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熟能生巧,把樂譜背得滾瓜爛熟是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演奏者在舞台上發生記憶障礙卻仍是常有的事。那麼,要如何通過強化練習使輸入大腦的音樂信号牢記不忘?
記憶困難、中斷或障礙,大多有幾種情況:①音響複雜;②聲部繁多;③位置困難:④風格生疏。為了克服上述困難,以下八個“訣竅”或許可行。
1.掌握“關節”。音樂有其自身嚴密的結構。一首樂曲好比人的軀體,有無數關節。大的段落之間有大關節,小段落之間又有小關節,而樂句與樂句之間又有更多、更小的關節。關節之間的聯系不但在音樂結構上特别重要,而且對于背譜與記憶也同樣重要。“關節”之間的關系好似高速公路的出口,一旦走入另一個出口,就會被引向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許多記憶錯誤皆由此而起。因此,在背譜時需要反複地練習各部分相連接的“關節”,把握好“出口”,在頭腦中樹立起高速公路出口預示牌,作好預示準備,這對保證正确的記憶程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2.重複之中的不同之處。舞台上的記憶錯誤有許多發生在“重複之中的不同之處”。例如,奏鳴曲式的呈示部與再現部,三部曲式的A段與A1段,都是從完全相同的部分開始,通過一個不同的連接樂句,轉向另一個不同于前調的調性。于是,有兩個“不同”處是特别容易出錯的:其一,如何過渡,要掌握住轉調的和弦或樂句;其二,在轉調後盡管音樂可能完全相同,但調性卻不同。因此,要正确地把後調與前調區分清楚。由于兩段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進行以及織體等要素完全相同,但全部移了位,更需要牢記“在不同鍵盤位置上演奏相同音樂”的差别之處,以免前後混淆。
3.思在前。不發生錯誤的記憶最重要的保證是養成“思在前”的演奏習慣。當演奏一個樂句時腦子一定要預先想着下一個樂句,準備好将要到達的鍵盤位置。這一點說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因此,在平時練習過程中要随時養成“想好下一句”的良好習慣。在舞台上,任何情況都可能在瞬間發生,唯有“思在前”,每一樂句、每一動作都預先準備,才能不出或少出意外。
4.心記默背。記憶的本質是将音樂植根于内心,而不僅僅是強記硬背幾個音符。背譜不同于背書,背譜的過程是使音樂在心中活起來的過程。真正牢固的記憶猶如樂曲是由演奏者自己寫出一般。要使音樂在内心活起來,不僅需要在琴上練,而且走路也要想,等車也要想,散步也要想。這種離開鋼琴的心記默背,極其有用。在不知不覺的默想中,音樂的輪廓、結構、細節,逐漸由模糊變得清晰。一旦碰到怎麼也記不起的地方,立刻對照樂譜檢查,可以十分迅速地使記憶過程縮短,強化其深度。
5.哼唱樂譜。一譜在手,随時自己指揮哼唱,這也是背譜的好方法。
6.臨睡前聽錄音。人在睡眠狀态下大腦皮層并未完全停止活動。不少演奏家有過這樣的體驗:經過一整天的練習之後,睡了一夜,第二天突然發現對樂曲的熟練程度提高了許多。這或許可稱之為“睡眠狀态下的練習”。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大腦皮層在睡眠狀态中的活動。如果在臨睡前聽一遍樂曲的錄音,閉起眼睛再默默地想一遍,翌日清晨,在将醒未醒的朦胧中再把樂曲默想一遍,過不了幾日,這音樂定能在心中紮下根,再也“飛”不走了。
7.運用“缺一錄音帶”。在練習協奏曲時,常可買到“伴奏帶”,一面放伴奏帶一面練習,有助于演奏者了解樂隊部分,了解自己演奏的部分與其他聲部、其他樂器的關系。同樣,我們可以自己制作正在練習的樂曲的“缺一錄音帶”。可以将多聲部的複調作品分别錄制幾個聲部,然後由自己在鋼琴上将所缺的聲部填補進去;也可以分開錄下左手或右手的部分,然後在放送其中某一部分時采取兩種不同練習方法:由相同的手演奏其相同部分;或由另一手演奏不相同的“另一半”,使演奏與錄音合成一個整體。
8.假想演奏。在任何不發聲的物體上,比如桌上、床上,假想地“演奏”樂曲,内心默想應當達到的效果,使大腦與雙手的動作在聽不見聲音的情況下做到高度的控制與統一。但心中一定要“聽”到自己演奏的音樂。更進一步,可以假想自己的舞台上演奏的狀況。“傾聽”自己的每一個聲音,“看見”自己的每一個觸鍵。這樣做也能使記憶變得立體化。
總之,背譜記憶是鋼琴演奏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基礎環節,強大的神經系統與卓絕的記憶能力是每個優秀鋼琴家不可缺的基本條件。要過背譜這一關,并且力争在舞台上不發生實況演奏時的記憶錯誤或混亂,隻有從練習中踏踏實實地做起。在所有背譜方式中,依靠千百遍從頭至尾反複彈奏,最後依賴“全自動”的手指動作慣性般地演奏,是最有害、最不牢靠、最容易出纰漏的方式。不論每個人的背譜方法、記憶習慣有何不同,真正牢固的記憶唯有賴于對音樂的深刻了解。盡最大的努力去理解音樂,理解音樂的細節與整體。也隻有如此,背譜這個難關才能得到最終的解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