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特别是從事服務業的,有一個核心的标準姿儀,也即:雙手交叉置于大腿(坐)或者小腹(站),以突出女性的端莊和親和,如下圖所示:
我們知道,漢唐以前時代的中國人都是「跽坐」,也即「跪坐」。甲骨文的「女」正是從一個跪坐女性取像——雙手置于大腿,頭微偏:
《說文》:女,婦人也。象形。
注1
寥寥數筆,傳神的勾勒出一個「婀娜、文靜、含蓄」的女性形象,可以說一看即明。
這就是大俗話說的「鹌鹑樣」,可見這個姿勢不論古今都流行:
《喜劇之王》劇照
(二)、女性特征有一些從「女」的甲骨文,以突出「女性特征」的辦法來造字。
比如:
- 「母」突出女性的「乳房」,意思是「哺育孩子的母親」:
- 「每」突出女性的高高的「發髻」和「簪飾」,表示「成年已婚婦女」:
這在以前的文章中經常講,古代的成年禮:「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有「笄」有「髻」的女性,表達「已婚成年女性」。
在殷商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每、母」同為唇音讀音相同,都可以表示「母親」,「母」是突出「成年女性的生理特征」,「每」則是突出「成年女性的社會特征」。
- 「乳」的初文突出「乳房」的同時,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子」,全字會意「哺乳」:
- 「女」突出「羊角的頭飾」則是「姜」字,如果從「人」則是「羌」,「女性羌人」為姜,「男性羌人」為「羌」:
- 甲骨文的「媚」是一個獨體字,從「女」突出女性的美麗的「大眼睛」,「電眼」為「媚」:
(三)、家中有「女」女性作為「母親」之外的第二個角色就是「妻子」,從「女」的字很多都與「妻子」有關。
「妻」字從「女」從「又」,根據目前學界說法表示「先民搶婚的習俗」,全字像「手抓女性頭發」之形。【注2】
「娶妻」之「娶」,從「女」從「取」:
其實「取」字也跟「暴力」有關,「取」字從「手(又)」從「耳」,本義是「戰争割下戰俘耳朵」的意思,因為上古戰争中割耳計數論功。
《說文》:「捕取也。從又從耳。《周禮》:獲者取左耳。
圖引自,同注1
如果這種說法成立,原始「暴力娶妻」在漢字中的反應。
「家」中有「女」才能「安定」,「安」字從「宀」從「女」:
家有賢妻的标志就是家裡收拾得幹淨整潔,這也是家庭婦女的職責,所以,「婦」字從女「帚」,「帚」也即「笤帚」,會意「打掃衛生的家庭婦女」:
生兒育女,母子相親為「好」,并不是「男女相親」:
「如」的本義為「跟随、随從」,所謂「夫唱婦随」:
《說文》:如,從隨也。從女從口。宋徐鍇注:女子從父之教,從夫之命,故從口。會意。
「妥」字《說文》漏收,甲骨文中有這個字,「妥」字從「爪(手)」從「女」:
學者徐在國認為,「妥」字會意「以手撫女」,表示「安撫、安定、安慰」之意:【注3】
我們知道,還有很多從「女」的漢字,表達是貶義,如:婪、奸、嫉、妒等等,這當然是古人的一種偏見和歧視,這個問題另文再談。
-----------------------
參考文獻,
- 李樂毅. (2000),《漢字演變五百例·續編》,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女」和「汝」。
- 古文字诂林編纂委員會編纂.(2001).,《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9 冊,第 760頁。
- 李學勤等(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頁110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