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讀者們一定看過許多鑒寶類的節目,經常動不動一個普通人,因為家裡傳了好幾代的一個碗,或是不小心撿到一個瓷器,被專家鑒定後發現值個百萬千萬。一夜暴富、鹹魚翻身的神話在這種節目裡屢屢發生。
在廢紙堆撿到這張“請假條”,竟成無價之寶
不知各位讀者留意過沒有,這些普通人偶然得之的傳世珍寶,基本上全是瓶瓶罐罐的瓷器。大衆對文物的認知還是相當樸素,看到那些有年頭的容器,嗅覺相當靈敏,認為是古董的幾率相當大。對于一些不是瓶瓶罐罐的文物,老百姓的嗅覺就沒這麼厲害了,甚至有些是價值連城的古董,因為沒認出來,險些被當成垃圾扔掉。
今天筆者就要給大家講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工作人員,在廢紙堆中無意間撿到一張“請假條”,最後竟成了無價之寶!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廢紙堆撿到這張“請假條”,竟成無價之寶
這個工作人員也不是一般人,是上海博物館文物小組的成員,叫萬育仁。1972年,萬育仁在正常清理博物館倉庫的垃圾時,無意中在倉庫邊上的廢紙堆裡看見了類似字帖一樣的東西。出于職業敏感,他走進前瞧了瞧,還真是一本發黃發黑的字帖,還是王羲之的《上虞貼》。
同樣是出于職業素養,萬育仁很快就對這本字帖失去了興趣,王羲之何許人也,可是垂名青史的東晉大書法家。他的作品随便一張都是價值連城,怎麼可能會被扔在廢紙堆,十有八九是赝品。
在廢紙堆撿到這張“請假條”,竟成無價之寶
随後,他又将《上虞貼》扔回了廢紙堆,但他越想越不對勁,因為那本字帖上還蓋了宋徽宗的收藏印,真正造假的赝品很難刻意去添加後世皇帝的收藏印,畢竟藏品發現前,沒人知道它經曆了什麼風雨,更别提誰收藏過了。
想想不對勁,萬育仁便叫來當時博物館的鑒寶專家來鑒定,說出這幅字帖的來龍去脈後,專家們都沒有動搖自己的常識,紛紛說是假的,畢竟誰會相信王羲之的書法竟是從廢紙堆裡撿的。眼看得不出個結果,萬育仁便将這字帖帶回自己家收藏了起來。
在廢紙堆撿到這張“請假條”,竟成無價之寶
直到1975年,上海博物館迎來了學識淵博的新館長沈之瑜,萬育仁決心再将字帖拿出來去重新鑒定。沈之瑜看到該字帖後,十分重視,馬上領導鑒寶小組進行了2天的鑒定,終于确定這幅字帖并非王羲之的真迹,但其是唐朝時期的書法家臨摹的,同樣價值連城。
鑒定為王羲之《上虞貼》的唐摹本後,在全國古董界刮起了一陣不小的旋風。如今,這本字帖成了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在廢紙堆撿到這張“請假條”,竟成無價之寶
那為何說這個《上虞貼》是“請假條”呢?原來,《上虞貼》也叫《夜來腹痛貼》,全文内容如下“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複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雲何,甚令人耿耿。”
在廢紙堆撿到這張“請假條”,竟成無價之寶
意思就是,王羲之早前約好和朋友見面,但由于肚子疼無法赴約,隻好寫下這張“請假條”給朋友送去,以表歉意。這就是《上虞貼》被稱為“請假條”的由來。
在廢紙堆撿到這張“請假條”,竟成無價之寶
當然,要發現這樣一件古董絕非易事,要是沒有文物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普通百姓估計就直接扔進垃圾堆了。也是慶幸被工作人員發現,這樣一件流傳千年的古董瑰寶才能得存于世。這裡,必須得感謝當年的文物工作人員萬育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