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近日多名網友爆料稱,乘坐高鐵在飯點購買15元盒飯時,被餐車服務員告知此前“不斷供”的15元盒飯“賣光了”。而2015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鐵路旅客運輸服務質量規範》的“餐飲經營”中明确規定,高鐵上“供應品種多樣,有高、中、低不同價位的預包裝飲用水、盒飯等旅行飲食品,2元預包裝飲用水和15元盒飯不斷供。”
對此,有記者以旅客身份緻電12306客服熱線獲悉,該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起不再執行,“列車上可以賣15元套餐,也可以不賣,且15元套餐售完即止,中途不再補給。”也就是說,“15元盒飯”仍會供應,但并不保證數量,售完之後隻能選擇其他價格的套餐。
各方觀點
支持者認為:
既然鐵總已經改企,自主定價似乎也無可厚非。多數輿論對此也頗為支持。
正如網友“醋葫蘆_玉樓春”所說,“原則上高鐵上的40塊錢盒飯不算貴,在酒店一碟鹹菜要40也沒見幾個人喊貴,本身就不盈利,總不能什麼事上都賠錢,另外高鐵有效的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旅客嫌貴完完全全可以到家再吃,反正中間的時間也不是長很多”。
網友“默默不再回首2011”表示:“你有供不供的規定,我有吃不吃的選擇。其實這是市場規律,沒什麼可争論的。坐高鐵不是在家裡,高鐵餐飲其實隻是備餐,不是必需。”網友“火火狐狸2012”也認為:“現在大家消費水準都比較高,餐品食用也是多種多樣,各價位不等有多種選擇也是科學的。”
有媒體認為,高鐵取消“15元盒飯不斷供”做得對。“社會上的餐館定價都是放開的,高鐵上的食品也是自由購買,當然也該實行自主定價,随行就市。再說,形勢是随時變化的,如果社會物價漲了,盒飯成本上升了,強求“15元盒飯不斷供”會怎麼樣?高鐵餐車必然偷工減料,降低成本,并不能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
反對者認為:
即便中國鐵路已經轉企,也不妨礙它的公益屬性。畢竟“國”字當頭,不能一切向“錢”看。
網友“玉樹臨風_wjh”表示,“坐高鐵的絕大多數是百姓,以少部分人的需求來作為不做的理由就太牽強,關鍵是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抛在了腦後。這是最值得擔憂的!”
“不再對某一餐食品種價格做硬性規定,看起來更靈活,也更符合市場經濟要求,這話聽起來沒毛病。在壟斷或半壟斷經營的環境下,規定高鐵上‘15元盒飯’不斷供,看似有點計劃經濟,其實有一定合理性。”《新京報》在社論中表示,保證“15元盒飯”不斷供,至少可以保證那些有需求的低消費群體有的可選。如果這個規定以後都不再執行,在缺乏競争和選擇空間的情況下,低價盒飯會不會在高鐵上絕迹?
輿論真正關注的是什麼?
今年春運13日正式拉開帷幕,高鐵盒飯問題卻再次“搶占頭條”,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那麼,關于“高鐵15元盒飯”,輿論究竟關注的是什麼?
對價格的關注當然是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又不止是價格的問題。輿論其實更關注背後的定價邏輯,以及高鐵的“服務意識”。
去年春運期間鐵總還在為努力保證“15元盒飯不斷供”而努力,今年情形卻突然變了,“15元盒飯不斷供”這一規定突然被取消,事先沒有任何通知,也未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一個多年實行的規範說變就變,是否符合程序合理要求,而“應該有”的15元餐食是否真的會有?質量又如何?這些問題,鐵總在回應中都沒有觸及。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現在出現這麼多的質疑聲,也是與實施規定前沒有進行民調的結果,所以總是有質疑也是正常的。”
如果在“15元盒飯不斷供”是否取消這一問題上,鐵總能多征求一下民衆的意見,當網友質疑時,能夠給出充分并且客觀的理由和依據,類似的争議或許會少很多。其實,除了價格,公衆更加難以接受的或許是難吃的盒飯和相關部門辦事的态度和方法。
(本文綜合新京報、北京青年報等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