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不到前進的方向,當我們想要做點什麼,但又不想去做手頭正需要我們做的事情時,無聊就會找上門來。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怠惰或者萎靡不振的感覺。抑或與此相反,是一種“坐立難安”的感覺,焦躁地想做一件事,卻不知道該做什麼。雖然無聊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方式,但我們都曾體會過它。我們認為,我們應該注意到它,并去理解它。在我們看來,無聊狀态很讓人着迷,也許(僅僅是也許),它還有它的好處。
數年來,無數哲學家、曆史學家和神學家都探讨過無聊這一課題。然而,盡管無聊無處不在,但迄今為止,它在科學領域得到的關注相對較少。《我們為何無聊》試圖改變這一趨勢。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心理與行為的學科,可以為研究無聊這一人類經驗提供思路。作為心理學家,我們的專業領域涵蓋神經科學和臨床心理學,在過去十五年裡,我們一直在發表有關無聊的研究成果。我們對無聊做出了一套闡釋,這套闡釋強調兩個關鍵概念,即投入和能動性。我們的研究路徑将多種方法結合起來,以研究無聊。這種路徑所具備的優勢是,它能夠解釋衆多不同的科研發現。
但是,我們雖然确信無聊對你而言意味着某種信息,卻并不會貿然告訴你應該如何生活。無聊本身也并不能告訴你該怎麼做。在某種意義上,你隻能靠你自己。這正是無聊帶來的關鍵信息之一,進一步說,這也是本書的一個核心主題。作為人類,我們需要與世界建立自主的、有效的聯結。我們需要投入,需要從精神上投入,表達自己的渴望,将我們的技能和天賦付諸實踐。簡而言之,我們需要能動性。若這個需求被滿足,我們會感到滿足和幸福。若這個需求受阻,我們就會感到無聊,感到漫無目的。
在這一點上,無聊揭示了人之為人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有一種強烈的需要,想要跟周遭世界建立密切的聯結。正如我們将看到的,許多東西可以替代真正的投入,它們可能很誘人,甚至可能在短期内擊退無聊。但是,這種短暫的安慰從不長久,無聊會卷土重來。之後,要不要擁抱能動性,就看我們自己了。
無聊是個難以把握的課題,它的觸角伸展到人類研究的廣泛領域。在某種程度上,正是這一點使它如此令人着迷,但也是這一點讓它如此折磨人。在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一書中,矮胖子和愛麗絲之間曾有一段對話,我們來聽一聽。矮胖子“輕蔑地”斷言道:“我用一個詞的時候,它的意思隻代表我想要的那個意思,不多也不少。”愛麗絲言之有理地回複:“問題是你怎麼能造出一些詞,它可以包含許多不同的意思呢?”
愛麗絲和矮胖子的溝通失敗正是如今許多對無聊的研究的象征。雖然我們認為,關于無聊并不存在正确或不正确的定義,但我們相信更準确一些是有必要的。在本書中,我們緻力于運用心理學方法來界定這個難以捉摸的主題,因為我們認為無聊是一種心理層面的經驗。我們還試圖為這個分散破碎的領域提供一個組織框架。我們希望它能成為廣大讀者和學者讨論交流的共同出發點。我們以一個問題開始我們的旅程:“什麼是無聊?”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很了解無聊這種最日常的體驗,但要給無聊下定義,那就難了。我們探索得越深入,無聊就越是神秘有趣。接下來,我們會問另一個問題:“無聊的好處是什麼?”為什麼進化的力量将我們塑造成了會被這樣一種負面體驗所影響的生物?我們将會看到,感到無聊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其實是有益的。當無聊襲來時,我們不必害怕。關鍵在于,如何應對無聊。
接着,我們關注下一個問題:“是什麼讓我們無聊?”答案并不簡單。無聊,就像美一樣,在不同人的眼中是完全不一樣的。讓甲感到歡愉的事可能對乙來說無聊透頂。然而,有一些關鍵因素存在于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處的環境中,這些因素增加了我們被無聊壓垮的風險。進而我們研究,無聊是怎樣發揮影響,使我們切斷與他人的聯系,脫離我們創造意義和找尋目的的根本需求。接下來,我們仔細思考無聊的反面是什麼,這會加深我們對這一體驗的理解,并為找到應對無聊的最佳策略鋪平道路。
無聊是對行動的召喚,它是一個信号,提醒我們需要更加投入。它将我們推向有意義的、令人滿足的行動。它迫使你問出那個重要的問題:“我該怎麼辦?”本書并不是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為何無聊》是一部指南,幫助你更透徹地理解無聊的含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