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統計,我國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已高達2.7億人次,其發病率高達25.2%。
但,因高血壓在生活中很常見,很多人對此病并不是很上心。
血壓長期控制不當,會導緻腦出血、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因此發生猝死。
血壓長期過高,會導緻腦部小動脈血管發生病理性病變,導緻部分動脈血管壁發生玻璃樣化或纖維化。
甚至導緻動脈局竈性出血、缺血以及壞死誘發腦梗的出現。
此外,患有高血壓的人情緒過于激動、勞累,導緻本就脆弱不堪的血管在壓力的作用下破裂,導緻腦出血的出現。
多發生在豆紋動脈、丘腦穿通動脈、丘腦膝狀動脈、脈絡叢後内動脈等部位。
1麻——四肢麻木
對于高血壓患者,很容易導緻身體出現發麻的現象。
血壓過高會誘發血管痙攣收縮,血液粘稠度增加。
此外,老年人血液循環本就緩慢,會進一步導緻給大腦供血較慢,從而出現四肢麻木僵硬的現象。
此外,長期服藥的高血壓患者,也會出現藥理性局部發麻的表現。
但,無論是哪種發麻,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檢查。
1疼——頭痛欲裂
俗話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疼痛是多數疾病爆發前最為典型的症狀之一。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若經常性的出現頭痛欲裂,且由間歇性的頭痛轉變為持續性的刺痛。
同時,還伴有頭暈、眼前發黑等不适的表現。
此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這可能是腦出血的前兆,應及時就醫檢查。
1紅——流鼻血
高血壓患者,若出現頻繁流鼻血的現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腦出血找上門。
此外,指甲下出現紅斑,也應注意,這兩種均是由于毛細血出血所緻。
研究發現,高血壓者若頻繁出現流鼻血的現象。
那麼,半年内發生腦出血概率為60%以上。
"1多"
多補充水分
水,是最好的稀釋劑,掌握好的喝水方式,有助于血壓的平穩。
①清晨起床要補水
晨起時,喝一杯白開水,可以有助于平穩血壓,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②晚上睡覺要補水
在入睡前的半小時内喝一杯溫開水,可以保證身體經過睡眠時,水分流失過多。
③尿液變黃要補水
血壓高者,若撒尿時發現尿液特黃,應及時補充水分,勤喝水,每天應補充1500-2000ml。
④運動出汗要補水
運動後,水份丢失較為嚴重,容易導緻血液粘稠度升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運動後要第一時間補水。
⑤一次不能喝太多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喝太多的水會增加腎髒的負擔。每天喝水應小口,不要大口大口的喝。
"3少":
1、少吸煙
研究發現,抽煙10分鐘,血壓會在短時間内升高10-15%,心率會加快約30%。
長期抽煙,會導緻心腦血管出現障礙,增加高血壓性腦出血的風險。
2、少熬夜
若每晚睡眠的時間不足6小時,患上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人的1倍。
此外,睡眠不足會刺激人體分泌大量的壓力激素,導緻血管痙攣,誘發血壓升高。
因此,無特殊的事情,不要因為貪玩手機、看電視劇而熬夜。
3、少吃鹽
鹽,是高血壓的"禍根"。
因為食鹽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鈉,而鈉離子進入人體後,會升高血漿中鈉的含量,誘發細胞外液容量出現變化,繼而升高血壓。
因此,想要平穩血壓,平時應少吃鹹菜、熏肉等高鹽食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