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資治通鑒的核心要義

資治通鑒的核心要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21 06:49:55

資治通鑒的核心要義? 周紀一(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詞語解釋: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資治通鑒的核心要義?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資治通鑒的核心要義(精讀資治通鑒一)1

資治通鑒的核心要義

周紀一(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詞語解釋: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

《爾雅》是一部辭書,在這部書裡有解釋,太歲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阏,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

從爾雅中可以看出這是天幹地支的另一種解釋,著雍就是戊,攝提格就是寅,兩個連起來就是戊寅年,後來就是壬子年。這就是換算成天幹地支,就是從戊寅年到壬子年。威烈王23年,也就是戊寅年。這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威烈王封了3家諸侯。

為什麼從這裡寫,主要是這3家諸侯不是周王主動封的。

臣光曰:臣聞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衆,受制于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為之綱紀哉!是故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後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職莫大于禮也

這段關鍵詞:禮、分、名。禮:等級社會的典章制度,規定社會行為的規範、傳統習慣。這就是過去運行的一種秩序。這裡應該是動詞,維護禮法。分:區分,這裡應該是動詞。名:正名分,這裡應該是動詞這裡是說的一種管理方法,天子如何通知偌大的國家呢?他應該有一套方法。這裡就是為天子講述如何管理國家。一個人的智力、精力畢竟有限,所以他應該找一群助手來幫助他。如何幫助呢?制定一種制度。最上層的是天子,下面是三公,下面是諸侯,下面是卿大夫,最下面是士庶人。把社會分成五層,整個社會就簡單了。天子就是這個指定社會制度的。社會制度定下來,就得維護這個社會制度。這個社會制度隻能由天子來指定。解釋權歸天子。

文王序《易》,以乾坤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言君臣之位,猶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諸侯,尊周室,王人雖微,序于諸侯之上,以是見聖人于君臣之際,未嘗不惓惓也。非有桀、纣之暴,湯、武之仁,人歸之,天命之,君臣之分,當守節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則成湯配天矣;以季劄而君吳,則太伯血食矣。然二子甯亡國而不為者,誠以禮之大節不可亂也。故曰:禮莫大于分也。

這裡進一步诠釋已經定好的社會制度的不可動搖性。所有人都應該維護這個制度,才能保持社會的穩定性。

夫禮,辨貴賤,序親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後上下粲然有倫,此禮之大經也。名器既亡,則禮安得獨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衛,辭邑而請繁纓,孔子以為不如多與之邑。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則國家從之。衛君待孔子而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為名不正則民無所措手足。夫繁纓,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細務也,而孔子先之。誠以名器既亂,則上下無以相保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聖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衆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後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堅冰至”,《書》曰:“一日二日萬幾”,謂此類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

這裡又解釋禮的方法,也就是維護社會制度的方方面面。講了幾個例子。仲叔、衛君。天子應該做天子的事,臣子應該做臣子的事。這裡有成語,見微知著。

嗚呼!幽、厲失德,周道日衰,綱紀散壞,下陵上替,諸侯專征,大夫擅政。禮之大體,什喪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猶綿綿相屬者,蓋以周之子孫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晉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請隧于襄王,襄王不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請焉!”文公于是乎懼而不敢違。是故以周之地則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則不衆于邾、莒,然曆數百年,宗主天下,雖以晉、楚、齊、秦之強,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魯,田常之于齊,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晉,其勢皆足以逐君而自為,然而卒不敢者,豈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誅之也。今晉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晉國,天子既不能讨,又寵秩之,使列于諸侯,是區區之名分複不能守而并棄之也。先王之禮于斯盡矣。或者以為當是之時,周室微弱,三晉強盛,雖欲勿許,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晉雖強,苟不顧天下之誅而犯義侵禮,則不請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請于天子而自立,則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禮義而征之。今請于天子而天子許之,是受天子之命而為諸侯也,誰得而讨之!故三晉之列于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

這一段開始寫了從什麼時候社會制度開始變化了,一步一步原有的社會制度要走向滅亡。列舉了幾個例子,晉文公、季氏、田常、白公、智伯。這都是一時之權臣,然都不敢越雷池一步。都是制度在起着作用。現在晉國的三個大夫,居然被天子封了諸侯,天子把制度給壞了。這給天下的權臣做了一個表率,天子自己把制度給破壞了。

嗚呼!君臣之禮既壞矣,則天下以智力相雄長,遂使聖賢之後為諸侯者,社稷無不泯絕,生民之類糜滅幾盡,豈不哀哉!

一個社會制度從此在天子的手中壞了。這是司馬光的開篇,這是給天子看的,告訴當時的宋天子要墨守成規。對我們現在人有什麼啟示呢?對管理者來說,制定了好了行業制度,就一定去維護它,堅守它。不要自己去破壞它。一切按制度說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