻通航。廣濟橋上有時晚上還會上演燈光秀。
廣濟樓是人們從廣濟橋通往牌坊街的必經之地。這是一座仿宮殿式建築,始建于公元1370年,曆來是潮州城防、交通要隘。2002年9月,潮州市政府啟動修複工程,2004年1月竣工。竣工落成十多年來,廣濟樓以宏偉壯觀、氣勢磅礴、古樸輝煌的民族特色,吸引大量遊客參觀,成為了潮州市的地标。
牌坊街上展示的潮州陶瓷。柯小軍 攝
穿過廣濟樓,進入牌坊街。三世尚書坊、狀元坊、理學儒宗坊……牌坊街上現有古牌坊23座,每一個牌坊都有一個或多個坊主,均是古代潮人中的精英。目前牌坊街及其周邊區域有對外開放的非遺文化展館數十家、客棧120多家、茶館30多家。
漫步在牌坊街,兩旁的騎樓民居仍保留着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潮式裝潢質樸中見雅趣。臨街店鋪經營的皆是木雕、潮繡、陶瓷工藝品和單叢茶、老藥桔等潮州土特産,老字号特色商鋪比肩而立。“老字号既要有傳承,也要創新發展,才能吸引到年輕人。”潮州市潮商老字号文化館秘書長林民鴻說。
在潮州,共有15個非遺項目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走進廣濟樓“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展”展廳,國家級非遺潮州木雕省級傳承人金子松向記者展示其兩件新作品《五福如意》和《富貴長壽》。
國家級非遺潮州木雕省級傳承人金子松新作品《富貴長壽》。柯小軍 攝
從藝近48年的金子松稱,潮州木雕創作最複雜的地方是構思和技藝的結合,達到立體镂空多層次效果,每個環節都很難。從藝者要耐得住磨煉,但最終能堅持下去的人可謂“百裡挑一”。
“國家越來越重視非遺傳承和保護,1992年開始我就獲得傳承人補貼。”金子松稱,他正在運營兩個木雕傳承基地,接下來将帶好學生,讓學生去培養更多的從藝者,呵護和發揚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
近年來,潮州市以“繡花”功夫推進古城文物建築、街區巷道、名人故居的保育修繕,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實施多個曆史文化街區以及主題街區“微改造”項目,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了鄉愁。
同時,潮州堅持讓文物資源“活起來”,實施“百家修百厝”、着力打造“博物館之城”,已發展涵蓋民間收藏、名人故居、紅色記憶等系列展館60家。
古老的潮文化正浸潤着潮州的文化脈絡和城市肌理,讓城市的積澱更加深厚,也讓潮州重新煥發出耀眼光芒。
返回潮州家鄉過春節至今的香港同胞林旭茹,見證了在牌坊街考察的一幕。“潮州是福地,國家發展更是越來越好,身為中國人特别驕傲。”她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