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發:長财咨詢】
假如現在有兩位候選人正在你公司面試,A有多年工作經驗,但侍才自傲管理困難;B的工作經驗不多,但勝在态度好有成長空間,你是招聘經理,你會選誰?
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曾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放在現代職場中,我們同樣可以對企業不同才能和品德的人進行劃分:
那麼,企業對待這四類員工要怎樣用人呢?
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說:“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所以上述問題,就看你的企業需求情況了。簡單的判斷是,如果短期内項目急需人才,優選A,如果企業需要為未來儲備成長性人才,優選B。
但在現實中,企業招聘很少遇到能力極強但态度極差,或者是态度極好能力極差的人,大多數求職者都處于兩者的平衡擺動中。
所以,我們不能絕對化地以才華和品德選人,還要看各方面的特質。
美國學者唐納德·米勒在其著作《商業至簡》指出:“一個由價值驅動型專業人才組成的團隊是戰無不勝的。”
長财咨詢在此總結了作者筆下“價值驅動型專業人才”的10種性格特質:
1、把自己當成産品經營大多數成功人士把自己看成公開市場上的經濟産品,因為他們非常重視别人從對他的投資上獲得回報。
緻力于成為良好投資對象的人,他們會把自己包裝成具備投資價值的樣子,吸引投資人的目光,使個人能夠實現更高的經濟價值。比如獲得晉升、更高的報酬、更多的資源傾斜、承擔更多的責任等。
就像人們去看比賽,更能看到球場上全力以赴、帶領團隊走向勝利的人,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滿足感、精神價值或是物質價值。
把自己當成經濟體系中的一員,注重投資回報,這項适用于任何個人、團隊或是企業。
如何讓自己成為具備投資價值的“産品”呢?答案是利他,幫助他人獲得更大的成功。
比如,你能否清楚地知道你對所在組織有什麼經濟價值?如果你從事客戶服務,你知道你為公司保住了多少銷售額?避免了多少負面評論?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将吸引更多的投資對象和資本的青睐,雙方都從這場選擇中獲利。
當你談到自己時,你是否表現出對生活和未來失去控制?是否覺得命運給了自己一手爛牌?是否覺得别人要為你的失敗負責?是不是覺得事事不順心都在跟自己作對?
如果是這樣,那你已經把自己擺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這樣的心态很難獲得成功。扮演受害者角色,意味着我們總是責怪他人,不去反思自己。
但事實上,有時僅僅是一個細節你沒注意到,就與成功失之交臂,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你不能要求凡事按照計劃走,plan B就是因意外而生。
合格的專業人士能夠應對各種挑戰,甚至是命運的不公,他們的英雄本位使他們逆流而上,甚至戰勝壓迫者。
你會發現,電影中作為英雄的主人公雖然最後可能傷痕累累,但不妨礙他們在面對不公時站出來反抗,在危難中第一個沖鋒陷陣。
當你把自己當成一個英雄,你會獲得更多挑戰的勇氣,你會自我驅動自己變得更好去戰勝強敵,肩負更多的責任。
在關鍵時刻,你也是保持冷靜,并幫助周圍人平複情緒,越是容易受到讓他人的尊敬。
有的人在面對批評時,總是表現出過激的反應,雖然自此之後别人不會當面批評你了,但不代表他不會在背後和别人批評你。
每個人每天身上的能量都是有限的,這些能量讓你關注自己想關注的事,但是小題大做的人會偷走你的能量,給你制造麻煩,因此,大家都不喜歡小題大做的人。
如何避免小題大做呢?除了正确判斷情景和當事人情緒沖突的匹配值外,你可以嘗試把自己從情緒化中抽離出來。
比如當和同事發生小矛盾時,你可以站在場景外理性看待這場鬧劇,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大驚小怪,逐漸冷靜下來,堅決不做情緒的奴隸。
一個合格的成年人就應該具備接受反饋的能力,期待無理由的贊美是孩子的表現。
願意接受他人的反饋會使你更容易獲得成功,尤其是那些不請自來的反饋。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要開周結、月結會議,其中很重要一項内容就是反思自己的工作失誤,其中會有上級的批評、同事的反饋,這都是幫助你變得更好的機會。
你也可以自己建立一個反饋機制:
選擇那些關心你最大利益的人,每個季度或月度安排一次總結大會,總結一場常規的問題:
接受并消化反饋會使你摒棄不利的因素,聚攏有力的因素,讓你在市場競争中處于優勢地位。
回避沖突的人很少成為領導者。人類的進步就是在不斷投入化解沖突中進行的,否則你無法攀登一座山峰,建造一座橋梁,或是經營一家企業。
前進的道路總是艱難險阻,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就是化解沖突。比如和不滿的客戶談話、解雇表現不佳的員工、正視不達标的業績數據,或是直面競争對手的挑釁等。
理解以下四種策略,能幫助你有效化解沖突:
下期我們會介紹另外五種“價值驅動型專業人才”的性格特質,敬請期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