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課後筆記?紫氣東來第四十五章,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老子道德經課後筆記?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紫氣東來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躁勝寒,靜勝熱。清淨為天下正。
物極必反
【憨山大師注】此言聖人法天制用,與道為一,故能勝物而物不能勝,以申明前章“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天地無心而萬物成,聖人不言而教化行,故清靜為天下正)。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者,若天地生物,曲成萬物而不遺,可謂成之大矣。然必春生而夏方長之,秋殺而冬方成之。以此觀之,似若有所缺。苟不如此,若一徑生長而無秋冬之肅殺,不但物不能成,而造物者亦将用之而敝矣。由其若缺,故所成者大,而其用不敝也(缺,缺憾。敝,本義是破舊,引申為敗壞、衰敗、困乏、疲憊。何為缺?既有生,長生不老,永遠不死不好嗎?何必有滅?此為天地萬物之缺憾也。何為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天地無心,四季輪回,晝夜輪轉,月有陰晴圓缺,萬物作焉,萬物滅焉,如此而生生不息。一切法無自性,世間法皆不住于相,即不住于生、住、異、滅相,月盈而虧,水滿則溢,有生必有滅,“逝者如此夫”,滾滾永向前,故有萬物生生不息,此為大成若缺,其用不敝,此為天地之道也。所謂“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故于人世間,不可貪得無厭,當知足、知止,為人處事不求滿、不求全,何妨容留缺憾事?!何妨容留空白處?!随緣起,随緣滅,有得失相,有生死相,此皆是大道之用,如是而已,不可住相生心,欲把世間便宜占盡,欲把事做滿、做絕。古人雲,“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傳子孫”,機緣不可用盡、用絕,如此方可有福澤綿長之用、之相。機緣是得,亦是德,懂得把握是為得,懂得放手是為德,得與失之間,誰說老實人一定會吃虧???人太聰明了,機關算盡,唯有自求多福;無心于算計之人,天必佑之,故傻人自有傻福)。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者,若陽和之氣,充塞天地,無處不至,無物不足,可謂盈矣。其體沖虛而不可見,若塊然可見,亦将用之有盡矣。由其若沖,故既已與人己愈有,既已為人己愈多,故其用不窮也(盈,圓滿之相也。沖,本義是水沖湧、水流動貌。何為大盈若沖?用佛家的話說就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體不動而常随緣,常随緣而體不動”,“如如不動”。世人沉迷于名利相,亦或死守一段枯空相,都不對,大道随緣起用,千變萬化,變化無窮,大道是活潑潑的。大海,永無止歇,永遠在湧動,生生不息;一個沒有活水注入的水潭,古井無波,微瀾不興,時間久了也就成了臭水溝。于人世間,《禮記·禮運》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要把權力、财富、名譽、地位視為一己之私物并當作是個人享受,要把這些東西視作是流水,你留得住流水嗎?你留不住的,“逝者如斯夫”,要将其始終作用于踐行一切利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這才是天下為公,這才是大道之行也。古人說,“公門裡面好修行”,罪過可以很大,功德亦可以很大,全在于個人的選擇和實踐)。
“大直若屈”者,若一氣浩然,至大至剛,可謂直矣(此句典自《孟子·公孫醜章句》)。然潛伏隐微,委曲周匝,細入無間,故若屈。由若屈,故能伸其生意也(屈,同“曲”。此一句,憨山大師以孟子本義解之。個人淺見,何為大直若屈?在太陽系裡,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月亮圍繞地球旋轉,空間軌道都是曲線,此天地無心而成,無心是“屈”。人世間,直線是人為校正出來的東西,“直線”是住相生心,是人心的起伏變化,是人為做作)。
“大巧若拙”者,若天之生物,刻雕衆形而不見其巧,故雲“若拙”。若恃其巧者,巧于此而拙于彼,則巧非大矣(何為大巧若拙?如果我們把這個世界最初生成的模樣稱之為“拙”,此天地無心而為,無心為拙;人世間,“巧”是住相生心,是人心的起伏變化,是人為做作)。
“大辯若讷”者,上雲若缺,則天地無全功,故人猶有所憾。然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是則生物之功,不辯而自白矣,故曰“若讷”(何為大辯若讷?如果我們把聖人的不言之教稱之為“讷”,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此天地無心而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無心為讷;人世間,一切有心言教可稱之為“辯”,同上理,辯是住相生心,是人心的起伏變化,是人為做作。何為大?大、小之大也,屈大于直,拙大于巧,讷大于辯)。
是以天地不言而萬物成,聖人不言而教化行。以聖人法天制用,故以不言之教,無為之化,似乎不勝,而物卒莫能勝之也。且躁能勝寒而不能勝熱,靜能勝熱而不能勝寒,斯皆有所勝,則有所不勝(躁,本義是不安靜、躁動。寒,本義是寒冷。勝,本義是承擔、勝任、經受得起。何為躁勝寒?字面上,感到寒冷,起來運動一下有助于驅散寒氣。何為靜勝熱?所謂心靜自然涼。一切有為法,相反相生、相輔相成,總是相互對待的。若住于相,迷于用,世間事必如一團亂麻,哪有個頭呢?)。
是故聖人貴乎清淨為天下正,此其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何為正?貞也,不動不搖也。《壇經》雲:“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若能不住于相,不迷于用,緻虛極,守靜笃,而使念念清淨,則天下萬物各歸于本位,直歸于屈,巧歸于拙,辯歸于讷,體不動而常随緣,常随緣而體不動,如如不動。前文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侯王若能守之, 萬物将自化”,天地無心而萬物成,聖人不言而教化行,故曰“清淨為天下正”)。
江蘇 茅山
江蘇 茅山
江蘇 茅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