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去上早教體驗課,有早教老師跟我說,寶寶1歲多了怎麼說話還那麼少,太晚了。
說實話,當時我是有一點焦慮的,恨不得花大價錢報課。
後面是理智勸住了我。什麼晚不晚的,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開放時間,娃也一樣,誰規定了幾歲就會做什麼,想賣課也别踩孩子啊!
當然,這是我的内心吐槽。
相較于我周邊認識的一些同齡寶寶,我家娃的語言發展能力并不突出。直到她1歲11個月時,語言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怎麼說呢?就是一開始你不管怎麼教,她都不願意跟讀、發音,在一歲半以前詞彙量并不算多。
但是快1歲11個月時,她開始主動說話,尤其是有意識地學大人說話,并且能夠快速地識别發音和各種東西、動作的關聯,很快地做出反應。
01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開放時間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開放時間,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對于每一個寶寶來說,掌握各項技能的時間也并不是全然按照書本或者大家的普遍共識的。
還是拿我家寶寶舉例,她的大運動發展沒有按照老人常說的“三翻六坐”,也就是3個月翻身,6個月坐穩。
但是我家娃不走尋常路,她直接跳過了翻身的階段,會坐了以後才開始頻繁翻身,并且樂此不疲翻出花樣來的。而在會坐之前,我們即便幫她翻身趴下了,她也會不情願地哇哇大叫。
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技能并不一樣,就好比我朋友家娃大運動發展落後,但是說話比我早一樣。不需要比别人,隻需要陪着孩子一步步升級打怪就好。
因為你會發現,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孩子會一次次刷新我們的認知,讓我們重新構建自己對育兒的認識。
02 每一朵花都需要悉心澆灌當然,當父母放下了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掌握技能的時間、進度的各種焦慮,我們需要做的就不再是催促花開、育苗助長,我們需要做的是耐心澆灌,陪伴成長。
如何耐心澆灌?
就好比在學習說話、發音這件事情上,我是這樣和我家娃一起努力的。
首先,和一兩歲的娃交流,父母要多說,用各種各樣的詞彙描述孩子所能夠接觸到的東西。
家長擔心孩子語言匮乏的,可以借助一些繪本進行親子閱讀。
比如我家娃在語言爆發期的時候,也就是一歲半到三歲前後,最喜歡的一套語言啟蒙書《語言激發翻翻書》。
書中設置了許多有趣的場景,在不同場景下發生的對話既自然又極具想象力。
在陪孩子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動手翻,滿足自主欲望,還會動嘴跟學,充分勾起了孩子對話的好奇心。
除了讀繪本做語言啟蒙,小卡片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套認知卡片最開始我是給孩子用來認識動物以及生活中的各種物品的。
孩子跟讀的并不多,但是後來發現,我經常讀過的卡片孩子都記住了發音,有一天突然清楚地跟我說圖片上對應的物品。
這套卡片有8冊,可以單冊買。卡片撕不爛,适合年幼的孩子造,可以說上小學前用這一套就夠了(省錢老母親的執念)。
卡片除了讀識,最關鍵的是還兼具塗鴉功能——用裝了水的筆在卡片上塗畫,圖片就會顯色。我家娃開始會畫畫以後,瘋狂作畫,經常能夠一個人沉迷其中,間接培養了專注力了。
當然,除了給孩子做這些認卡片、讀繪本的室内活動,我們也可以在陪娃出去玩的時候,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成為一個話痨媽媽,和孩子描述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吧。
不必擔心孩子聽不懂,因為不說孩子更不懂。在不斷地講給孩子聽的過程中,孩子自己就會去學習,即便當下不說,過不了多久,你就能和我一樣驚喜地發現,孩子居然記住了之前我給她描述的東西,并且發音也能對上了。
其次,孩子學會說話的關鍵是鼓勵孩子說。父母的作用是給予積極的反饋,孩子願意說了,不管發音是對還是不對,首先是鼓勵,然後我們再重複正确的發音,孩子會自動修正的。
培養孩子積極表達,不僅能夠讓孩子知道遇到事情要求助,也能夠讓孩子獨立思考能力更強,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更具有主動性。
還有就是,培養孩子說話的邏輯性。之前看過一位教育專家的視頻,她談到了幼兒語言啟蒙的意義。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說話的邏輯性。
如果想讓孩子入園階段更适應,那麼除了積極表達,準确表達也很關鍵。最近我家娃開始說句子,最明顯的語言邏輯錯誤是——我們問她要不要喝奶、要不要尿尿的時候,她會說“喝奶不要、尿尿不要……”
當她說前半句的時候,她爸就已經開始準備行動了,誰知道聽到她後半句“不要”,才明白娃的意思,搞得自己哭笑不得。
當然,好笑是好笑,類似的語言邏輯錯誤,我們是可以幫助孩子糾正的。隻需要在平時說話的過程中,重複正确的邏輯順序,比如她說“尿尿不要”的時候,我會說“寶貝說的是,不要尿尿啊,好的,不要尿尿,我明白了”。
通過這樣一次次的正确的語義重複,能夠讓孩子明白如何說才是符合邏輯的。
03 除了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更多的是想……
雖然有人說,不用花那麼大力氣在孩子身上,孩子不管怎麼養都會長大,你看以前我們父母都沒怎麼花時間教育我們,我們不是照樣工作賺錢養活自己,沒落下哪樣。
話雖然怎麼說,但是當我們這一代80後做了父母以後,已經不再可能像我們的父輩那樣放養孩子,隻管吃穿,不管教育了。
為什麼?因為時代已經改變了。
首先,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那意味着同樣在起跑線上,其他小朋友都跑了,你家娃還磨蹭在原點。
在原點的小孩是什麼心理?
“為什麼其他小朋友都不要我一起玩?”
“他們懂得真多啊,我什麼都不懂。”
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孩子要麼被激起戰鬥欲,奮勇直追,要麼就會變得自卑、孤僻、不願與人交往。
所以我覺得,其實不是說家長悉心教孩子、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是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更多的是,我們想讓孩子從小就處于一種不匮乏狀态。
什麼是匮乏狀态?我認為是,不缺少個人底層邏輯構建出來的自尊自信,不缺少同伴交流、同伴競争的環境,不缺少勇氣和膽量的鍛煉。
這些東西,通過教育都能夠獲取。
而這個教育在孩子早期階段,就是上面說到的這些讀繪本、認卡片、陪玩等等這些親子活動,在潛移默化的親子活動中,你會發現,孩子經常能給你意外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