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社會工作在城市社區治理中的角色

社會工作在城市社區治理中的角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1 17:12:51

日均處理2.55萬噸生活垃圾,收發1025萬件快遞,完成超過74.5萬次診療,公共交通運送1399萬人次,各港口吞吐貨物212.7萬噸……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背後有無數分秒跳動着的數字密碼。

這些數字來自每個人,毫無疑問,也關乎每個人。9月15日,上海市社聯主辦的東方講壇“你好,我的城——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面面觀”系列講座舉辦了第二場“數字社會,怎樣更具‘溫度’”。如何讓數字更好服務于城市,服務于最廣大人民?在哪些社會領域,需要數字化進一步“填空”?在數字化已經如空氣般存在時,我們為何還要關注數字治理的“留白”?講座邀請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麗,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創新工程團隊“數字化轉型與超大城市治理創新”首席專家薛澤林,通過他們的視角審視數字與城市、治理與溫度、效率與包容。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首席主持人秦暢擔任本次活動特邀主持。除現場聽衆,在線觀看講座直播人數達19000餘人。

社會工作在城市社區治理中的角色(上海社聯你好我的城)1

嘉賓對話

徐惠麗在演講中指出,不是僅僅基于技術理性而産生的數字集合,而是基于人民城市的價值引領和智慧城市技術疊代雙輪驅動的結果,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數字社會。在數字社會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反思與糾錯,除了用數字化的判斷提升治理效能,我們更需要“用價值判斷給城市加溫”。今天的活動很有價值,它讓人們通過開放式的讨論,在思想碰撞中理清思路,解決問題,實現數字善治。價值判斷從哪裡出發?怎麼推進?如何落實?徐惠麗認為,數字化高速發展帶來了城市生活的快速變化,也帶給人們大量的不确定性。當這種不确定性或者應急行為映射在人們身上時,有時會産生不舒适、不愉快、不滿足,甚至會缺乏歸屬感、安全感,這樣的現象,往往被統而稱之為“沒有溫度”。但在不确定性的變化中,還有很多是沒有變化的,包括對人的尊重、對事理的認知、對社會人文價值的認同、對傳統文化的堅守等等。堅守這些變化中的不變,就能給受衆帶來他們所需的确定性,由此而感受到城市的溫度,這就是治理中的“價值判斷”。有三點可以幫助治理者更好地做出價值判斷:有取舍、有共情、有行動。經曆了邏輯正确的取舍,有了共情的基礎,最終付諸于積極行動,才能讓有溫度的管理和有溫度的互動越來越多。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好頂層制度設計,形成統籌和引導;要擴大參與,吸納不同主體實現共建共治共享;要發揮科技向善的力量,堅持科技發展為人民利益服務。徐惠麗表示,上海這座超大城市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空間,也是追夢空間。未來,超大城市治理面臨着更大變化,但對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城市治理的追求是不變的。如何用更多的價值判斷,用更正确的價值取向來推動城市治理,推動數字社會構建,值得我們在下一個城市發展的十年投入更多深度關注與探索。

是不是所有人都進入到了這個數字時代?數字化帶給他們更多的是便利和獲得感,還是困擾和剝奪感?是不是所有事務都适合使用數字化的手段?鄭磊先提出了一系列問題。随後,他指出,第一,數字化治理需要更關注“普惠包容”。數字化治理提升了城市運行的效能,那麼“溫度”則關注人的心靈。因此,關懷處在數字弱勢的少數人體現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處于數字優勢的多數人同樣也需要“溫度”。第二,溫度感并不等同于最高級的技術。線下窗口、熱線電話、門戶網站、短信平台、APP應用、小程序、社交媒體、5G、區塊鍊、人工智能、虛拟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投影、元宇宙……盡管技術手段不斷疊代,我們仍然會發現,一個有溫度的數字社會其實并不是更高級手段的堆加,而是能夠針對不同情境采取更适合的技術,例如結婚登記這類人們需要現場儀式感和現實體驗感的情境,就不适合用線上辦理替代。歸結為一句話,人本身才是目的,數字化隻是手段,是用來輔助于人,讓人更方便、更幸福。第三,數字化治理要融合高效能治理和人性化服務。精準把握數字應用的限度和邊界,需要收的地方要收,能夠放的地方要放,把對人的關懷在底層邏輯中就充分考量設計進去。最後,他認為讓使用者“自然無感”是數字化治理的最佳狀态。治理者要提供多樣化的路徑,給人們選擇的空間,讓人們有選擇的權利,讓數字化成為一個人們主動選擇,自然而然的行為。

作為城市精細化治理專家,薛澤林認為,城市不是自然界的産物,而是人的創造物。因此,我們的城市工作首先要找到城市中的人聚集在哪。“小區”就是城市裡的每個人必然歸屬的空間,是不同群體和不同利益交彙融合最多的地方。緊密的利益相關性,也最容易觸發人們參與治理的熱情和主動性。因此,要推進數字社會建設,重中之重在小區。第二,城市治理者還要洞察人的特性,這也意味着,數字小區建設要從“人”的特點出發,即人有需求,人有情緒,人有行為,人有追求。圍繞人的四個“有”,充分尊重人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社區治理者應靈活借助各種數字化手段,例如樓組微信群、社區小程序等,積極推動利益相關者的表達、協商和溝通,最終促成共識與共治。正如《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所提到,上海的數字小區建設要緊扣“數字家園”主題,圍繞人在社區的各類需求,打造人人與共、人人參與的數字化城市基礎單元。這就是上海數字化社會建設思路和溫度的體現。要建設更好的數字社區、數字城市、數字社會,數字小區就是一個小卻有效的實驗田。

主題演講結束後,三位嘉賓圍繞如何幫助基層治理者适應快速發展的數字化治理進程,在數字化治理中如何平衡兼顧多元群體的不同訴求,如何既豐富公共服務供給路徑選擇又控制公共服務成本等話題進行了交流與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