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圈子不同,人生不同。
孟子的母親,剛開始居住在離墳墓很近的地方。孟子和同伴們,學習祭祀之類的遊戲。
後來,孟母把家搬到集市。孟子學了一些買賣和分肉之類的東西。
再後來,孟母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學到了朝廷上的禮儀,長了學問。
世人說:“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天資聰慧的孟子,因為母親三次搬遷,變成了真正的學者。
我們常說,一個人變得強大,是從獨來獨往開始的。其實不然,不善于借力使力的人,即便有天大的力量,也隻是一己之力。
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不同的處世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人際關系就像一座金字塔,能夠往高處走的人,都是“衆星捧月”的結果,是智慧的體現。
因此說,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是善用“圈子”的高手。
02
君子圈,需要結交。
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朋友。兩人一起做買賣,鮑叔牙出資較多,但是分紅的時候,都是對半。
齊襄公十二年,齊國發生内亂。兩個在外逃亡的公子小白和糾,都急着回國,争奪國君的位置。
公子小白搶先一步回國,在路上被管仲攔截。管仲舉起弓箭,朝小白射去。小白應聲倒地,實則“假裝中箭”。
接下來,小白在鮑叔牙的支持下,成為齊桓公。為了長治久安,廣納人才,鮑叔牙舉薦了管仲。
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管仲,尊稱他為“仲父”。
黃帝說過:“上下一日百戰。”
自古以來,君臣之間的争鬥,一天就有百次。如果耿耿于懷,那就沒有辦法相處了。隻要是賢明的人,都可以拉攏。唯有這樣,才能成大事。
鮑叔牙、管仲、齊桓公結為圈子,通過兼并小國,聯盟大國,内部改革,齊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君子的圈子,你要主動加入,并且主動為圈子做點什麼。衆人拾柴火焰高,你得到了圈子的幫助,就像老虎長了翅膀,老鷹有了千裡眼一樣。
03
小人圈,需要遠離。
楚靈王是一個荒誕的國君,他對賢明的人,不屑一顧,喜歡結交阿谀奉承的人。
後來,楚國的大臣莫敖子華說:“楚靈王喜歡細腰的女人,于是楚國的女人都節制飲食,餓得要扶牆才能走路,個個水蛇腰;手下的大臣,也要把褲帶勒緊,餓得面黃肌瘦;他喜歡射箭,身邊的臣子都學習射箭。”
《朋黨說》裡寫道:“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理也。”
一群為了私利而結交的人,等他們為了利益,争執不休的時候,注定會散去,圈子就變成了禍根。人心不齊,一開始就意味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現實社會中,較大的單位,總有一些小圈子。大家彙聚在一起,可以和集體對抗,并且可以随意欺負那些老實人。
很多人,以加入功利性的小圈子為榮幸。如果你也這樣,需要警醒,馬上退出。
自古以來,親君子,遠小人,才是交友的好方法。所有背道而馳的行動,都是不可取的,會帶來災禍。
比方說,你在某個單位做領導,身邊圍着一群小人,個個都給你點贊,從來沒有人反對。你就是做了“一言堂”的蠢事。因為決策的偏失,帶來的惡果,隻有你自己去承擔。
有頭腦的人,一定會遠離小人圈,不管多大的利益驅動,他都不以為然。畢竟,做人應該有長期主義思想,要舍小抓大。
04
無用圈,需要瓦解。
宋朝的時候,趙匡胤聯合手下的人,奪取了王位。後來,他擔心手下的人擁護别人稱王,于是通過“杯酒釋兵權”的計謀,把過去的圈子解散了。
俗話說:“結識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習慣喜新厭舊,也需要悟透“叢林法則”。因此,朋友也需要推陳出新。
比方說,你在南方的城市裡,結交了很多朋友,後來你去了北方發展,這些朋友對你的幫助就減小了。你注定會慢慢淡忘一些不再聯系的朋友。
成年人的斷交,總是靜悄悄的。
你不需要用“杯酒釋兵權”的套路,隻要做到“不打擾不聯系”,感情自然就變淡了。
欲成大器,不拘小節。不能被圈子的感情困惑,才能甩開臂膀,努力向前沖。
05
結束語。
作家郭敬明說過:“一個人身邊的位置隻有那麽多,你能給的也隻有那麽多,在這個狹小的圈子裡,有些人要進來,就有一些人不得不離開。”
人這一生,要善交友,交善友。别讓身邊的位置,被惡毒的人占領了,把握規則,才能長盛不衰。
其一,類似的人,才能長期相聚。那些與你三觀不合的人,你就是拼命巴結他,也不能引領你去做什麼,反而會指揮你往相反的方向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至關重要。
其二,遠親不如近鄰。朋友滿天下,不如鄰居兩三個。和你距離很近的人,對你近期的生活情況很了解,幫助你的速度也會更快。
其三,行善積德,問心無愧。隻有堅持在一起做善事的人,才能讓圈子灼灼放光,成為時代的領頭羊。
其四,學會拒絕。一旦發現圈子不适合自己,要果斷退出,别礙于情面,勉強和别人同路。
記住,牌友喊你打牌;損友背後算計你;工友和你一起勞動;驢友一起去探險......
加入正能量的圈子,你才能發光發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