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民生周刊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劉烨烨
2021年8月末,一張來自美國西雅圖的全家福照片,通過微信“漂洋過海”,抵達一位中國醫生的手機裡,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再次被勾起。
Ren一家的全家福。受訪者供圖
全家福上,個個笑得很燦爛,一家人其樂融融。照片裡,坐在前排的先生叫Ren,他精神抖擻,滿面紅光。很難看出,五年前Ren曾與死神擦肩而過。是一位中國醫生,讓Ren躲過了死神的召喚。
“好久沒看到Ren的消息了。看到他現在笑得這麼燦爛,真是太治愈了!”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田兆興由衷地為Ren高興!
急診科不眠夜
“再晚送一兩個小時,就極有緻命的危險!”
故事還要從五年前講起。
美國西雅圖。
2016年7月15日,身體一向健康的Ren突然腹痛,妻子Melissa Yao立即将他送去當地著名的大型醫院,醫生的判斷是便秘,當即開了軟便藥。可是,用了藥後,Ren的身體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愈發難受了。
第二次被送去醫院時,美國醫生判斷:問題不大。當時,Ren已經痛苦難耐。回到家後,一籌莫展的Melissa突然想起了田兆興醫生。
彼時,田兆興醫生正在美國留學。作為訪問學者,他在西雅圖UWMC學習,租住在Ren家的另一處公寓裡。此前,田兆興與Ren夫婦交往并不多。Melissa隻知道田兆興是一名中國醫生。
他接到Melissa求助電話後,立即趕到Ren的住處。“聽了患者和家屬描述,摸了下患者腹部,俯下身聽了聽腸鳴音。我基本斷定患者是急性腸梗阻,須立即送醫院救治。”田兆興回憶。
Melissa半信半疑:“确定需要立即去醫院嗎?”因為他們剛剛第二次從醫院裡回來,接連兩位美國醫生都斷定問題不大。
“确定,需要立即去醫院!”田兆興不容置疑地告訴Melissa。
“當時,我有十足的把握,Ren的病就是腸梗阻,而且單獨告訴了Melissa,很有可能是腸道惡性腫瘤所緻,必須立即送到醫院治療。見到醫生後,直接告訴醫生已經确診是腸梗阻,以免再次延誤治療!”田兆興告訴《民生周刊》記者,“我們中國醫生,每天看的病人案例非常多,臨床經驗是相當豐富的。”
Ren當即被緊急送至醫院急診科。後來的一切證明,田醫生的判斷完全正确。
2017年7月,Melissa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記錄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夜:送Ren去急診後,醫生發現,如田醫生的專業判斷一樣,Ren的大腸堵塞厲害,腸管高度擴張,不是此前兩位醫生所說的便秘。當晚就決定立即手術,切去Ren大部分的大腸。手術進行了6個小時。開刀後兩天,主治醫師過來說,如果再晚送醫院一兩個小時,腸子破裂的話,就極有緻命危險……
專業人士打了個比喻:就像下水道會堵塞一樣,腸道也同樣會“堵塞”。導緻腸梗阻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腫瘤、腹股溝疝和臍疝等等。症狀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和停止排氣排便等。
緊急手術後,Ren腸梗阻的原因明确了:三期大腸癌。
2016年7月25日,Ren出院了,肚皮上裝了個臨時的袋子,醫生擔心的感染和血凝塊都沒有發生。
2016年9月到2017年2月,長達6個月的時間裡,Ren經曆了口服藥劑化療,結束化療後再次動手術移走了肚皮上的袋子。
整個治療很成功,2017年4月6日,CT掃描顯示,Ren身上已經沒有任何腫瘤。
至此,Ren一家人的生活重又回歸平靜,陰霾一掃,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觀念的轉變
“他更樂于主動和中國同胞交往。”
Ren和Melissa夫婦二人祖籍都是中國台灣,而Ren卻出生成長在美國。“雖然是中國人面孔,但不會說中文,接受的全是美國教育,全是美國人的思維和行為習慣。經曆過這次病痛之後,他改變了很多,更樂于主動和中國同胞交往。”田醫生體會到了Ren身上發生的明顯變化。
Melissa也回憶起丈夫一個有趣的轉變:“以往,我們全家隻去美國教會。後來,為了陪父母和中國朋友,我改去參加華人的聚會,而Ren仍帶着孩子去美國教會。經曆這次病痛之後,Ren也主動選擇參加華人的聚會了。”對中華文化,他們全家越來越認同和向往了。
如今,Ren已經可以每天工作五六個小時。
正如那張全家福一樣,快樂與祥和的氛圍萦繞,陽光灑滿Ren全家。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編輯部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劉烨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