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你會發現自己内心最煎熬的那段時光,才是人生最有力量的階段。因為煎熬的根源,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那種,迫切想要改變現狀的内驅力,帶來的精神”灼燒感“。
人生就是逆熵而行,生活從來都不容易。當你覺得容易的時候,一定有人在替你承擔,屬于你的那份不容易。可能你又荒廢了一天,又拖延了一天,但隻要這種”灼燒感“還存在,你的血就沒涼,就還有無限可能。人不是慢慢變老,而是一瞬間變老。如果有一天你覺得麻木了,穩定了,歲月靜好了,可能一眨眼幾十年就沒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随波逐流的那段時間很多細節都想不起來,記憶非常模糊,有時候甚至會懷疑那些日子是不是真的存在過,這個世界最大的幻覺就是穩定。所謂穩定,隻不過是大腦幻想出來的一種未來的确定性。事實上,人生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世事難料,如果你覺得生活很穩定,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保持現狀。隻能說明你處在”最低能量狀态“。山下的石頭比山頂的穩定,僅僅是因為它的重力勢能更低,處在自己的最低點,你可能會說,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怎麼可能在最低點,這裡我說的是‘自己的最低點’。
佛說,衆生平等,但不是衆生相等,每個人的最低點都不一樣,你抱怨自己拼命追逐的,隻是别人的起點,但同樣有很多人終其一生,對着你的起點望塵莫及,這才是真正的衆生平等。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人類的悲喜并不相同,”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言者無二三“,沒有人可以對他人感同身受,沒有人可以對他人的人生負責。大夥兒都去吃唐僧肉,你也去了,結果猴子來了一看,要麼是如來的燈芯,要麼是老君的坐騎,迎面給了你一棒子。
人真正的轉變,就是不再從集體中尋求安全感。不再以你身邊的人是怎麼做的,當作行為依據,開始學會用邏輯和理性,判斷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隻相信自己的判斷,不在意别人的反饋,這種人會顯得自私,但什麼是自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根本不叫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
我們生來普通卻又生來不同,有所成就的人,絕不是和一群人紮堆,做同樣的事。而是跳出了”群體陷阱“專心做自己的事。牛頓的定律告訴我們,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者靜止的物體最穩定。我們說一個物體穩定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說他沒有”加速度“,甚至沒有速度靜止不動,而物體的加速度對應的正是人類本能中最寶貴的意志力和内驅力。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三體》。為什麼曆史上很多人隻要大敗一場,回去就病死了,因為意志一旦瓦解,生命力就會立刻凋零。巨鹿之戰,項羽憑什麼五萬打四十萬一戰封神,軍事上有個概念叫”崩潰率“,古代一般的軍隊傷亡率超過10%就會徹底崩潰,十萬人隻要傷亡1萬,剩下的就會變成9萬頭瘋狂逃竄的野豬,戰場就會變成對方的屠宰場。而項羽破釜沉舟,把鍋砸了,把船鑿沉,就是為了告訴大家,要麼赢,要麼死,沒有‘安穩’。”當是時,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呼聲動天“——《項羽本紀》,這麼一來,項羽的部隊直接隐藏了崩潰率這個屬性,5萬如何打赢40萬的問題,直接轉化成了5萬如何殲敵4萬和如何捕獲36萬頭野豬。
荥陽戰場,項羽三萬人追着五十六萬人打,殲敵近三十萬差點殺了劉邦。垓下戰場”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殺數十百人,亡其兩騎耳“——《史記》,項羽率領最後二十八騎,斬敵數百,隻損失兩騎,剩餘的二十六騎全部下馬,跟随項羽英勇戰死。這種戰神雖然身死,但你很難說他敗了,因為勝利的标準不是殺光對方的士兵,而是徹底瓦解對方的戰鬥意志,但項羽的意志從來沒有被瓦解過。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飲冰十年難涼熱血,你想不平庸,就一定有不平庸的辦法。永遠不要讓自己的血涼下去,永遠不要讓心中執劍的少年,混迹在市井之間。
尤其是年輕人,後面還有好幾十年,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把自己變成一把鋼錐,一輩子隻鑿一堵牆,肖申克的監獄也攔不住你,人生這場遊戲隻有一句秘籍,”我是主角,我不能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