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贈别序的文學常識

贈别序的文學常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9 23:23:59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内容,但龐雜的内容往往讓不少同學望而生畏。但其實,隻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小編老師想起來有趣有料的文常推送已經斷更很久了,有點慚愧。不過一直關注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小編最近在開直播課,很多文常内容已經變成直播課了喔,大家多多支持關注哇。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文言體裁:論辨、傳狀、雜記、序跋、贈序類

贈别序的文學常識(文言體裁幹貨分享)1

一、論辨類體裁‍

1.包括論說的文章和論辨的文章

2.論說偏重于“說”,一般都是因事生情,有感而發,包括政論、史論、文論、事論等。

先秦諸子百家的文章,有很多議論性的章節片段,都可看作是論說。比如《孟子·魚我所欲也》、《荀子·勸學》。(童鞋們可以回憶一下這兩篇文章中心觀點是什麼喔,答案小編會放在讨論區)

3.“辨”就是判别。察事物的是非美惡,而能區别之,叫作辨,與争論是非的“辯”通用(故小編這裡就不作區分了)。

論辨的文章有多種名稱,例如議、駁說、說、解、難、原等(這些叫法要熟悉!),實例很多,例如周敦頤的《愛蓮說》、韓愈的《師說》和《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等。

有木有發現自己原來學過那麼多篇的論辨類文章~

贈别序的文學常識(文言體裁幹貨分享)2

二、傳狀類體裁

1.“傳”指傳記,古代“為達官名人”作傳。首創于司馬遷,他的《史記》中的“本紀”、“世家”、“列傳”,都是以叙寫人物為中心的“傳”。

順便複習一下:

①本紀:用編年方式叙述曆代帝王或實際統治者的曆史,是全書的大綱。

②世家:叙述世襲家族以及孔子、 陳勝等曆代祭祀不絕的人物的傳記。

③列傳:本紀、世家以外各種曆史人物的傳記。

2.行狀就是“品行狀貌”的意思,作為文言體裁,多記述死者籍貫、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一般由死者家屬、門生或故舊所作。

目的是為向朝廷申請谥号或樹碑立傳而準備的參考資料,多溢美之詞。

也有寫逸事為主的,例如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狀》、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

3.以上兩種都有一定官方屬性,除此還有文士作傳,一般寫普通人的事迹,寫法靈活多樣,内容有所側重

除此而外,還有自述生平,兼寫懷抱或抒發感慨的自傳,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傳奇小說,如《莺莺傳》(《西廂記》的原型故事)、《霍小玉傳》,《李娃傳》等,亦可歸入傳狀一類。

贈别序的文學常識(文言體裁幹貨分享)3

三、雜記類體裁

1.雜記類包括範圍很廣,除傳狀、碑志外,凡是記事記物的文章均可歸入此類。大體分台閣名勝記、山水遊記、人事雜記等。

2.台閣名勝記是為修建亭台樓閣或是遊覽名勝古迹而寫的文章。比如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作者可借題發揮,抒發個人思想感情、抱負、志趣和意願。

3.山水遊記主要是寫登山臨水的見聞觀感,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例如有寫竹、寫水、寫石、寫魚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有寫雪、寫堤、寫亭、寫舟,風景如畫、真切感人的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4.人事雜記是以記人叙事為内容的文章,例如寫史可法抗清事迹的全祖望的《梅花嶺記》,寫家常小事的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贈别序的文學常識(文言體裁幹貨分享)4

四、序跋類體裁

序文常寫在一部書或一篇文章的前面,題辭也是這樣,跋則在後。

一般來說,序詳而跋簡。《史記》有《太史公自序》,《漢書》有《叙傳》,《論衡》有《自紀》,都是序文性質的,并且放在書後。

到南北朝時,序文才放在前面。主要是說明作者身世、寫作緣起、内容、體例等,讓讀者心中有“序”。(同學們隻需要記住“序”在前面,“跋”在後面就好了)

贈别序的文學常識(文言體裁幹貨分享)5

五、贈序類體裁

《老子》曰“君子贈人以言”。贈序類是送别親友而寫的文章,即臨别贈言。古代文人在餞别親友的宴席上飲酒賦詩,詩成後請在場的人作序記其事,後來演變成兩種情況:

一是雖無餞别宴席,卻贈文表示惜别、祝願、勸勉之情,例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一是雖然宴飲賦詩,但無餞别内容,也寫序文,記聚會之盛,飲酒作詩之樂,例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閣序》、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贈别序的文學常識(文言體裁幹貨分享)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