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訪少林寺
王守本
數次經過都匆匆一過,初訪少林寺。
謝謝孩子外公開車送到寺門口,謝謝孩子舅舅車載以歸。在寺中,最喜歡“禅心佛性”幾個字,禅心在思,佛性歸心,思則哲,佛則善!但又有幾個能懂。——王守本《題記》
到登封已經很多次了,但是一直沒有去過少林寺,還真有點期待,這次回家,歇腳告成,大家都建議去,正好有時間,就去看看。
早餐過後,孩子外公開車送我們去。
車出家門,過告成,入登封,出城外迎仙閣,已可遠遠見到高山懸崖,白色岩石,如一個白眉白臉的老人。
車入山腰,沿少林寺大道往前,左邊山石,呈白色灰團之狀,這應該是石灰岩,若是燒石灰,定然不錯。
車行數裡,還是沒有到,我還以為十幾分鐘就到了,沒有想竟花費半個多小時。過嵩陽書院,松柏兩列,大路橫通,遠山青綠,視野開闊,城鄉之樓,盡在眼前,一路而前,直抵少林寺。
高大的寺門裡是紅牆赤柱的古建築,青磚灰瓦,裝飾整齊,勻稱有緻。
冬晨之霧,缭繞山間,樹籠煙霧,白白的,絲絲縷縷,朦朦胧胧,也有一些不甚清楚的感覺。
沿路進山,路左有一些石凳,石凳兩端是兩個小沙彌,成端坐之勢,中間一橫石,兩個小沙彌的腿,剛好當成石凳的柱子。
路右有一個法如塔,據介紹為唐武周年間的産物。由于有點遠,且有圍欄,就沒有爬上去細看,遠觀之後,方才離開。
沿石闆之路繼續前進,還遇到一隻貓,在樹林裡,成虎蹾之勢,昂揚之态,還彎身撓背。
密林之中還有小路,小路之外不遠處,還有一條大路。
據說,石闆路也是後來才修的,以前并沒有,青石細雕,成方成塊,中有圖案,周有白邊,圖則精雕,邊則平鏟,長石平鋪以成大路。
古楊綠柏,密林左右,樹蔭之下,行人往來,前後不絕,相續如縷。
在少年武術館,兩個孩子都不想走了,想要看武術表演。但是時間還早,還沒有開始。
我們繼續往前走,古柏森森中,我們進入了少林寺的門前,妻子和孩子不由分說進入了少林寺,我則在門外看兩座石牌坊和其上雕刻的字聯。
祖源谛本
地在天中四海名山為第一
心傳言外十方法教是初元
地在天中,指的是地處中原,處在華夏之中。心傳言外,言往往是無法清楚明白地表述心的,心往往靠的是悟。隻有悟才能解決心的問題,言,往往隻是提醒和暗示。本和源,初元與第一都是有所指的。四海與十方,指的是天下。名山,大概是因寺而名,因為天下之山,原本無名,名則有因。法教,所指甚廣,不好一一言說,全憑各人所悟。道法自然,道在宇宙,道在天中。
進入少林寺,有古碑古樹,殿宇軒昂,紅牆赤柱,彩檐彩椽,飛鴿成群,古樹參天,殿頂上石雕精美,翹角朝天,石獅石虎,威風八面,栩栩如生。
從右側上山,繞至各殿,行至盡頭,橫過左側,沿階而下,觀殿瞻佛,返觀以誠,赤心以對,以澄其懷,以蕩其意,以淨其靈,以定其神。靜中靜,空中空,猶善其意。
幽靜的環境,來往遊人,如織交錯,各尋所覓,各見其佛,真如之境,自在身心。
禅心佛性,各在心間,何必外求,内觀即可。
從寺内左側入醫藥局,步出寺外,尋塔林而去,古樹兩側,滿山綠樹,石路平斜而上,有售物供餐之所,我們在道旁停歇,午餐之後,繼續上行,然遊人太密,退出道旁。
料理雜務,觀遠山,眺杲陽,尋幽靜之處而返,孩童喜樂,非觀其術,急出急進。
少年武術館内,靜待其時,孩童遊玩,翻上翻下,橫過曲躍,跨樁跨柱。男女有别,由此可見,男勇闖而獨立,女嬉鬧而膽怯。有人射箭,有人飛镖。
時未到,先去排隊,占位占座。時将至,兩側虛席,前排滿座。時已至,遊人爆滿,如決之堤,座無虛席,盈室盈庭。靜女其姝,主持表演,先觀其劇,再賞其術,孩童細觀,妻則在側,我則錄像,以記其全。
真有其術,幻有其技,搏人一觀,招徕遊人,也是一技。武僧之熟,遊人之陋,判然有别,天地之差。
觀後以離,夕陽餘晖,古寺仍幽,密林高山,長嶺迤逦,古寺千年,始于北魏,曆唐而盛,興宋過明清而傳至于今。
千年而下,武之源,禅之宗,釋之本,因時而在,傳在人心,傳在人間。興隆與時,佛在人間,佛在人心,佛田廣種,我即為佛。
青山千古在,名寺興其間,山因寺隆,寺因山存,因緣聚合,妙契無窮。
出寺入市,車載以歸。
歸家望箕山,遙指問嶽父,許由隐居處,名山有史,處處有典,何謂中原,文化之中原,曆史之中原,民族之中原。
告成橋下,颍水之流,千古之下,河仍存在,千宣傳萬廣告,不如實物永在。
颍河之水,洗過許由之耳,流過曆史之血,戰過春秋之戰,曆史之迹。此乃中原,此乃華夏,此乃中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