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為什麼孩子都怕爸媽吵架

為什麼孩子都怕爸媽吵架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4-04 20:53:47

“圖文丨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從小粘父母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少家長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孩子更喜歡粘異性的那個,不少家長解釋為,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并不大在意。

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齡,孩子過于的粘異性的那方家長,排斥同性的那一方,家長就要注意了,小心孩子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為什麼孩子都怕爸媽吵架(娃總是粘着異性父母)1

原創插畫,媽媽力育兒版權所有

女兒粘爸爸,媽媽本不在意,可有一天女兒竟說出了這樣的話

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大多數的女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特别的粘爸爸,爸爸也特别喜歡和女兒呆在一起。

但是。如果女兒開始出現一些偏激的行為和想法,家長一定要及時的糾正孩子,以免孩子出現一些錯誤觀念和思想。

小美和老公結婚之後,不到一年就懷孕了,兩人在探讨希望是男孩還是女孩時,爸爸說出了自身的想法,覺得更想要一個小棉襖。

小美卻無所謂男孩還是女孩,隻要老公不讓自己生二胎,都随便。一個孩子已經夠小美受的了,小美從懷孕期間就開始産生各種孕吐反應,非常的辛苦,好不容易熬過十月懷胎。

終于迎來了分娩的,老公進産房幫助小美加油打氣,也看到了小美生孩子的不易。等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醫生告訴小美的老公是個女孩兒,老公非常開心,終于有了自己貼身的小棉襖,媽媽沒什麼太大感觸,隻要是自己的孩子都無所謂。

孩子出生之後爸爸沒有讓小美煩過一天,每天隻要一有空,都會照顧女兒的起居。一是心疼老婆,二是疼愛女兒。爸爸有時候比一個女性照顧的都細心,小美看了都自愧不如。

也因此,在女兒漸漸長大之後,女兒和爸爸的關系更為親近。現如今女兒已經五歲了,最近女兒也出現了一些異常的表現,當小美和老公親近時,女兒會故意的去排斥媽媽,并且不希望媽媽和爸爸親近。

晚上睡覺的時候,小美女兒不希望媽媽在中間。小美非常的傷心,十月懷胎生出來的孩子竟然如此的排斥自己。

并且有一天,孩子還當着媽媽的面說,将來一定要嫁給像爸爸這樣的人,突然讓小美心中一顫,孩子這種想法是否屬于正常的?把父親作為以後結婚的标杆,說明父親對孩子很好,但是孩子對父親如此的粘度。着實讓媽媽有點承受不了。

“俄狄浦斯情結”的起源

俄狄浦斯情結,其實又稱為戀母情結,一般是處于精神分析學中的一種專業術語。其主要講述的一個故事,就是戀母和弑父的情節。

俄狄浦斯來源于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出生後被父母抛棄了,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在一場比賽中,自己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後來娶了自己的母親。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到後來知道真相之後,内心無法承受道德的壓力和内心的痛苦,于是就刺瞎了自己的雙眼,并流放了自己。

心理學将其比喻成有戀母情結的人。其主要表現就是故意和父親作對來競争母親,并在母親的心中占據父親的地位的一種想法。但是又迫于道德輿論的壓制,開始通過自我内心的毀滅來解除所存在的痛苦。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費洛伊德曾經對俄底浦斯情結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兒童的早期,就開始會有一些性方面的發展和萌芽,并且會向外界尋求性對象。

這個性對象,孩子首先選擇的就是自己的雙親,男孩一般會以自己的母親為标準。女孩兒大多都是以自己的父親為選擇對象,這是孩子最基本的性本能。

大多數的母親都偏愛好兒子,而父親都偏愛女兒。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對父母産生了一種最特殊的感情。比如男孩子會将自己的母親視為自己的所有物,把父親當成與自己争奪所有物的競争者,對于女孩子而言也是一樣。

為什麼孩子都怕爸媽吵架(娃總是粘着異性父母)2

原創插畫,媽媽力育兒版權所有

孩子産生“俄狄浦斯情結”的表現

在三至六歲俄狄浦斯情結在孩子身上會顯現的非常的明顯,孩子對異性父母表現得過于依賴,一旦異性父母不在自己的身邊,就會出現很大情緒的波動。

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在這個成長過程中,對父母存在着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有愛也有敵意。

1、 男孩

在男孩子身上出現俄狄浦斯情結的大體表現就是男孩子會想單獨霸占媽媽對自身的關心,并會一味的去排擠爸爸的位置。

會出現偏激的想法,認為爸爸的出現會阻止媽媽愛自己,并沒有把爸爸當成自己的一個長輩。更多的是模仿和競争的關系,就希望能夠超越爸爸。

日常還表現為喜歡聞媽媽的頭發,喜歡抱着媽媽睡覺。

2、 女孩

女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大概分為兩個階段,一般是三歲前和三歲後,三歲前女兒和媽媽還是非常要好的關系,對媽媽的需求會更多。

但是三歲之後,就會将這種愛轉移到爸爸的身上,對爸爸産生好奇的。

女孩對媽媽的依賴還是逐漸減少,但很少會存在攻擊性的行為。除非媽媽從小就沒有負責過女兒的生活,女兒就會表現的特别排斥媽媽,依賴爸爸。

“俄狄浦斯情結”在孩子身上的階段性特征

俄狄浦斯情節一般在孩子身上的展現階段是三至六歲,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表現的非常粘異性父母,不同的階段,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不一樣。

1、3歲

一般俄狄浦斯情結出現在三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的意識,也能發現自身和他人的不同。

觀察能力越來越強,對外界的事物也非常的好奇,也會注意到父母和自己之間隐私的差别,很想去探究人性,包括人是從哪裡來的。總之,好奇心強大到想知道世界萬物。

1、4歲

在三至六歲之間,孩子想要維護自身的權益,會出現一些反對和拒絕的想法,表現非常明顯的就是對異性父母的偏愛。

比如男孩子看到媽媽不在身邊就會大哭,大鬧,明确要媽媽。甚至有些男孩子都會直接誇獎自己的媽媽是最美麗的,我愛媽媽。

2、6歲

一般這種情結在六歲左右就會結束,因為六歲之後的孩子,如果引導恰當,已經開始适應社會的規則,也明白婚姻的含義,自身和父母之間的關系,自然而然會放棄對異性父母的這種想法。

為什麼孩子都怕爸媽吵架(娃總是粘着異性父母)3

原創插畫,媽媽力育兒版權所有

當孩子正處于“俄狄浦斯情結”,家長可以這樣做

當孩子處于俄狄浦斯情結時,家長一定要正确的引導,以防孩子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1、學會理解孩子但堅決不放任

當孩子在這個階段出現一些不正常的反應時,比如接近接觸異性父母的隐私部位,家長不要直接拒絕,讓孩子産生逆反的情緒。

可以表現出理解,但是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行為,讓孩子知道父母愛孩子,但是這種行為是錯誤的,這是将來自己的另一半應該有的行為。

2、不當行為一定要避諱

當孩子漸漸長大之後,父母之間的一些不當行為一定要避諱,因為孩子開始有了性别觀念之後,就會對父母的一些行為有所誤解。

異性的那一位,在家庭一定要注意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避免光着身子在家裡走路,或者跟孩子一起洗澡的行為,讓孩子知道父母和愛人是兩回事。

3、父母必須一起參與家庭管理

家庭的另一方的缺失,也會讓孩子開始粘異性的那一位,因此,可以适當的讓另外一方也參與到家庭的管理中,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于孩子是同等重要。以防出現一種排他性的行為,影響孩子将來的個性和健康的成長。

4、鼓勵同性親子交流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同性親子關系的發展,可以多讓父親和兒子或者母親和女兒參加一些親子活動,這種行為更有利于讓孩子建立對同性的認識,更好的緩解俄狄浦斯情結。

随着孩子年齡的增大,對性會産生一定的認知,并會對父母産生不一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其實是孩子錯誤的理解,需要父母正确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包容并理解孩子的一些欲望,耐心的給孩子講解,讓孩子知道未來的親密關系和人際關系的處理,更有利于孩子将來的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