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就業市場的不景氣,本科學曆不受歡迎,反觀碩士以及博士的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
而人們所說的學曆到底會劃分為幾個層次,學生是否知道?
一般我國大學以上學曆檔次大緻會劃分為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但很少聽說本科學曆也會分檔次。
為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能夠将孩子送到重點高中,還不是為了考上一個好大學,而好大學和次大學是什麼概念?其實質無外乎是本科學曆的區别之處。
第一檔次當然就是985、211名校的本科學生,班級中的學霸。
一般來說,隻有各個班級中的佼佼者才有望成為985、211名校的一員。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清華、北大等名校錄取的學生大概率下都是各省的前幾名。
同樣是本科學曆出身的學生,清華、北大等985、211名校畢業的學生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睐,而反觀,普通本科的學生卻慘遭嫌棄。
第二檔次就是雙非院校出身的本科學生,學曆受到歧視。
雙非院校就是既非985也非211的普通本科院校,其實雙非院校的處境極為尴尬。雙非院校大緻可分為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
公辦本科高校,其地位雖不少重視,但受社會認可。
衆所周知,大街上一抓一大把、最不缺的人是什麼?相信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本科生,而本科生中最不缺的大概就是雙非院校的學生。
就業崗位的緊缺以及本科畢業生數量的增多,都使得公辦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不受歡迎,但好的一點是,公辦本科學曆社會認可度較高。
民辦本科院校,社會認可度低,一般家庭無法承受昂貴的學費。
民辦院校出身的學生才是本科生中最尴尬的存在,明明也是國家認可的本科學曆,但卻未受到同等的待遇。
民辦本科院校相對于其他學曆檔次而言,其含金量較低,且需要支付較高的學費,民辦本科院校的發展處境不被看好。
我國本科學曆檔次大緻會劃分為985、211本科以及雙非(既不具有985也不具有211頭銜)本科。
為何會說雙非本科院校的地位極為尴尬呢?原因何在?
雙非院校明明與985、211院校同屬于本科學曆範疇,但無論是在考研還是就業過程中,卻總會受到差别對待。
相較于雙非院校,985、211名校無論是在保研名額還是國家政策扶持力度上都遠遠将其“丢在”身後。
甚至在考研面試以及考研調劑過程中,導師會更加青睐于985、211名校畢業的學生,反觀雙非院校的學生壓根就可能進不了面試環節,很可能還會被導師嫌棄第一學曆。
特别是在就業過程中,一些用人單位直接會将招聘的學曆要求提升至985、211院校畢業或是碩士畢業,這可不就是光明正大地對雙飛院校畢業的學生表示嫌棄。
究其深層原因,大概雙非院校相較于985、211名校無論是在學科設置還是育人能力或是學校綜合實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是弊端之處。
雙非本科院校不僅被衆多名校遠遠落在身後,還可能會不如專科院校受歡迎,畢竟專科院校培養學生相關技能,這完全符合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這就是說為何雙非院校地位如此尴尬的原因。
雙非院校地位如此尴尬,還慘遭用人單位嫌棄,難道雙非院校出身的學生就毫無生存空間?
其實雙非院校學生大可不必過早灰心,學生們可以努力備戰考研,通過提升自身的學曆層次來獲得更多的就業選擇機會。
同時雙非學生也可以在本科期間多參加活動和科研項目,增加自己的就業實力和經驗,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人生規劃,選擇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相信學生們終會在未來道路上收獲更多精彩。
ps:本文圖片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