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财務分析負債增加

财務分析負債增加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4 21:04:09

對商業增加值和經濟增加值的含義,内容和概念一直混淆,似懂非懂。查閱資料及結合個人日常工作計算,從财務會計、管理會計、統計口徑三方面進行内窺伺對比、因素解剖性去理解,内容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提供給财務人員做認識、估計和測算的參考:

一、兩者的概念和計算方式

1、商業增加值

概念:商業增加值,直接商業活動帶來的勞動創造的增值,其它間接與經營活動相關的價值按統計方法,調整增加值的範圍。商業增加值等于商業收入-商業成本-中間投入 增值稅。中間投入一般為當期從外部購入材料、當期投入并一次性消耗的費用;計算有以收入為起點順算和淨利為終點的倒軋兩種方式,比如順算是在計算三項費用時,隻計算外部購入或當期直接投入的一次性消耗項目彙總;倒算是三項費用總額扣減職工薪酬、折舊、稅費等并非屬于當期外部購入且直接消耗的

财務分析負債增加(财務人管理日記)1

計算的項目大概内容列示

簡化的方式,順算可以理解為"生産法",增加值=總産值-本期中間投入 本期應交增值稅; 到算"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資産折舊 勞動者報酬 稅金 企業淨利,後兩者在類似國企裡常稱的實現稅利 。

2、經濟增加值

對于财務人員來說,這個概念比較有概念,屬于财務管理範疇的理論。将債務成本和權益成本都納入企業價值創造力的評價内容。權益成本是一種管理會計概念的機會成本,而債務成本是一種财務會計上實際成本,經濟增加值EVA的科學性是将管理上的機會成本和财務會計上的實際成本同時考慮。

概念:從會計上的稅後淨營業利潤中扣除債務成本,但卻沒考慮到股東權益資本的成本。其評價的價值不同是無論是債權人還是股東,他們的資本投入是有成本。僅有企業的盈利高于包括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時才會為股東創造價值。

财務分析負債增加(财務人管理日記)2

計算時,倒軋算等會計上的淨利潤加上利息支出,減去營業外淨收支、其他收入計算所得三塊主要内容得到稅後營業利潤,減去債務資本成本和權益資本的成本;順算是從财務報表上的收入減成本、營業稅金、管理費用、銷售費用、EVA所得稅。

經濟增加值的亮點,将股東資本和債權人資本同樣視為有成本,如果股東的資本收益低于對債權人的收益,那麼即使企業有會計上的利潤,其對于股東而言也是不創造價值的或說增值能力為0。

二、兩者與财務會計利潤的異同

  雖在财務報表項目上都有明細的數據内容,但兩者作為企業貢獻能力的評價指标,調整項目有較大的差異。

财務分析負債增加(财務人管理日記)3

在财務會計增值的基礎上,調整各自口徑的内容

  相同之處是:均可以營業毛利為起點和基礎,進行增值計算,毛利是企業經營活動最重要的增值内容;

  不同之處是:商業增加值還需考慮稅金、固定資産折舊、員工薪酬三大方面非當期從外部購入的支出,應為包含在其中,而不能像會計利潤一樣被減除;而經濟增加值更多地是将股東權益成本和債權資成本作為調整項,讓增加值回歸對任何資本有同等的增值要求。

三、以管理會計的思難進行理解

  深入分析兩個增加值的調整内容和評價對象,我們在其中均能發現管理會計的理念應用。

  對于商業增加值來說,它将可用來投入再生産、再分配的價值都被認為是企業創造的社會财富。無論是薪酬、固定資産攤銷的折舊還是上繳的稅費,分别通過企業員工、企業資産更新、國家稅收再分配等方式重新進入生産領域,被理解為企業創造的增值和對全社會的貢獻;而扣除項是本企業直接外購的材料成本和直接消耗歸零的物質。其中的薪酬、折舊都可被管理會計定義為固定成本來考慮,用作分析産品生産的彌補範圍和量本利結合點;稅金則被考慮為企業社會責任的約束成本。

 對于經濟增值加來說,更多地從股東和債權人給企業的資本,雖在在公司法上求償權和管理權不同,但在資本的收益要求和增值需求是一樣的。從管理會計的角度上,将兩者同樣視為有成本,用管理會計的理念解釋,債權人的成本為利息支出,報表上顯性表示,;而股東則付出機會成本,一種放棄獲取其它收益的隐性成本。

财務分析負債增加(财務人管理日記)4

兩者間的差異和産生的影響原理

 前者産生經營标杆,後者産生權益乘數,兩者均有對企業盈利産生正負向的放大作用。

四、統計口徑需求的反映理解

 兩者滿足不同管理者計算增值的需求。商業增加值從國家和社會層面考慮增值的創造,以反映國民生産總值水平,因此其計算增值的範圍更寬,從滿足再生産提供服務的角度出發,隻有最終已消費并流出生産領域的内容才被視為成本。所以商業增加值計算時,在财務會計利潤的基礎上将薪酬、折舊、稅金等視為企業給社會創造的增值進行還原,僅将材料、辦公費用等完全消耗的内容計入成本。

财務分析負債增加(财務人管理日記)5

兩者增值考慮和評價的角度不同

 經濟增加值是從投資者角度出發,反映資金通過債務和股金形式進入企業後,不同的求償能力和價值增值需求,引起會計成本的考量。因此,其要反映的内容是企業真正從經營中獲取的利潤,并且要每一種資金的成本,能忽視股東成本視為無償,真正的企業經濟增加值是扣減所有資金成本的利潤。這時候所有流出企業的利潤都被計算到,所有與經營無關的偶然收支被扣除,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真正能創造的價值。

五、引伸和啟示

  增值的經濟意義:增值,從詞的表面意思理解就是價值增加。簡單地列式表示,購進一雙新鞋80元,以100元賣,且無稅費和其它支出,産生的增值為為100-80=20元。但當增值被賦予經濟學的内涵時,有既深刻又隐秘的内涵,剖析其中的實質才能真正地理解含義。

  關于增加值指标設計的邏輯分析的啟示,至少應該注意三點:

一是增值設計有系統性。所有的增值計算要素構成不是一個點上,而是前後左右緊密關聯一條利益鍊,比商業增加值考慮到再生産、持續生産的關系時,薪酬和折舊就不再是成本,作為整條利益鍊上,薪酬和折舊是增值;

二是增值設計有對象性。亦是增值計算的主要訴求點,比如增值稅就是對毛利額進行設計;每個環節隻要有新産生的毛利就會有增值稅,否則就不會有,以銷項稅和進項稅的差額來計算;

三是增值設計有差異性。符合管理要求才有意義,比如經濟增加值,有會計利潤不一定等于為股東創造了增值,假如權益資本的利潤率低于債權資産的利息率,從機會成本的角出發,股權資本是在為債權資本創造增值,而對自己的增值為負。

增值,不僅是一個淨利概念,更多時候因管理對象、範圍、考慮的角度不同,增值的含義就大相徑庭。每一種增值的邏輯都為我們揭示一種有意義的經濟關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