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發陳,此時正是“陽氣”生發的時候,然而陽氣能不能生發的好,全靠冬天對“精氣”的積聚。
也就是說春天的生發之機是靠冬天積聚的能量發出來,所以在春天裡得的病,早在冬天就埋下隐患了。
春天養生,夏天養長,秋天養收,冬天養藏,一年四季要養不同的“氣”。
春天是生機起來的氣,所以春天才叫“養生”。
還是先來看看書中的描述:
春三月,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冬三月,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春三月,養生之道
那麼春天的時候是不是隻肝氣長其他四髒不長呢?當然不是了,一氣長氣氣長,一氣動諸氣動,牽一發動全身。
也就是春天生長的時候,五髒六腑、四肢百骸皆處于生長的狀态,隻不過有程度的不同和主副的不同。
那麼誰為主呢?肝為主,肝要擔負生長重任,肝主條達,肝主疏瀉,所以說逆之則傷肝。
其實五髒六腑都傷,隻是肝傷的更嚴重一些,因為它是生長部門,首先它受到的損失最大。
春天陽氣生不起來,到了夏天陽氣更難以生長,夏天陽氣長不起來,則陰邪相乘。
夏天陰生,陰氣要頂上來了,這個時候陽氣衰了,陰氣就會做亂,所以夏為寒變!
夏天陽氣氣開,氣開則人内虛而外實,人容易得拉肚子一類的腸胃方面的疾病。
而且到了夏天人們怕熱,喜歡吃一些寒冷的東西,如果這個時候陽氣不壯的話,會誘發很多寒性的疾病。
所以說夏為寒病,奉長者少,就是能夠繼承下來的少,就是說沒有春天小苗的生長,夏天想長的更高更壯是不可能的。
夏三月,養長之道到了夏天,陽氣壯大不起來,陽氣不夠盛大,那麼就會損傷心氣。
等秋天陽氣一衰,陰氣襲人體表,就會導緻痎瘧一類的疾病。
這裡說的痎瘧不是我們現在所指的痎瘧,而是一種寒熱往來、一種外感症狀。
夏天陽氣盛達于外所以不會得痎瘧,太熱了不可能再受風寒,但夏天容易拉肚子,吃瓜果梨桃等寒涼的東西,加上内氣虛所以拉肚子。
到了秋天涼風一發,到了戶外不适,就容易外感風寒導緻痎瘧。
夏天衛陽不實,不能收引于内,到了冬天陽氣不能很好的閉藏,生病的人病情就會加重。
秋三月,養收之道
肺是收氣的代表,所以說逆秋氣傷肺。肺氣受傷,氣機不能固外,所以寒氣因此入裡,感于肺而傳入大腸。
這裡的“飧洩”,可以理解經常溏洩,經常拉稀,腸胃的寒變,大腸的寒變。
陽氣之所在即正氣之所在,生、長、收、藏,四氣,順之則陽氣固,逆之則陽氣疏。
身體外在陽氣衰,則寒邪感于外;身體裡面陽氣虛,則寒邪感于裡。
冬三月,養藏之道
到了冬三月,這個時候陽氣在裡,藏腎中,所以說失去養藏之道,使腎精受損而傷其腎。
其實五髒六腑皆傷,隻是傷腎更嚴重一些。
藏起來的一點精氣,在冬天被耗散掉了,精氣不能生長發達,這樣就像種子壞掉了一樣。
春天不能長出小苗來,那麼春天了就變成了痿厥的症狀了,陽氣不能開達于外了。
該生不生,該長不長,該收不收,該藏不藏,是為逆亂,如果逆亂了就是違反天時,人身體就要遭殃啦。
希望大家都開始注重自己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習慣,順應天地氣機,張弛有度的生活,讓自己健康才能更好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想保護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