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自然對數底e是怎麼由來的

自然對數底e是怎麼由來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04:13:40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總是遇到各種常數:π、√2、e...,其中π是圓周率,即一個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之比;√2是畢達哥拉斯常數,有一種認識就是√2是兩個直角邊都為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度。

對于前兩個數,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很直觀的理解,對于e我們在高中階段的指數函數部分也接觸過,并且知道它的值是2.718...可是這個e到底是如何引出的呢,是否具有一些具體的數學含義?

我們先看一個數學問題:小明向銀行存入1元,年利率為100%(這裡的本金和利率隻是一種理想的數學模型),那樣一年後小明的本金加利息一共是2元。現在我們換一種計算方式:半年的利率減少為50%,則半年的利息為0.5元,半年結一次帳,這樣一年後的本金加利息就是1.5×1.5=2.25元,小明得到的錢比結一次賬要多。那麼一年結賬 3次、4次...呢?

我們試着計算一下結賬3次後的錢是:(1 1/3)^3=2.37...

結賬4次之後的錢是:(1 1/4)^4=2.44...

這樣看來,随着結賬次數的增加得到的錢似乎真的是越來越多呢,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們隻要不但把次數增加,就可以用1元的本金換取無窮的錢呢?

我們把結賬次數直接增加到1000,看看會發生什麼:(1 0.0001)^1000=2.71692....

“怎麼會這麼小呢,”你可能會這樣嘀咕道,當次數為1000的時候,錢也沒有超過3,這似乎有點不符合我們的認識,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可能已經有人發現問題了,盡管次數越來越大,得到的錢也越來越多,但是這個錢似乎是有上限的,它總是小于某一個數的。跟這一種情況類似的就是無限循環小數2.9(9循環),雖然小數點後位是不斷增大的,但它永遠小于3。可見,在有些單調遞增的過程中,函數值可以無限大,而有的過程卻是存在上界的。關于這個存在上界的數學過程,還有一個很有名的“芝諾的烏龜”的故事,筆者在這裡就不深入說明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了解一下。

在數學中,我們引入極限的概念來嚴格描述這種趨近卻又無法達到的情形,例如2.9循環的極限就是3。而對于上述銀行存款的問題,我們定義了當x趨于無窮時(1 1/x)^x的結果就是e,自然對數的底由此誕生了。

知道了它的由來後,你可能會想問那麼這個e有什麼用處呢,不就是一個無理數嗎?下面筆者來簡單說明和介紹一些與e相關的數學公式。

1.歐拉公式


自然對數底e是怎麼由來的(自然對數的底e與極限)1

歐拉公式的典型形式

最完美的數學式,将e、 π、i和1組合在了一起,揭示了指數函數與三角函數、複數之間的關系。

2.高斯分布


自然對數底e是怎麼由來的(自然對數的底e與極限)2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表達式

其中a是獨立變量的數學期望,σ是标準差,根據中心極限定理,任何大量的獨立變量之和都趨于正态分布,而在物理學中很多分布也和正态分布有着密切的聯系,比如大名鼎鼎的玻爾茲曼分布。

下一期重點介紹一下指數函數和它的應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