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讀是一個階段性要求,如果沒做好這步,跳行、增漏字、讀錯字現象就會産生,繼而影響閱讀理解能力,也會影響之後的默讀。
讀書會來了一位新媽媽,見面就吐槽孩子的閱讀:“就每天的閱讀作業,心髒已經快安支架了!”
“什麼情況?”我問她。
她想了想:“我們3年級了,語文的預習作業要讀課文,會有聯系上下文、理解之類的習題。沒有一處不頭疼,讀課文呢,經常會漏掉一行、多字少字什麼的。因為讀不準确,自然做習題的速度慢、錯得還多,語文考試可想而知……接下來,據說閱讀題更難。”
我繼續問:“那孩子之前怎麼讀書的?有指讀出聲嗎?”
“哎呀~~我就是後悔當時沒重視,老師也沒強調。沒特别去指讀吧,很早就開始默讀了,現在……”她攤了攤手。
這事兒還沒完,我生怕這個3年級媽媽是個案,于是問了身邊好些個家長。有媽媽問“指讀是啥?”有回答說:“指讀了,沒堅持。”還有很早就默讀了,根本不清楚看進去沒有……
以上都是小學1—4年級家長,這個事兒……我們需要好好掰一掰。
1
指讀是一個階段性要求,之所以提起,是因為如果沒做好這步,跳行、增漏字、讀錯字現象就會産生,繼而影響閱讀理解能力,也會影響之後的默讀。
這并非教條主義,如果孩子沒有以上那些不好的現象,也沒必要糾結指讀。問題在于,如果閱讀習慣沒養好就冒冒然默讀,後遺症可見一斑。
文章開始,我們不妨先考核一下孩子:
找一段孩子從未讀過的文字,讓他不指着,就這麼讀給你聽。錯誤率控制在2%(100字錯2個以内),而且不是硬傷(比如将“不是”讀成“是”),恭喜,孩子很OK!不用讀這篇文章了!
話說回來,如果孩子沒達标,剛好在發愁或迷茫中,我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希望可以幫到一點。
說來慶幸,我家孩子運氣好,遇到一位有經驗、有心的語文老師。
開學沒不久,老師就給家長提到小學階段的閱讀梯級訓練法:指讀出聲、指讀不出聲、出聲不指讀、默讀。
第一步是“指讀出聲”,要堅持練習好;
第二步練習“指讀不出聲”和“出聲不指讀”,這是通往“默讀”的過渡階段;
最後是“默讀”。
這讓我們在孩子剛上小學時,就對整個小學階段的閱讀有了清晰的認識。
此外,學校對孩子的閱讀要求很高。1年級開始,每天都要閱讀打卡,将指讀出聲的視頻發到打卡處,老師會一一點評。
我曾問過為什麼非要“指讀出聲”,老師答複很堅定:孩子從親子閱讀走向自主閱讀時,“指讀出聲”是防止跳行、讀錯字、增減字的很有效的閱讀技巧。
實話說,這話我聽過也就過了,叫孩子去做呗。完全沒意識到,不做會怎樣。幸好~~
要知道,在孩子“指讀出聲”的初期,我倆就是一火星轉地球,那畫面:
指讀像個魔鬼,不管你多生氣着急,它都在那裡,交叉着雙手,抖動着腿,跟我說“我就喜歡你看不上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我無力說得如此毛骨悚然,但它就是這麼滴:
孩子指讀時磕磕巴巴,自己跟自己較勁兒;
我想去指導,無疑又點燃了導火索;
被她讀毛了一生氣,等于火上澆油……
無奈至極,我也茫然。怎麼辦呢?作業是必須要完成的。
慢慢地,差不多一學期的時間,我驚喜地發現:孩子的閱讀變流利了,節奏也優美了起來。
2
指讀出聲到底有多重要?
為什麼小學低階孩子要多練習指讀出聲呢?
身邊朋友對它的态度真是很複雜啊!有說指讀會影響速度的,也有說會影響流利度,反正各種質疑都有……
Anyway,我盡力跟大家說明白這個事兒。
什麼是指讀出聲?
顧名思義,用手指着書中的文字,指到哪裡就出聲讀到哪裡。
不要忽視這點,很科學的。我知道讀者們很多不喜歡理論,需求多半是你直接告訴我怎麼做就好。但培養孩子,懂一些理論才好判斷實踐方法是否科學呀。
● 1)指讀是孩子從親子閱讀走向自主閱讀時,防止跳行、讀錯字、增減字的很有效的閱讀技巧。
小學低階,家長很頭疼孩子閱讀分心、不能堅持這些問題。其實,不是孩子搗亂、不聽話,是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不夠成熟,對行為的調控能力有待發展。
而,改善這一問題,“指讀出聲”很有效——“口到、眼到、心到”。
● 2)自主閱讀前期,指讀時磕巴是正常的,到後期,自主閱讀順利了,就會恢複到流利、節奏優美的感覺。
其實,當我了解以上兩點後,後悔在指讀路上跟孩子時不時生氣的行為。
各位,我趟過的坑、沖動做過的事,大家就别犯了。忍一忍,别操之過急,想想孩子有時候也不容易。
● 3)出聲是閱讀發展的起點,它使腦神經處于興奮狀态,是語感的必走之路;也促使孩子對讀的過程不斷進行反饋并積極思考。
其實,指讀出聲這麼重要,可不僅僅在中國。亞馬遜教育類圖書銷售第一的《The Reading Strategies美國學生閱讀技能訓練》裡,多篇文章都建議:C階段(國内學前班)孩子,使用指讀方式會受益匪淺,主張“指着單詞一個一個地讀”,讓“手指多停留一下”,總之,指到哪裡就讀清楚哪裡,一句話讀得不流利也沒關系,多練習就好了。
說明啥?
指讀出聲很有必要,道路可能是曲折、黑暗的,但堅持就好!
3
指讀出聲作為自主閱讀初期輔助閱讀的好工具,怎麼堅持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用得最有效的4招。要知道,這可是連澳洲的散養娃都可以搞定的呢。
說起在澳洲的閨蜜,帶兒子回國,被同齡娃虐慘了,回悉尼秒變虎媽,開始指讀。第一天就崩潰,桀骜不羁的散養娃啊~~這幾招堅持了半年,孩子搖身變為閱讀小明星。
● 1)帶着問題閱讀
給孩子準備幾個問題,讓孩子帶着問題指讀。問題一開始為概括性問題,慢慢發展為細節類問題。從淺入深哦,别一來整狠的。
同時,讓孩子選一本自己很熟的書,給媽媽提問,媽媽指讀後回答。媽媽們記得要彰顯娃娃的聰明,不要輕易全對啦。
● 2)每日打卡 遠渡重洋
國内有些學校是有指讀打卡任務的,需要每天上傳孩子的指讀視頻。這家校配合的優勢杠杠的!
澳洲沒這待遇,于是讓閨蜜蹭了我的打卡小組。回頭她跟兒子各種義正言辭、苦口婆心……國外小孩好好騙,就這麼上鈎了。
孩子指讀時,貼上去錄個像啥的;準備小黑闆,将指讀列入計劃,完成畫勾;偶爾裝着孩子很辛苦,說今兒讀個短的吧……各種察言觀色。
越發覺得,養育孩子絕對是家長要身體力行的活兒。
● 3)獎勵制度
無處不在的萬金油啊。獎勵可以是孩子喜歡的,也可以是想讓孩子增強的。
每日打卡,堅持一周,可以掙到多少遊戲時間,或什麼禮物;堅持一年,可以吃香喝辣……總之,不遺餘力堅持下去。
● 4)小夥伴的力量
閨蜜自個兒制作了各種卡片、零食,倒求着鄰居作陪,還真找到5個孩子,每周兩次讀書會。
雷打不動的開場熱身就是:孩子輪流指讀給小夥伴聽,然後大家來找茬兒。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指讀隻是一種閱讀方式。在孩子沒開始自主閱讀時,不能光顧指讀,而忽略圖片對孩子理解繪本内容的重要性。
此外,對于閱讀水平較低的孩子,家長對流利度不要有過高期望。
我無意将閱讀說得如此功利。但,如今孩子“題海無涯苦作舟”,課外閱讀、課外活動時間自打上小學後便日漸縮水。
如果,可以幫小孩将閱讀力有效提高一點,能有更多時間騰出來,去做些課堂之外的事,一些真正想做的快樂之事,多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