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8090青年創業基地徐泾

8090青年創業基地徐泾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15:02:04

過去五年,中國年輕創業者是什麼樣子的?

在“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鼓舞下,很多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青年湧入創業浪潮中,一股勢不可擋的創新力量翻湧而起。他們所創立的公司,有的走到了紐交所,有的成為行業領軍者,有的在産業縱深改革中成為最銳利的科技創新力量。但還有更多人在創業創新的路上,正在尋找助力夢想啟動的“第一桶油”。

青年創業創新力量促進産學研用的融合,也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最重要的原初力量。眼下,越來越多的90、95後新生代創業者帶着新鮮的視角和夢想加入創業陣營。但僅僅擁有創業熱情和對夢想的渴望是不夠的,他們需要更多來自社會力量的支持和幫助。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已經進行到2.0階段,這些剛踏上創業路的年輕人正面臨着哪些難題?再過幾年,我們能幫助這些青年創業者書寫出怎樣的答卷?呵護這些夢想的種子又意味着什麼?

創新的起點:解決一個微小的社會問題

很多人小時候都曾夢想做一名科學家,創造一個足以改變世界的發明。王力從小就覺得科學家很酷,從複旦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畢業後,王力在杜克大學繼續深造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而後進入一家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公司負責研發工作。此時他從未想過,日後自己會從喜歡的研發工作離開,開始在“垃圾堆”裡實現自己的科學家夢想。

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垃圾分類邁入“硬約束”時代。“你是什麼垃圾?”對于監督阿姨的靈魂拷問,盯着自己手提的一袋垃圾是要想一想。為什麼要推行生活垃圾管理,這從城市建設、環保和産業角度來看,都勢在必行。

在美國工作的時候,報紙上一則關于中國環境的報道對王力觸動很大:一位村民去垃圾山撿可回收的家電和塑料,但他并不知道滲濾液會對環境造成不可彌補的危害,也不知道這樣的環境會緻癌。對于這類問題,王力所學的生物技術,完全有可能帶來一些改變。

2018年,王力回國創立愛降解,他和同屆的幾位同學希望把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的生物技術轉化為真正可以解決城市垃圾處理難題的産品,進而推動中國環境産業的改變。

從研發人員轉型為創業者,最難的不是創建和管理團隊,而是找到能夠落地環保技術的商業化場景,這也成為擺在愛降解團隊面前的頭号難題。團隊希望做進一步的技術研究,但如果無法實現商業化,那麼現有資金則無法支撐他們的想法。

為了解決資金難題,王力開始接觸投資人。對投資人來說,他們對生物技術非常感興趣,可當聽到是被應用到垃圾降解領域,王力明顯感覺到投資人們的猶豫。

8090青年創業基地徐泾(翻垃圾下工地走進鄉村)1

除了環保,公益教育也是不容易獲得資金支持的領域。鄉村筆記創始人汪星宇本科畢業于複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畢業于紐約大學國際關系專業。他曾在美國一家投資公司實習,每天将自己套在西裝裡,手上過着200多個項目,“天天指點江山,覺得自己牛的不行。”

實習期間,公司舉辦“中國周”,全球政治學者聊中國,汪星宇明顯感覺到,這些宏大叙事的探讨似乎不能直接解決“微小”的社會問題。有一次,外國夥伴問他中國是什麼樣的?他不知道從何說起,他隻去過大城市,對于中國鄉村真實的樣子,他給不出答案。

那一刻,汪星宇覺得自己不夠接地氣,這感覺就像是對好奇事情充滿了盲區。中國鄉村真實的樣子是什麼?汪星宇特别想知道。

2017年,汪星宇開始紮根中國鄉村,創辦鄉村筆記。他用教育連接城鄉,一頭把城市孩子領到鄉村,讓他們親身體驗鄉村生活;另一頭資助鄉村孩子到城市進行職業發展生涯規劃學習,擴展他們的視野。為了讓項目可持續進行,他希望能用商業模式賺的錢反哺鄉村教育。

然而,公益教育的行業反饋慢,用汪星宇自己的話說是 “又累又不掙錢”。鄉村筆記在啟動之初頻頻受挫,願意去理解和支持的人寥寥。

8090青年創業基地徐泾(翻垃圾下工地走進鄉村)2

在多數年輕人心裡,創業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帶來一些善意的改變。羅鋒以前認為設計是漂在上空的,但後來發現設計是最難落地的環節。創業前,羅鋒是一名建築設計師,他跟民工兄弟同吃同住,感受頗深,每一位設計師都希望自己的設計能完美落地,但現實卻屢屢事與願違。當建築師将二維、三維圖紙帶到現場,一線的建築工人往往在理解讀圖的環節就會出現偏差。

這本質上是信息傳遞的問題。除了加強一線建築工人的培訓,還需要用數字化手段降低信息傳遞的難度。但過去20年,建築工程行業長期粗放式發展,導緻這個行業的信息化程度較低,一直沒有合适的解決方案。

從複旦大學MBA畢業後,羅鋒就想能否借助可視化的解決方案,讓自己的設計在落地施工時能變得更加高效和人性化。2018年,以見科技由此成立。

創業的執着:成為别人眼中的“怪人”

創業是一場充滿變數的旅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焦慮,羅鋒需要逐漸習慣創業帶來的變動。

在以見科技成立的2018年,建築信息化行業仍處于蠻荒時代,業内不熟悉甚至不認可用可視化技術将建設過程标準化的理念,羅鋒和團隊一度接觸了200多家客戶,但最終達成合作的隻有5個。

産品在市場反饋不佳,也傳遞到了資本市場。起初羅鋒對自己的項目非常樂觀,第一份商業計劃書,他估值8000萬,而資本給到的反饋是在他預估基礎上縮水了近三分之二。

“相當于被現實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因為工程回款沒到,融資資金沒到,公司兩次面臨生死關頭,能借能貸的都達到了極限,最艱難的一次賬戶隻剩下幾十塊錢。創業的艱難,直到現在羅鋒還能回想起來,某天在便利店買水,想喝牛奶,卻因為舍不得掏8塊錢,而又放了回去。

8090青年創業基地徐泾(翻垃圾下工地走進鄉村)3

無論你是否做好心理準備,一旦決定跳上創業這班列車,就意味着必須學會面對公司的未蔔前途,同時也要學會過濾身邊的嘈雜聲,專注當下。

用生物菌劑去處理餐廚垃圾,本身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情。為了進一步實現技術突破,王力用了兩年時間在實驗室埋頭摸索。因為需要準确模拟濕垃圾的降解場景,王力和團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複旦食堂挑滿滿一桶濕垃圾,師弟師妹經常會向他們投來異樣的眼光。家人也不能理解王力的選擇,他們更希望王力從事一些體面的工作。但王力仍然義無反顧地投身在濕垃圾降解領域,做研究突破。

“把路走窄了”,很多人這樣評價汪星宇的選擇。他們不理解,一個海歸高材生,《一站到底》世界名校争霸賽冠軍,為什麼去做“公益”?有些親戚甚至會跟孩子說:“你可以學星宇哥哥當年讀書的那一段,後面創業這段就不用學了……”

有一種孤獨,除了創業者以外,其他人很難感同身受。對汪星宇來說,将城市和鄉村連接起來,最難的是建立信任。

恐懼來源于未知。把城裡的孩子領往農村,家長會問農村是不是沒水沒電?帶鄉村孩子到城市學習是免費的,但家長擔心孩子會遇到人口販子。時常有家長打電話來質疑鄉村筆記:“做這件事對你們有什麼好處?”

在汪星宇看來,建立信任的方式不是解釋,而是把它做出來。令他欣慰的是,孩子們的反饋帶給汪星宇極大的信心,一位參與鄉土研學的高中生在旅程結束時對汪星宇說,“我不知道鄉村會不會記住我,但我記住了鄉村。”

創業創新的土壤: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看見

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創業者的日子不好過。但對羅鋒來說,信息化給他來一些新機遇。

2020年底,以見科技承接了一個重要項目,将軟件應用于香港北大嶼山醫院的建設。為了抗擊疫情,醫院對工期的要求非常緊,但通過以見科技的軟件,有效幫助了施工方控制工程質量和建設工期,使項目順利竣工。以北大嶼山醫院為開端,以見科技在此後的半年内相繼在香港落地了近10個項目。

羅鋒從不考慮後路,他隻想朝前看。他總說,創業是一條完美的微笑曲線,所有低谷都是離希望最近的地方。在命運的轉角處,總有人願意給創業者們搭把手。

2018年4月,當現金流險些斷裂的時候,複旦-雲鋒創業公益基金成為以見科技的首個無償外援,幫助以見科技度過了最艱難的生存期,讓羅鋒的創業團隊開始走向正軌。今年9月,以見科技順利完成了A輪市場化融資,公司正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愛降解仍在研究如何将降解後的垃圾轉化成工業原料。相比于以見科技這種有實用場景的項目,愛降解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實驗室裡,這也就意味着王力和夥伴們獲得商業化進展的難度更高。

過去3年,整個公司一邊承擔着科研壓力,一邊苦于尋找資金支持。2019年,愛降解申請到來自複旦-雲鋒創業公益基金的無償資助,同時王力也在持續做商業化的嘗試。目前愛降解的産品開始相繼在高校食堂、居民小區、餐飲企業及垃圾中轉站等實際場景中落地應用,整個降解過程真正做到有機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王力希望用實驗室的生物技術改變濕垃圾降解的現狀。事實上,愛降解所研發的有機垃圾降解處理機,其微生物降解專利技術正是源于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30年研究成果。王力深知,将科研成果産業化是非常漫長的過程,甚至愛降解也可能走不到終點,但他希望這把“微弱的火光”能照亮更多路,能有更多人加入進來,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對創業者來說,風雨兼程的經曆究竟值不值得,沒人可以給出答案,但即使前景不明朗,也不妨礙創業者繼續去做向善的事。

汪星宇覺得,一個好的世界,應該是人與人之間能彼此感同身受、将心比心,隔閡慢慢被縮減、被填平的一個世界。鄉村筆記帶城市孩子去農村研學,他們去了湘西的山村、甘孜的藏區、紅河的梯田、菏澤的戲班,還有敖魯古雅的狩獵部落。孩子們不是去旅遊、不是去支教,更不是憶苦思甜,而是去社會調研,學戲曲表演、建築設計等課程,身體力行融入鄉村生活,汪星宇希望城市的孩子們能用一顆平等心去了解鄉村。

2018年,國務院規劃部署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振興鄉村教育是工作重點,對于鄉村振興來說,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

到底什麼才能改變農村?汪星宇覺得一定不是瓜果蔬菜,而是鄉村的孩子,比如帶鄉村孩子來一場城市職旅,讓小鎮鄉村的孩子了解各行各業,看到世界的更多可能性。最近兩年,鄉村筆記和雲鋒基金聯合開展“公益職旅課堂”,雲鋒基金的投資人會以親身經驗幫助學生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創業四年,鄉村筆記已經和全國各地的上百個鄉村建立聯系,帶領4000多位孩子從城市去鄉村研學,同時資助了400多個孩子從鄉村到城市。課程已經覆蓋到5萬人。

“讓城鄉之間能夠彼此看見,讓大家認識到世界的更多可能性。”汪星宇一直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除了汪星宇、羅鋒、王力,還有許多依然在實現夢想路上的青年創業者。在複旦大學創新創業學院裡,有一面夢想牆,上面懸挂有151個項目名稱。汪星宇的鄉村筆記、羅鋒的以見科技、王力的愛降解隻是其中的縮影,他們共同用科技創新幫助解決社會問題、環境問題,同時也在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商業路徑。

8090青年創業基地徐泾(翻垃圾下工地走進鄉村)4

創業創新的成長:無條件的公益陪伴

孵化創業創新的夢想需要來自多方支持。2015年,雲鋒基金與複旦大學達成戰略合作,捐資設立複旦-雲鋒創業公益基金,用以支持複旦大學創業創新人才的培育以及創新科研成果的轉化。這些項目在通過複旦大學的評審後,即可獲得來自複旦-雲鋒創業公益基金的無償資助,不占股權,不求回報。截至目前已支持孵化151個項目,涉及人工智能、生物醫療、集成電路、低碳環保、鄉村教育等行業。

其中,以森億智能為代表的醫療AI企業,通過向醫療科研、醫務管理、患者服務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加速了智慧型醫療系統的建設;以瑞凝生物為代表的生物科技企業,在醫用水凝膠領域開發出獨創的技術路線,有望為腫瘤臨床治療帶來全新方法;以上海大芯半導體為代表的硬科技企業,緻力于通過自主研發的SPAD工藝,實現混合型堆疊封裝3D Lidar芯片,全面提升手機、AR/VR等3D應用水平……

複旦-雲鋒創業公益基金将以10年為期,在10年内持續為複旦大學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啟動資金支持與創業輔導幫助,促進複旦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

複旦-雲鋒創業公益基金運行六年,目前雙方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效應。複旦大學在辦公場所、人才招聘上給予年輕創業者支持,雲鋒基金則能在資金支持、輔導培訓、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層面給予有效補充。在具體實踐中,複旦-雲鋒創業公益基金通過設立雲鋒創新大講堂,邀請諾獎得主等知名學者與高校創業者對話,以此培養更多前沿科技、生命健康領域有競争力的創新人才。目前,雲鋒創新大講堂已邀請包括諾貝爾獎華人女科學家周芷、哈佛大學免疫學家吳皓、英國皇家醫學科學院院士Jeremy Nicholson等在内的49位頂尖學者到訪,與創業創新班同學進行面對面交流。

在雲鋒基金看來,好的土壤能讓創業創新的種子萌發,而每一棵參天大樹都始于一粒微小的種子。創業創新越來越回歸原創的科技創新,回歸基礎科學研究,創新的主要力量正在從大學實驗室裡走出。

在設立複旦-雲鋒創業公益基金的6年裡,雲鋒基金發現,幫助科研成果轉化,實現從校園裡培育創業創新的點子,需要給予這些種子無條件的公益支持,這也是雲鋒基金設立複旦-雲鋒創業公益基金的初衷。立足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雲鋒基金希望幫助孵化、連接、轉化原始創新的成果。科技強國,創新為先,涓埃之力,未來可期。

事實上,從國際經驗來看,科技創新的原初力量往往來自校園。以校園為起點,成長出了如谷歌、微軟、戴爾等創新企業。經過多年實踐,國外部分高校通過與基金合作,構建了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态體系,包括創業教育、創業活動,到提供創業服務的孵化器、加速器等,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的高校和投資機構們也正在摸索符合國情的創新企業孵化道路,為這些寶貴的“種子”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幫助科研成果、創新想法實現産業化落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